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行为、家庭等因素对超重、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东莞市3个镇(街)4所中学的全体学生12 837人中筛选对象,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超重、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性别,母亲文化程度,食物偏好,父母行为方式是超重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控制体重,建立健康饮食行为习惯有利于预防超重、肥胖中学生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2种类型母亲的喂养方式和学龄前饮食行为各维度的差异,为制定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采用综合性喂养行为问卷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对浙江省杭州市1 157名母亲进行调查,评估母亲喂养方式及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并对不同体重母亲的喂养方式及其子女的饮食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超重/肥胖母亲控制进食得分(2.69±0.53)明显高于健康体重母亲得分(2.21±0.42),而建立良好的家庭进食环境(3.81±0.72)、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4.01±0.45)、家长模范榜样(2.91±0.65)得分均低于健康体重母亲的得分;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体重母亲比较,超重/肥胖母亲自报其孩子爱喝饮料(3.44±0.58)、食物喜好(3.91±0.64)得分更高,饱腹响应得分(1.97±0.63)偏低。结论超重或肥胖母亲更倾向采取不健康的喂养方式,且其孩子更可能养成喜欢喝饮料、食物喜好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 ~ 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婴幼儿喂养类型和饮食行为问卷。根据儿童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质指数Z值(body mass index - for age z - score,BMIZ),BMIZ + 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882份有效问卷,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6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敏感型养育(OR = 0.234,95%CI:0.159 ~ 0.344),饱腹反应(OR = 0.467,95%CI:0.336 ~ 0.649)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OR = 0.737,95%CI:0.552 ~ 0.984)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 = 2.369,95%CI:1.797 ~ 3.122),限制(OR = 2.359,95%CI:1.530 ~ 3.640)和纵容型养育(OR = 1.743,95%CI:1.250 ~ 2.431)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敏感型养育,饱腹反应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限制和纵容型养育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减肥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初一到高二5个年级共45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减肥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8%和5.0%,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6.6%和2.7%。有435名男生(23.9%)和803名女生(39.0%)自述超重或肥胖。过去1个月内,无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中,男、女生分别有8.9%和17.8%自述有过不良减肥行为,其中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4.4%和7.0%;而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中,男、女生分别有30.7%和45.8%自述有过不良减肥行为,其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8%和4.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体重、父母亲的体重、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的减肥行为相关。结论中学生不良减肥行为有一定的发生率,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应对此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体重的自我评价与实际体重的符合程度,分析实际体重及体重自我评价与减肥行为的关系进行。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金山区1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共3961名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中小学生体型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11. 2%,自评为超重或者肥胖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 3%。有28. 5%体重正常的学生认为自己超重或者肥胖,这个比例随着学龄段的升高而增大。选择不健康减肥方式的学生比例也随着学龄段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如选择"不吃主食"为减肥方式的学生分别为4.1%(小学)、7.2%(初中)和10.5%(高中)。自我评价超重或肥胖是学生进行不良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客观超重或肥胖并不是不良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如在初中生中,客观超重或肥胖并不是选择"吃减肥药"作为减肥方式的危险因素(OR=0.837),而自我评价超重或肥胖却是其危险因素(OR=1.447)。结论上海市金山区部分中小学生不能正确和科学地评价自身体型,体型认知偏倚也与其抉择不健康的减肥方式相关,学校卫生工作者应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苏居民体重指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江苏省居民饮食习惯与健康问卷,采用偶遇法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体重指数为22.4±3.9,体重偏轻比例为10.7%,正常为62.7%,偏重为20.6%,肥胖为6.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饮食构成等因素对居民的体重指数存在影响.结论:居民应关注引起超重与肥...  相似文献   

7.
超重和肥胖人群减肥方法及减肥意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减肥和控制体重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危险性的重要措施。目前许多减肥方法存在着不科学不安全的现象 ,如滥用药物、盲目节食、非专业的手术治疗等等。本文通过对超重和肥胖人群减肥意识以及减肥方法的调查分析 ,为正确引导其减肥行为 ,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及进行减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对象及方法  (1)对象 :1999年 8~ 12月 ,在广州市 8个行政区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18岁以上超重和肥胖的人群进行调查 ,超重和肥胖确定标准为女性BMI大于 2 3、男性BMI大于 2 5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职学生自评体型与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关联,为干预不良饮食相关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安徽省3所高职学校大一至大三共4 1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现场调查,运用自评体型和BMI标准2种方法评价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情况。结果 高职学生按BMI分组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6.3%,男生(13.1%)高于女生(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8,P<0.01)。高职学生自我体型评价和BMI评价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为0.282 5(P<0.01)。按性别分层后,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按照BMI分组,超重/肥胖仅是男生控制饮食的危险因素(OR=1.61,95%CI=1.01~2.57)。按照自评体型分组,偏胖/很胖是不良减肥行为、暴饮暴食、控制饮食、减肥药/茶、为吃多而自责、偷偷进食6种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自我体型评价是高职学生不良饮食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女生群体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了解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家长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宁夏银川和吴忠市,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66个班3 027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4%和6.0%.家长肥胖相关知识的12道题中,“应多吃蔬菜水果”答对率居首位,为98.2%;“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越在底层的食物越应该多吃”答对率最低,仅为39.5%.家长对子女体重的认知与子女真实体重之间的Kappa值为0.24,一致性不高,超重肥胖儿童的家长容易低估孩子的真实体重,尤其是男生更容易被家长低估,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超重肥胖与性别为男、独生子女、剖宫产、父母超重或肥胖和家长低估孩子的体重呈正相关,与出生体重≤2 499 g呈负相关.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家长对子女体重的低估与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应针对家长健康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潘燕  侯春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211-1213
有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时期超重或肥胖是成年肥胖的预测因子,不但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而且增加儿童少年乃至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的患病风险[1];另外,超重或肥胖还容易导致青少年一些心理损伤或行为偏离,并将随着肥胖状况的保持使其延续或不断发展直至成年期[2].因此,对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进行研究,寻求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调节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针对超重肥胖青少年采取一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减肥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3].本研究拟采用运动、饮食、心理等联合干预的方法对减肥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建立减肥健康理念,为防治青少年肥胖,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现状,为今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15所大学中随机选取259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及减肥行为等信息。结果男生的超重肥胖率(12.8%)明显高于女生(2.9%);女生中体重过低的占34.6%,明显高于男生(12.1%)。33.2%的大学生采取过减肥措施,女生(43.5%)明显高于男生(23.6%)。51.5%减过肥的大学生采取的是"适量运动+控制饮食"的减肥方式,但仍有29.1%主要靠"节食"来减肥,尤其是女生(33.0%)。有54.1%"超重肥胖"的大学生未采取过任何减肥措施,男生比例(57.5%)明显高于女生(37.1%)。有27.1%"体重过低"的大学生曾经减过肥,女生(31.4%)高于男生(15.9%)。在曾经减过肥的大学生中,只有11.2%的大学生处于超重肥胖,18.6%的大学生处于体重过低的情况,女生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超重肥胖有不正确认识,因关注程度不足而未采取任何减肥措施的现象在"超重肥胖"男生中非常突出;因过分追求体型消瘦而盲目减肥的现象在"体重过轻"女生中尤为突出。建议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减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镇职工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完成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的4500名城镇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126例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6.74%,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15.44%;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人群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每日工作静坐时间、是否暴饮暴食、是否经常吃早餐、日常饮食荤素情况、烘焙/奶油食品偏好、饮茶偏好、饮酒偏好和吸烟偏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暴饮暴食、烘焙/奶油食品偏好、饮酒和吸烟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女性、日常饮食荤素情况(荤素均匀、多素少荤)、饮茶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共同保护因素;每天吃早餐是中心性肥胖的特有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城镇职工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广泛流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进行联合干预来降低人群肥胖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麻城市15岁以上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方法对国家心血管项目抽样人群进行现场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914人,麻城居民超重率为25.29%,肥胖率为7.84%,人群超重和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超重率在50~岁组(43.81%)、肥胖率在55~岁组(14.29%)达到高峰。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67;(χ2=0.26,P=0.6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居民超重率较高,饮食行为中饮酒、食用油、干果、畜肉、奶类等是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麻城市15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建议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尽早对超重、肥胖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邢台医专学生的体重超重及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研究指引方向,为肥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290名学生中超重与肥胖率达到了21.4%,男、女生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31.7%、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超重的因素有性别、每月用于饮食的消费、父母有无肥胖。结论该校超重及肥胖情况比例较高,男生超重明显,应对学生加强饮食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何春刚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894-1897
了解南京市部分儿童青少年家长对肥胖知识的掌握、对肥胖的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体重控制和科学减肥提供有力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3 482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对家长进行超重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结果 南京市部分儿童青少年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别为4.11%,74.90%,12.61%,8.39%.男生在消瘦、超重、肥胖方面人数比例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52,21.67,14.76,P值均<0.01).家长肥胖相关知识中"应多吃蔬菜和水果"的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9.3%,最低的为"膳食宝塔底层食物应多吃"(38.5%).有15.35%和24.91%的家长低估了男生和女生的体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和鼓励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家长态度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疋2值分别为36.89,12.58,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与男生(OR=1.86)、独生子女(DR=1.92)、父亲超重肥胖(OR=1.95)、母亲超重肥胖(OR=1.95)、家长低估子女体重(OR=1.41)、剖宫产(OR=1.49)等呈正相关,与年龄16-18岁(OR=0.42)、出生体重≤2 499 g(OR=0.53)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3个区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高,家长对子女体重的低估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家长肥胖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保障子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浦东新区不同作业类型职业人群饮食行为进行调查,试图揭示作业类型、超重肥胖和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PS法选取浦东新区脑力作业和体力作业职业人群共计1200名,调查其饮食行为和超重肥胖状况。结果体力作业职业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分别为34.74%和17.91%,脑力作业人群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为32.05%和16.02%,两类人群BM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作业类型人群中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检出分布不同,脑力作业人群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40.37%高于体力作业33.18%(P<0.05);全职业人群和体力作业人群不同BMI组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脑力作业人群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40.51%,高于体力作业人群的29.60%(P<0.05);以研究对象饮食障碍倾向检出情况为因变量,作业类型和BMI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作业类型和BMI均为影响研究对象饮食障碍倾向检出情况的独立因素。结论饮食障碍倾向与职业人群的体重分布存在关联,脑力作业人群饮食障碍倾向检出率高于体力作业人群,且肥胖人群比正常体重人群存在更为严重的饮食障碍倾向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常住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20个街道18~79岁常住居民6 598人,对超重/肥胖及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8.53%和18.84%,标化率分别为34.82%和16.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在婚、饮酒、口味偏咸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女性、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海淀区居民超重、肥胖患病形式严峻,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分析以膳食为主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20 974名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体重信息和饮食等影响因素分析,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结果】本次调查人群标化超重率为31.18%,肥胖率为9.78%;男性超重率为37.60%,肥胖率为10.40%;女性超重率为26.16%,肥胖率为9.26%。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低文化程度、饮酒、谷薯、油和盐的摄入水平过量可能是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女性、高文化程度、拒绝被动吸烟、从事体力工作者可能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居民超重肥胖问题影响因素多样,应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扬州市不同体质量学生饮食行为和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扬州市学生体质状况,加强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监督和指导.方法 以现场测量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扬州市4所中小学校的1080名学生的体质量状况、饮食行为和574对学生家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的学生都具有进餐速度快、常吃高能食品、有暴饮暴食、挑食行为和零食行为等特点.超重和肥胖学生家长的生活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有别于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和肥胖学生的家长喜欢吃动物性脂肪(肥肉);低体质量学生的家长饮酒史长,体育锻炼多.学生家长的超重率20.03%,肥胖率12.72%,合计32.75%,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子女的肥胖率在不同体质状态的家长中无明显的差别,但学生的超重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呈现数值特点;肥胖组18.31%>超重组13.68%>正常组12.25%.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对肥胖认知状况及减肥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定  吴华  张庭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17-3019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对肥胖的认知状况及其减肥行为,为正确指导女大学生科学减肥和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体测量、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女大学生的体重指数、减肥行为及肥胖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94%和1.92%;对自身体型的判断正确率低,且多数判断具有超重或肥胖倾向;对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比较片面;40.09%的女大学生尝试过减肥,其中77.89%的女大学生因对自身体型不满而减肥;减肥方法主要为节食(39.30%)、运动(27.47%)和调整饮食结构(25.90%);女大学生减肥成功率仅为14.22%。结论:女大学生是不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女大学生中有针对性的开展肥胖与健康知识教育以预防和控制女大学生的不良减肥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