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现况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台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的围绝经期妇女中随机抽取413例围绝经期社区妇女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围绝经期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疲乏(19.85%)、眩晕(17.19%)、骨关节痛(15.74%)为主要症状;51~60岁年龄段平均Kupperman评分高于40~50岁年龄段(P<0.05)。51~60岁年龄段以中度、重度多见,40~50岁年龄段以正常、轻度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87.1%,高于40~50岁年龄段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情况及运动与Kupperman评分值有关,高年龄、高文化程度为Kupperman高评分的危险因素,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正常及有运动习惯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早期预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延缓及防治作用,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汕头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汕头市756例3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49%,前两位保健需求为定期体检(61.92%)和围绝经期咨询(57.67%). 结论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相似,围绝经期保健需求迫切,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即围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的就医情况和保健意识及需求,为更好地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服务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武钢40~60岁妇女以厂为单位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整体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基本情况,症状的有无,有症状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的影响,对围绝经期知识了解情况、途径及需求。结果:调查对象中80.30%的妇女有自觉的围绝经期症状,其中40~50岁妇女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50%以上。51~60岁妇女以骨关节疼痛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62.80%。对围绝经期知识有所了解的围绝经期妇女仅占总人数的47.55%。希望得到围绝经期知识指导的围绝经期妇女占58.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接受治疗率低,知晓率低,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及服务的需求高。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需求,阐述在农村社区妇女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在农村社区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适宜技术。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40~55岁妇女1667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保健服务需求。结果:48.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34.5%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认知。15.9%的有围绝经期症状妇女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仅占13.4%,到妇科就诊的占70.1%,而其余的去内外科或精神科就诊。结论:①农村社区40~55岁妇女中将近半数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围绝经期妇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不能及时就医及有乱投医情况。③社区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滞后。总之,在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相当重要和必要,顺应农村妇女的需求,是妇女保健工作内涵的深入,也是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社区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陆秀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22-5024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保健需求,为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佛山市社区308名45~60岁妇女为调查对象,以Greene症状量表和自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佛山市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平均47.9岁,现患病前4位顺位分别是心血管疾病(20.10%)、骨关节疾病(12.70%)、高脂血症(8.10%)和子宫肌瘤(7.5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80%。最为痛苦的前4位症状是:烦躁54.20%(115/212),失眠52.36%(111/212),肌肉、骨关节疼痛48.10%(102/212),容易疲劳和乏力46.20%(98/212),有关"绝经的原因、绝经的远期影响、保健措施、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等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3.10%。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应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抑郁情绪与围绝经期常见症状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64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40~60岁。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围绝经期症状评估。结果调查对象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3. 0%,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9. 5%。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不存在年龄阶段差异(P0. 05),但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P0. 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中潮热出汗、眩晕、性功能障碍以及感觉异常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尤其是某些症状突出的妇女,应加强该阶段女性的早期抑郁筛查,从躯体症状改善入手,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和身心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和保健需求,为改善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提供帮助,为建立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丽水地区农村40~55岁的妇女54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结果:在540例接受调查的妇女中,月经正常或基本正常306例,月经紊乱119例,绝经115例,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21±2.18)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8.1%,主要症状为骨关节肌肉痛380例,失眠355例,头痛316例,头晕心悸316例,烦躁不安281例,易激动292例。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妇女生存质量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17.4%妇女了解围绝经期知识,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HT)率2.4%;仅有35.6%的围绝经期妇女1~2年内有过健康体检。结论:丽水地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薄弱,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开展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7年7月在金寨县农村地区对110名参加普查的45~55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接受调查的妇女平均年龄(49.8±3.33)岁。110名被调查妇女中无抑郁症状者71名,占64.5%,有抑郁症状者39例,占35.5%,其中轻度抑郁30例,占76.9%,中度抑郁5例,占12.8%,中重度抑郁4例,占10.3%。职业、痛经有无、夫妻感情、子女升学或就业、家庭成员情况、自身情况、住房情况、对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家庭经济等对发生抑郁症状影响较大(P0.05);更年期症状及更年期综合征均对抑郁有影响;抑郁症状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利用度显著低于无症状组,说明社会支持能够使围绝经期女性减少负性心理状态;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痛经、子女升学或就业失败、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利用度等。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保健现状:26.4%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61.8%的妇女表示如觉抑郁会自我调整,不需专业人士帮助。结论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与更年期症状呈现率较高,与自身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有关,地方医生应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情况,了解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6年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女125例作为观察组,年龄40~45岁;选择同年龄段正常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以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围绝经期症状。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率为46.4%,对照组为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出现中、重度更年期症状23例(18.4%),对照组出现中、重度更年期症状1例(1.0%),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性功能减退32例(25.6%),对照组性功能减退2例(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出现早、症状重,可能影响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保健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小玲 《现代医院》2008,8(6):142-144
目的调查了解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罗定市560例40~6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560例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有374例,发生率为66.8%,发生的主要症状有失眠,烦躁,性欲下降,头晕,容易疲劳或乏力,肌肉、骨关节疼痛等。出现围绝经期症状而就医者仅有30.6%,在未就医者当中有1/3妇女采取了自我保健的方式;有2/3妇女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治疗措施。结论罗定市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2/3)相近。因此,建议我市妇女保健工作要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教育,普及、加强自我保健,对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围绝经期症状采取规范的性激素治疗,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水平及自身保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388例妇女中有1884例妇女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占78.9%,50岁以上者均有症状,40~50岁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40岁以下者有中度或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对相关的知晓度和告知度分别为16.7%和35.2%.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应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锡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年3~8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及体检中心普查的40~6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建立数据库,应用SAS 9.1.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 650例妇女完成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 607例,平均年龄(47.93±5.97)岁,绝经年龄为(49.51±3.97)岁。13项症状中,各项症状患病率从9.72%~37.57%不等。出现频率最高前3位症状依次为性生活改变(37.57%)、疲乏(29.74%)、失眠(27.56%),各项症状中重度者占11.62%。绝经前后妇女的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和BMI存在统计学差异。围绝经期保健需求与知识普及之间存在矛盾,围绝经期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欠缺。结论: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存在围绝经期症状,但以轻度为主;加强围绝经期健康教育普及,是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的调查,了解该人群围绝经期存在的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兰州市城关区2 187例35~60岁、享受居民低保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①兰州市城关区享受居民低保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7.43岁。②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0.23%,主要相关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头痛(36.99%)、失眠(33.47%)、疲乏(32.74%)、眩晕(32.60%)、骨关节痛(29.13%)、情绪波动(26.25%)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生率增高。③各系统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率为63.88%,顺位依次是腰腿痛(36.99%)、关节痛(30.27%)、偏头痛(20.67%)、更年期症状(19.94%)、胆囊炎(13.35%)和高血压(11.06%)等,其发生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率逐渐升高。④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检出率分别为11.06%、6.77%、4.85%、2.97%,各年龄组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其他三类慢性病。⑤围绝经期保健需求主要为定期全面体格检查和政府经济补贴,分别占60.22%和58.34%。结论:兰州市享受居民低保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围绝经期保健需求迫切,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对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中老年妇女综合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妇女520例进行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和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对HRT的认知现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HRT认知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对HRT认知率为13.2%,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社区、职业、年收入、是否具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已有6.7%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HRT,对HRT的接受意愿为16.2%,获取HRT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媒体(7.5%),咨询医生(78.6%),医学书籍(8.7%)其他途径(5.2%)。结论湘西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对HRT的认知率及接受程度低,迫切需要加强HRT知识健康宣教,提高围绝经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对围绝经期的认识及围绝经期的保健需求,以指导干预。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进行抽样,采用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49.96±3.1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62.37%。50~和55~岁年龄组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99%和62.85%。9.5%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只有32.52%的人近两年做过妇科检查,对各种妇女保健知识需求选择“是”的均在70%以上,有52.13%的人希望医生来居委会提供服务。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保健意识还有待提高,对社区的围绝经期卫生保健服务及有关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基础调查,采用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67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31±3.20)岁,以询问法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8.59%,其中40~44岁组、45~49岁组、50~54岁组和55岁组发生率分别为37.78%、49.91%、50.93%和64.79%。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第1位为性欲下降54.4%,其次是肌肉骨关节酸痛51.4%、失眠45.6%和头晕44.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慢性病史等有关。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保健意识亟待提高,提示妇女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妇女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镇江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镇江市随机抽取40~6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史、生育史、生活习惯和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2例妇女完成问卷调查,平均绝经年龄为47.7岁,其中处于绝经前期514例,围绝经期166例,绝经后期272例。不同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绝经前期35.4%,围绝经期65.1%,绝经后期71.7%。综合征的症状以轻度为主,绝经后期的重度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期。KMI评分的13项症状中,不同期各项症状发生率从7.72%到58.09%不等。绝经前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为疲乏(38.72%),围绝经期为潮热出汗(51.81%),绝经后期为性生活问题(58.09%)。χ2检验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妊娠和分娩次数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一半的妇女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以轻度为主。妊娠次数、分娩次数、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收入水平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45~5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5—2016年10月随机抽取在景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45~55岁女性1 000人,采用浙江省围绝经期和绝经妇女生活资料调查表及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4.70%。947名调查对象中患围绝经期综合征714例,占75.40%,其中轻度414例(43.72%),中度253例(26.72%),重度47例(4.96%)。常见的症状包括疲乏(70.75%)、失眠(61.03%)、情绪波动(57.66%)、骨关节痛(57.23%)和眩晕(55.76%)。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紊乱(OR=2.41,95%CI:1.76~3.32)、绝经(OR=2.21,95%CI:1.57~3.13)、患慢性病(OR=1.45,95%CI:1.13~1.86)及有手术史(OR=1.57,95%CI:1.10~2.24)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月经紊乱、绝经、患慢性病和有手术史者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更严重,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早期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妇女保健服务能力现状,分析其能力特点和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探讨对策。[方法]2020年8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省农村地区(临洮县、渭源县、会宁县)的基层卫生机构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评方式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层医生个人基本情况,妇女保健服务能力(包括计划生育及避孕指导、孕期健康指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两癌”筛查)。[结果]共回收问卷886份,有效问卷805份。调查对象中,基本具备计生指导能力的有698例(86.7%),具备孕期指导能力的有711例(88.3%),具备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与诊治能力的有645例(80.1%),具备两癌筛查能力的有549例(68.2%)。[结论]甘肃省农村基层医生妇女保健中围绝经期健康和两癌筛查服务能力较低;女性基层医生基本具备妇女保健服务能力的比例高于男性;农村基层医生队伍结构需要优化,尤其是村卫生室医生,女性医生不足,年龄结构偏大,不利于妇女保健服务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