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12月122例住院新生儿分别归入重症感染组(39例),一般感染组(46例),非感染组(37例).入院时测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比较.结果:PCT阳性率:重症感染组为79.5%(31/39),一般感染组为32.6%(15/46),非感染组为10.8%(4/37).重症感染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比较,PCT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与血培养比较阳性率更高.结论:PCT在全身感染的新生儿中明显升高,PCT是一个较好的新生儿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利于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0例感染组和38例对照组患儿急性期的hs-CRP、指血CRP、血沉及血常规,出院前复查hs-CRP,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感染组hs-CRP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其自身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组同时所测血沉、血常规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hs-CRP与同时所测指血CRP比较阳性率显著增高。结论 hs-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方面是一个快速、灵敏的指标,并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115例,诊断后分为细菌感染组64例、非细菌感染组51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检测以上儿童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及非细菌感染组患儿WBC及CRP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PCT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感染组患儿PCT、WBC及CRP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79.69%,非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13.73%(P0.05)。结论:PCT可作为儿科感染的治疗效果及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且对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82例儿科感染患者资料,分为细菌感染组(151例)与非细菌感染组(13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单独予以胶体金定量法、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比较三组血清PCT与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CRP、PCT比较,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CRP检测阳性率14.17%比较,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91.39%、94.66%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92.72%比较,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6.11%、4.17%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小儿感染疾病诊断灵敏度,为小儿感染性疾病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患感染性疾病的婴幼儿110例,根据感染类型分为A、B、C共3组。A组40例为细菌感染,其中A1组18例为严重脓毒症(血培养阳性),A2组22例为局部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单纯泌尿系感染);B组35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仅以阿奇霉素治愈并在病程中查MP-Ig M阳性,细菌培养及常见病毒抗体均为阴性;C组35例为病毒感染,明确轮状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疱疹性咽峡炎,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Ig M阴性。患儿入院时均进行血常规、CRP及PCT测定,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WBC)、CRP及PCT水平差异;并对B、C 2组血常规的单核细胞比例升高(10%)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婴幼儿细菌感染时WBC、CRP和PCT水平升高,A组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单核细胞升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CRP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而PCT对严重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探讨血清PCT、CRP和WBC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5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非细菌感染患者80例作为非细菌感染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PCT、CRP及WBC的检测,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血清PCT、CRP及WBC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PCT、CRP及WBC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WBC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38例患儿初诊时和经治疗感染控制后的CRP和WBC计数,并比较其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75.2%,WBC计数明显升高;病毒感染组CRP阳性率为9.6%,WBC计数无明显异常;支原体感染组CRP阳性率为10.8%,WBC计数无明显异常。细菌感染组患儿经治疗感染控制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BC则轻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测定对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儿童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疗效判断亦是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T用于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胎膜早破新生儿共110例,依据感染情况分为A组、B组及C组,其中A组21例合并败血症,B组45例合并局部感染,C组44例未合并感染;比较3组新生儿PCT和hs CRP指标检出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等。结果:A组新生儿PCT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PCT和hs CRP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PCT和hs CRP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PCT检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hs CRP检测。结论:PCT用于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可有效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临床价值优于hs CRP。  相似文献   

9.
血清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0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的细菌感染性黄疸新生儿52例(感染组),非感染性黄疸新生儿50例(非感染组)。测定2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感染组治疗3 d后复查CRP,将CRP水平与WBC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组外周血WBC计数高于非感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RP检测对判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黄疸与非感染性黄疸及指导抗生素治疗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新生儿、病毒感染新生儿各70例,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AA、hs–CRP,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PC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SAA、hs–CRP水平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均显著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感染组PCT、hs–CRP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SAA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应用血清PCT、SAA、hs–CRP联合检测,价值突出,可将其当作病情诊断与判断的基础指标,其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的鉴别与诊断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感染新生儿和非感染新生儿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胆碱酯酶(ChE)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探讨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发生不同程度感染的新生儿12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出院诊断为败血症60例作为败血症组,出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泌尿道感染、感染性肠炎者60例作为其他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非感染组。采集所有受检者静脉血进行CRP、PCT、PA、ChE、血常规检测,同时送检细菌培养。恢复期再次取患儿静脉血复查血常规、CRP、PCT、PA、ChE。比较各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败血症组、其他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血清PA、CRP、PCT、Ch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败血症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和其他感染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和其他感染组血清ChE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PA、ChE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CRP、PCT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败血症组早产儿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P0.05)。PA、CRP、PCT、ChE、WBC计数均为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敏感指标,但ChE、WBC计数的特异度均偏低。结论血清PA、CRP、PCT、ChE及WBC计数是诊断新生儿感染和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ChE及WBC计数单独检测时特异性低,PA的阴性预测值较低。血清PA、PCT、ChE及WBC计数在诊断败血症时不受胎龄影响,CRP受胎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一般人群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一般人群感染性疾病80例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各4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观察并比较三组观察对象的的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病毒组、细菌组的WBC、CRP、PCT检测指标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WBC、CRP、P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WBC、CRP、PCT单项检测高,且细菌组WBC、CRP、P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组WBC、CRP、P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一般人群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WBC、CRP、PCT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升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停药指标的临床安全性。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50例新生儿根据出生后检测的CRP值分为无感染组42例和感染组108例。感染组又分为CRP指导组54例和7 d治疗组54例。CRP指导组根据每天测得的CRP作为停用抗生素的指标;7 d治疗组应用抗生素至少7 d,待临床症状消失和CRP8mg/L后停药。结果无感染组2.38%的患者需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感染组无患者需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者。抗生素疗程:无感染组为3 d,CRP指导组为4~11(4.6±1.2)d,7 d治疗组为7~14(9.8±1.6)d;3组之间抗生素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再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停用抗生素的安全有效指标,可明显缩短抗生素疗程,而不增加感染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细菌性血流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300例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入院后首次送检进行血培养,并对其进行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常规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113例)、局部感染组(55例)和对照组(132例),比较三组PCT、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等水平,分析血培养结果。结果:以PCT、IL–6、CRP、WBC水平为评价指标,血流感染组最高,其为局部感染组,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00例血培养标本中,阳性113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1例(71.68 %),检出率较高的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42例(37.17 %)、23例(20.35 %)和8例(7.08 %),血流感染组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其PCT、IL–6水平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WBC水平稍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时,在常规诊断的基础上辅助PCT检测诊断,能够有效区分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血流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小儿急性期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儿98例进行血清学检测,将符合标准的急性期感染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因素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病毒感染组38例,对照组为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儿童。将各组受检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SAA、CRP、PCT、SAA/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病毒感染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细菌感染组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比对照组、病毒感染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虽然稍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A、CRP和PCT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鉴别诊断小儿急性期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阳性率高,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3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PCT、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以及血培养,比较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WBC、CRP、PCT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血培养、CRP、WBC以及PCT的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中采用PCT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够对患儿的病情、预后疗效进行判断与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0~1岁幼儿感染性疾病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及非感染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并统计3组患儿的阳性率,根据检查结果分析hs-CRP在3组患儿中的水平表现;结果:细菌感染组在治疗前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在治疗前的hs-CRP水平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在治疗前的阳性率为100.0%,病毒感染组在治疗前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在治疗前的阳性率为0.0%,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明显大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菌感染的患儿在hs-CRP水平上均表现为升高,阳性率为100.0%,病毒感染的患儿在hs-CRP水平表现为或许升高,临床上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判定患儿是否被感染,非感染的患儿其hsCRP水平表现为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中的C反应蛋自的含量与婴幼儿细菌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测定125例细菌感染的婴幼儿与115例非感染病症婴幼儿血中的CRP的含量。结果:感染组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且结果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中CRP测定可作为婴幼儿肺炎感染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进一步指导临床对于该类患者抗感染方案制定,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含血常规、降钙素原、CRP等临床资料完整的129例HIV感染患者资料。其中HIV携带者18例,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57例,艾滋病合并肺外感染(如血液系统、腹腔感染等)33例,感染部位不明患者21例。57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痰及支气管镜呼吸道分泌物采样病原学检查提示单纯细菌感染12例,单纯真菌感染11例,细菌真菌混合感染15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11例,病原学不明确患者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有常规采集血常规、CRP、PCT等炎性指标,艾滋病期考虑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均有留取呼吸道分泌物送检病原学检查,以HIV携带者为对照组,分别以单纯细菌组、单纯真菌组、细菌真菌混合组及卡氏肺孢子虫组为病例组,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间CRP及PCT水平,进一步探讨PCT在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检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单纯细菌组、真菌合并细菌组PC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单纯真菌组、卡氏肺孢子虫组PCT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于诊断呼吸道细菌感染,CRP、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8%和40.90%,81.48%和90.90%。结论 PCT、CRP均可预测HIV携带者病情进展,但对于诊断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两者敏感度相近,但PCT较CRP特异度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抗感染治疗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诊治发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00例发热患者分为常规组和PCT组,常规组测定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并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明确诊断;PCT组在此基础上加测PCT。常规组按照抗生素指南进行治疗,PCT组根据PCT水平指导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的抗生素费用及使用率、疗程、临床有效率及病死率。PCT组按感染的判定标准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各组炎症指标对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常规组和PCT组抗生素的费用、使用率和疗程分别是(3 756.5±803.3)元、88.17%、(16.2±8.7)d和(1 532.4±365.3)元、48.31%、(10.5±6.8)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间临床有效率和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PCT水平在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而后2组的PCT值无显著性差异。细菌感染患者PCT和CRP的ROC下面积分别是0.903,0.714。结论血清PCT水平在鉴别发热性质上优于其他炎症指标,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