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长程脑电图监测对不能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脑电图诊断的婴幼儿发作性事件的诊断价值.方法 近3年半来因发作性事件首次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不能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脑电图诊断的2岁以下婴幼儿136例.给予长程脑电图监测得到初步诊断为癫痫事件或非癫痫事件,再根据症状、体征、头颅CT、血糖、血氨、心肌酶谱、心电图、骨碱性磷酸酶、甲状腺功能,以及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的反应等,得到确定诊断.结果 ①长程脑电图初诊癫痫发作 81例(59.6%),非癫痫发作 55例(40.4%);53例(39.0%)监测到发作性事件的婴幼儿中有22例(41.5%)有发作时同步的痫样放电,初诊为癫痫发作,有31例(58.5%)发作时无同步痫样放电,且这31例中12例(38.7%)有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初诊为非癫痫发作;83例(61.0%)未监测到发作性事件出现的婴幼儿中有59例(71.1%)在发作间期有痫样放电,初诊为癫痫发作,24例(28.9%)未见痫样放电,初诊为非癫痫发作.②80例(58.8%)患儿确诊为癫痫发作,56例(41.2%)确诊为非癫痫发作.③癫痫发作错诊及漏诊均发生在83例未监测到发作性事件的婴幼儿中,长程脑电图监测初诊的59例癫痫发作中有3例(5.1%)被排除,非癫痫发作24例中有2例(8.3%)被诊断为癫痫发作.长程脑电图诊断癫痫发作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3%和96.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97,P>0.05),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6.3%.结论 发作性事件就诊的婴幼儿,如果不能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脑电图明确诊断,应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诊断或排除癫痫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kinesigenicdystonia,PKD)的临床和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观察3例PKD患者的临床和视频脑电图特点,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同时使用卡马西平治疗并观察其转归。[结果]3例患者共观察到15次发作,表现为发作性一侧或双侧肢体的肌张力障碍和舞蹈症,持续10~20s,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从坐位起立或从静止开始行走、接受询问、受惊吓和接电话,发作时无意识障碍。24hVEEG检查未见癫痫样放电。头颅核磁共振阴性。短期随访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结论]PKD是以运动诱发的表现为短暂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等肌张力障碍为特征的良性疾病,脑电图多无异常,卡马西平能有效控制其发作。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运动障碍(pamxyslmaldyskinesias,PD)是表现为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在正常活动背景上发生的任何这些肌张力障碍性疾患。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movementdisorder,PKMD)是PD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可分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choreoat hetosis,PKC)及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PKD)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儿童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视频脑电图(VEEG)在诊断儿童非癫痫性发作(NES)中的作用。方法 对105例经1∽4hVEEG动态监测后诊断为N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诊断的因素。结果 105例NES中,心理性NES14例(13%),躯体性NES91例(87%)。43例此前接受过普遍EEG检查的患儿中11例(26%)曾被误诊。结论 VEEG是明确小儿非癫痫性发作的种类、鉴别非癫痫性与癫痫发作的可靠的方法,发作间隙期EEG异常是导致NES误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视频脑电图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对60例脑瘫患儿进行清醒、睡眠等状态的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异常特征与患儿脑瘫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60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76.67%(46/60),其中痉挛型脑电图异常率最高85.37%(35/41),痉挛型脑瘫中并发癫痫的比例为46.34%(19/41)。结论 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电图异常特征能帮助判断脑损伤部位、是否并发癫痫及明确发作类型,有助于反映患儿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张邵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9)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小儿非癫痫发作(N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NES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脑电图(EEG)、VEEG、头颅CT和MRI检查. 结果 常规EEG上发作期见到正常脑电波183例,异常脑电波97例;VEEG正常207例(73.9%,207/280),异常73例(26.1%,73/280).躯体性NES患儿210例(75.0%,210/280),心因性NES患儿70例(25.0%,70/280),NES合并癫痫者22例,其中MR[检查发现病灶20例(90.9%,20/22),头颅CT检查发现病灶14例(63.6%,14/22),对于合并性诊断,MR[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EG是诊断儿童NES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与癫痫发作进行鉴别的有效客观检查方法.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更能进一步提高与癫痫异常放电的鉴别,并可进一步显示癫痫样放电病灶的有关结构特征,是癫痫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的症状 ,儿童期尤为多见 ,被冠以“癫痫”者为数不少 ,但真正能诊断为头痛型癫痫的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 1990~ 2 0 0 1年来我院就诊的 86例发作性头痛患者的脑电图 (EEG)分析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 ,男 36例 ,女 5 0例 ,年龄 6~4 3岁 ,平均 17 2岁 ,其中 6~ 14岁儿童患者 5 8例(6 7 4 % )。头痛均为发作性 ,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小时不等 ,最长达 2 4小时 ;发作频率 1天数次至 1年 1次 ;病程 8天~ 15年。伴发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嗜睡及视物变形、闪光等 ,所有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8.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项用于连续监测新生儿脑功能的方法,它操作方便,利用较少的电极收集EEG信息,图形直观,易于分析,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评价、新生儿脑病、新生儿惊厥或癫痫等新生儿脑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效果的影响,提高视频脑电图监测成功率。方法:2011年3月~2012年7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小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儿在视频脑电图监测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护士全程介入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只由监测医生进行监测,监测前常规预约及告之注意事项,比较两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监测成功92例,缺陷6例,失败2例;对照组患儿监测成功77例,缺陷13例,失败10例。结论: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由于患儿年龄小不能配合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监测失败或存在较多缺陷,采用健康教育全程介入后能有效提高监测成功率,减少监测缺陷,更好的辅助诊断,此方法应在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儿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常规脑电图疑诊断为癫痫或脑炎等而需进一步接受V-EEG监测的6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接受常规预约(发放预约检查单,注明检查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进行V-EEG监测的312例接受监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5年3月至8月接受常规预约+健康教育(针对V-EEG监测患儿及其家长制订V-EEG监测的个性化、多形式健康教育方案,并于V-EEG监测前、监测中予以实施),而进行V-EEG监测的350例接受监测患儿纳入观察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V-EEG监测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分组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种类构成比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V-EEG监测成功率为85.7%(300/3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5%(223/3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9,P<0.001)。 结论通过对接受V-EEG监测患儿及其家长制订V-EEG监测的个性化、多形式健康教育方案,并于V-EEG监测前、监测中予以实施,可有效提高小儿V-EEG监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在小儿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8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视频脑电监测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中,视频脑电图( VEEG)异常率达94%,中度及重度异常表现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CT检出率(χ^2值分别为8.127和10.389,P<0.01);VEEG异常程度与患儿临床表现轻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病愈时间长短与VEEG异常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1)。结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VEEG异常检出率高,其异常改变程度及转归与临床病情及病程有关,可能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视频脑电图是脑电图监测的一种形式,是通过数码摄像头装置监测患者的行为,将其发作的表现与脑电图的变化同步录像,能够发现大脑神经元异常的高频高辐放电,是诊断癫痫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我科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对166例患儿进行了视频脑电图(VEEC)检查,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外伤引起的小儿意识障碍。方法采用自然睡眠与药物睡眠后脑电图(BEAM)诊断分析。结果对照组药物睡眠与自然睡眠BEAM主频δ、θ相对功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现自然睡眠主频δ、θ频率、功率值明显增高,呈阵发性δ、θ波高频率异常及前头部病灶区δ、θ功率普遍增高。而对照组药物睡眠后主频功率值明显降低,出现低波幅电位活动,异常病灶区明显减少。自然睡眠阳性率为97"3%,药物睡眠阳性率为38"0%,结论自然睡眠与药物睡眠BEAM相对功率值比较分析病灶区及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阳性差为59.0%。因此,应用小儿自然睡眠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大脑电位活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 VEEG)监测对儿童非癫癎性发作疾病(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 NES)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院儿科视频脑电图室于2009年9月-2011年2月期间,对来280例拟诊或需排除癫病患儿进行了视频脑电图监测,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氨、心肌酶谱) 等病史特点得到NES确定诊断,分析VEEG检查对儿童NES的诊断价值。 【结果】 75例(26.79%)判定为非癫癎性发作,非癫癎性发作类型包括:心因性NES为13例(17.3% ):癔病样发作6例(8.0%),情绪障碍5例(6.7%),屏气发作2例(2.6%)。躯体性NES为62例(82.7%):非癫癎性强直发作16例(21.3%);睡眠障碍11例(14.7%);良性肌阵挛10例(13.3%);头痛7例(9.3%);抽动症6例(8.0%);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4例(5.3%);头晕4例(5.3%);良性非癫癎性婴儿痉挛3例(4.0%);脑瘫及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导致异常动作1例(1.3%)。 【结论】 视频脑电图对诊断与鉴别诊断非癫癎性发作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例早期发作性睡病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我们在对某部新兵复检中发现1例早期发作性睡病病例。为了给部队征兵体检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将对该病例的脑电图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对象:患者为2006年某部新兵复检人员,男性,18岁,身高1.75 m,体质量80 kg;自述于1年前出现睡不醒,多睡,近3个月加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VEEG)在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癫痫分类等方面的价值。方法总结227例视频脑电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7例患者中共记录到139例168次临床发作,其中53例证实为癫痫性发作。在88例未监测到临床发作的患者中,31例拟诊癫痫。64例确定了癫痫发作类型,16例监测后发作类型诊断得到了修正。结论VEEG是目前鉴别发作性疾病性质及类型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VEEG监测提高了痈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癫痫发作临床分类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应用于脑损伤新生儿脑功能监测的效果,为新生儿脑损伤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60例足月宫内窘迫新生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足月儿60例为对照组。受检者均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进行监测。记录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图形情况、正常睡眠觉醒周期状况、癫痫样放电;比较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的宽带与窄带电压值;比较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图形与影像学间的关系;评估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患儿神经行为状况及与神经性特异性蛋白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χ2=5.217,P=0.022)。观察组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发生率为9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χ2=6.316,P=0.011)。对照组未出现癫痫样活动,观察组出现1例。5例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患儿中,3例头颅B超检查正常,1例MRI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出现不连续正常电压伴不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同时伴癫痫样放电;3例患儿神经行为评估落后。观察组NSE、S-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者明显高于振幅整合脑电图正常患儿(F=8.751、6.325,P<0.01)。结论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脑损伤新生儿脑功能监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可较好的判断患儿病情,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