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北京市产妇孕前和孕期各种因素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76例低出生体重儿及其对照新生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影响低出生体重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产妇日常膳食结构均衡和产前检查次数>8次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危险降低有关,OR值分别为0.44和0.28;而孕期体重增加偏少(≤10kg)、有孕早期先兆流产、有妊娠合并症,以及有胎盘或胎膜异常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危险增加有关,OR值在2.31~3.04之间。结论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年9月~2006年6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896名孕妇进行调查,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低、社会经济状况差、无固定职业、丈夫吸烟、饮酒及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孕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面积小、孕期保健次数少、丈夫经常饮酒、未接受健康教育、丈夫情绪焦虑、首次孕期保健周数长等为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丈夫经常在家看电视为保护因素.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经济状况及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庆市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全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6所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26名低出生体重儿和同期住院分娩的326名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所获资料。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可能与母亲一般情况(孕前BMI、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等)、孕期情况(单胎、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被动吸烟等)和膳食营养(服用多种维生素片、食用鱼禽肉类、食用海产植物类等)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单胎、孕期增重和产前检查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保护因素,妊娠期贫血是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母亲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危险性的关系。方法作者对178例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亲作了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所选取的10个因素中,除母亲孕期偏食外,其余9个因素均表现出较高的危险度,依其危险度(OR值)大小排列为:母亲孕期接受放射线照射(12.0),母亲孕期有毒物接触史(9.0),人均居住面积≤4M^2(9.0).母亲孕期受病毒感染(8.0),人均收入低(5.5),母亲孕期吸烟(5.0),母亲孕期不进食早餐(5.0),母亲初中以下文化(4.8),母亲受孕年龄≤20岁(4.7),母亲受孕年龄≥35岁(4.0)。结论母亲在孕期的某些不良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1~12月对云南省农村某贫困地区出生体重进行监测,并对其中170例低体重儿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结果:①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7.97%,以宫内发育迟缓为主(67.84%)。②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一年患慢性病、孕期患慢性疾病和分娩地点为乡村医院、孕期有明显妊娠反应、孕期增重≤6.9kg、早产史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③身高、孕期产检次数≥5次、婴儿胎龄足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祥云县贫困农村LBW发生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母亲孕前、孕期健康状况、孕期保健和营养状况是该地区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贫困农村地区的保健工作,开展适宜的孕期营养干预是减少低出生体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绍兴市妇保院出生的179例低体重儿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是早产(OR=87.37),母亲合并内科疾病(OR=10.02),合并畸形(OR=6.24),家族低出生体重儿史(OR=5.37),孕后营养差(OR=5.34),女婴(OR=3.70),母亲患妊高症(OR=3.27),低收入(OR=2.91),产检次数≤5次(OR=2.53)。结论;孕周不足、母亲合并内科疾病、合并畸形、有低出生体重儿家族史、孕后营养差、女婴、母亲患妊高症、低收入、产检次数少是绍兴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江门地区分娩量最大的14间助产机构2015年8月-2016年5月间住院分娩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病例摘录,调查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可能相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产相关因素、孕妇慢性疾病史、孕妇感染史、孕期生活习惯、孕期营养状况、孕期心理健康、产妇月经史及生育史、产妇及配偶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探讨以上因素与低出生体重的关联及发现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与父母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及母亲的月经史和生育史、孕期的体力活动、孕期的保健行为、孕期的患病情况和营养状况有关。结论孕母积极获取保健知识、参加过孕妇学校、按时孕期产检是低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孕期轻度体力劳动、工作和适度体育锻炼是降低低体重儿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位异常都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显著危险因素,具有低出生体重儿分娩史及早产史也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显著危险因素,孕前BMI值偏低、孕期增重不足、早餐不规律是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食用奶、豆类食物、海产品、内脏及服用钙补充剂则是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111 例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和750名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并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对影响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父母亲身高、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母亲孕前体重、初潮年龄、多胎、产前检查次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年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有关(OR=0.894~9.275,P均<0.05)。 【结论】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配对调查方法,对1992~1994年澄江县农村236名低出生体重儿和 236名正常出生体重儿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对 31个因素同时采用单因素的卡方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年农村低出生体重儿平均发生率为4.15%,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在母亲文化程度、身高、体重、孕次、产次、第一次产检孕周、产检次数、分娩孕周、经济收入、高危因素、臀位、双胎、过期妊娠、怀孕期间情绪、怀孕期间饮食、早产史16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分析选出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怀孕期间情绪、身高、体重、孕次、产次、双胎、臀位、分娩孕周、经济收入、第一次产检孕周、民族、年龄、地区、新生儿性别。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特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1998年7-10月,对我国11个省44个县市的999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我国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多胎、孕周不足、孕期异常、孕期营养差、母亲疾病史及母亲程度低等,其OR值分别为106.9、18.79、3.42、1.93、2.61和1.43。各危险因素在沿海、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农村低体重儿的原因主要为宫内发育迟缓(71.6%),城市低体得儿的原因还包括多胎和早产。早产及宫内发育不全的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是降低我国低体重儿出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生活习惯与早产低体重和足月低体重的关系。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编孕期健康调查问卷对2015年8月-2016年5月在广东省江门市14家医院住院分娩的1 964名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调查,应用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早产低体重组、足月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分别为294、289和1 381名;3组被动吸烟率分别为36.39%、38.41%和33.09%,饮酒率分别为2.72%、3.11%和1.59%。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与母亲孕期基本不锻炼相比,孕期体育锻炼1~3次/周(AOR=0.58,95%CI=0.40~0.86)和≥4次/周(AOR=0.54,95%CI=0.37~0.78)均是早产低体重的保护因素;在足月低体重儿中,与母亲孕期平均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长<1 h相比,使用1~2 h(AOR=0.61,95%CI=0.40~0.93)、3~4 h(AOR=0.55,95%CI=0.35~0.86)和>4 h(AOR=0.57,95%CI=0.37~0.89)的母亲其新生儿发生低体重的危险均降低;母亲孕期被动吸烟(AOR=1.36,95%CI=1.02~1.81)是足月低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孕期生活习惯会影响低体重儿的发生,且在早产低体重儿和足月低体重儿中存在差异,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低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低出生体重儿妊娠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研究对象,以2010年6月~1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和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9例低体重儿的产妇为病例组,以基线资料相同的41例分娩正常体重儿的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兰州市低出生体重儿妊娠期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孕周小于37周(OR=22.162,P<0.05)、妊娠期每日餐数≤3次(OR=20.907,P<0.05)和妊娠期间较少摄入鸡蛋(OR=47.357,P<0.05)均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兰州市低出生体重儿妊娠期危险因素较多,预防早产和提高产妇孕期营养可能是减少低体重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抽取我院辖区内,胜利街1994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之间出生的婴儿,体重小于2 500 g者为LBW儿,我们选取这7年中在我院儿保门诊保健的50例LBW儿,同时还另外选取了50例体重大于2 500 g,小于4 000 g的婴儿作为对照组,严格遵循卫生统计学的有关要求,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婴儿都在我院儿保门诊保健,出生地相同,出生日期都是同年同月,性别、民族相同,父母年龄职业相近共100例婴儿.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每个婴儿,分别将其在6 M~月龄段和1岁时的体重测量值对照WHO1985年推荐的国际参考值比较,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了广州市某区2003~2005年孕满37周时分娩,且婴儿出生体重低于2 500克的产妇为低体重组,按照同一天分娩,选取婴儿出生体重高于2 500克的产妇为正常组.调查的因素包括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出生地、是否有准生证、孕周、是否有高危因素、末次月经时间、分娩日期、孕次、产次;产妇丈夫的职业、文化程度;新生儿的性别、出生身高、体重.用2002~2005年的空气污染数据估计暴露水平.结果 孕早期可吸入颗粒物(PM10)暴露低出生体重组高于正常组,孕中期、孕期可吸入颗粒物(PM10)暴露低出生体重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837、-11.080、-5.525,P<0.01);孕中期二氧化硫暴露、孕期二氧化硫暴露两组之间比较低出生体重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350、-2.015,P<0.01).产妇年龄、产次、孕次低出生体重组高于正常组,妊娠天数低出生体重组低于正常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5.934、17.367、12.756、-23.047,均P<0.01);孕妇出生地(OR=0.76,95% CI:0.63~0.92)、孕妇所属地区(OR=2.41,95% CI:2.19~2.65)、孕期高危因素(OR=8.51,95% CI:7.22~10.04)、有无准生证(OR=3.01,95% CI:2.58~3.52)、婴儿性别(OR=1.56,95% CI:1.35~1.81)、孕妇文化程度(OR=0.88,95% CI:0.78~0.99)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孕晚期二氧化氮(β=0.639,P<0.01)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β=-0.348,P<0.01)暴露水平在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气污染物与出生体重有关,空气污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孕妇孕期环境暴露和新生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关系。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孕期环境暴露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被动吸烟、通风情况、装修情况、臭水沟、垃圾站、化工厂、高温、辐射、噪声和粉尘等环境暴露因素,对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项目中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随访收集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关联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果  本研究以6 189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283名(4.57%)孕妇早产,分娩202名(3.26%)低出生体重儿,调整年龄、民族、户口、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及产次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与未接触噪声的孕妇相比,孕妇孕期在工作或居家环境中暴露于噪声环境更容易发生早产(OR=1.668,95% CI:1.197~2.323);与未接触高温的孕妇相比,孕期在工作或居家环境中暴露于高温环境的孕妇更容易发生早产(OR=2.237,95% CI:1.171~4.274)。尚未发现其他环境暴露因素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结论  孕期暴露于噪声和高温环境是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减少孕妇孕期在生活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和高温暴露,可能有助于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西部农村地区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在西部5个县15家县级医院和8家乡卫生院分娩的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母亲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按1∶1成组配对,共收集合格研究对象388对。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孕期并发症以及膳食摄入情况等。结果 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平均月收入<2 000元、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母亲有早产史、不良产史、母亲本身是低出生体重儿、孕前体重不足、孕期产检≤4次、羊水过少、子痫前期、孕期未补充叶酸,饮食中鱼禽肉、蛋类、牛奶、水果、大豆类及坚果摄入不足等。经多因素分析,家庭平均月收入<2 000元和孕期摄入坚果类每周少于1次是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主要与社会经济状况和孕妇的营养状况有关,应提高基层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海市长宁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体重〈2500g,孕周≥37周的单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和体重≥2500g,孕周≥37周的单胎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低出生体重儿88例,正常新生儿113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为(2285.75±220.00)g,平均身长为(45.33±2.42)cm。正常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346.65±421.78)g,平均身长为(48.81±1.45)cm。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脐带异常、痛经史、既往疾病史、妊娠并发症、饮水情况和孕期感冒均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校正后,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因素是脐带异常、痛经史和饮用煮沸的河水江水井水(P〈0.05)。[结论]脐带异常、痛经史和饮用煮沸的河水江水井水可能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及增长速率的特点及其差异。方法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并进行系统管理的43例低出生体重儿同以1:2配对的正常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截至24月龄时,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至12月龄时,体重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快,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至24月龄时,身长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呈现阶段性。结论到研究结束月龄止,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值均未赶上正常出生体重组的婴儿,低出生体重组的体重和身长增速呈现阶段性,在12月龄之前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增速快,12~24月龄增速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与足月小样儿(MLBW)及正常出生体重儿(NBW)的生长速率,探讨低出生体重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干预模式。方法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0年管理的1 133名婴儿按出生体重分为LBMP组(26人)、MLBW组(15人)和NBW组(1 092人),分别比较12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速率。结果 LBMP组1~12月龄内的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NBM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头围值与NBW组已趋接近;LBMP组在1~12月龄内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MLBW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体重、身长、头围已经超过MLBW组(P0.01)。结论 1周岁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及足月小样儿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而足月小样儿在此期间的生长发育仍较缓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