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5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术中保护切口、术后加强切口管理等处理后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切口感染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BodyMassIndex,体重指数)、病程、切口选择、手术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8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86%,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BMI、病程长短、切口选择、手术时问、是否留置引流管以及病理类型均有关(P〈0.05)。结论:肥胖、病程长、手术时间久、炎症较重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尽量保护切口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硝唑液在冲洗阑尾切口,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术后切口清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切口,观察组采用0.5%的甲硝唑溶液冲洗切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P0.05);在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冲洗可有效预防阑尾切口感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阑尾切口感染是阑尾炎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外科自 1996年 1月~ 1999年 1月共施行阑尾炎切除术 2 4 0例 ,切口感染 11例。现分析切口感染因素的体会。1 一般资料2 4 0例中 ,男 130例 ,女 110例 ,年龄 12~ 80岁 ,平均 68岁。切口感染 11例 ,感染率 4 .5%。切口感染病例住院 13~ 2 6天 ,平均 16天。2 影响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因素2 .1 阑尾病理变化分三种类型 :单纯、化脓、坏疽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之间的差异无明显意义。而与阑尾穿孔切口感染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未穿孔阑尾炎2 0 8例 ,切口感染 8例 ,感染率 3.4 9% ,穿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分析其感染原因,制定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指导临床工作,推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临床路径的开展,降低感染率。方法将2010年度行阑尾炎手术住院患者186例作为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措施,2011年度行阑尾炎手术住院患者207作为监测组,给予临床路径全程感染检测。比较2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8例,感染率20.4%;监测组发生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9.7%。2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进行住院后的全程监测和干预,可明显降低阑尾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概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5%,对照组感染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并实施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处理及预防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对我院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术前0~2h应用抗生素,大量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腹腔,碘伏浸泡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或采用不加铬可吸收单丝线缝合预防切口感染.结果:阑尾炎术后切口经预防感染处理后,其中I期伤口愈合62例,占95.3%;4例二期愈合,占4.7%.结论:进一步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是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术后静脉滴入甲硝唑预防术后感染,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小承气汤与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切口感染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3.33%(P 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减轻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33%(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切口感染的特点,降低骨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会理县中厂乡卫生院收治的500例接受骨外科手术患者,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26例,对切口有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的感染率为30.77%,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为65.38%。夏季发生感染的机率为30.76%,冬季发生感染的机率为15.38%。手术操作时间在1.5 h以下的感染率为11.54%,手术操作时间在3~5.2 h的感染率为53.85%,所有患者在感染后经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对进行骨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感染监测,增强医护人员对感染的防范意识,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评估,并对其提前做好准备,降低骨外科手术切口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73例,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5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中行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及逆行切除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切口部位选择、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于切口脂肪层置管引流对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阑尾切除术,实验组在切口脂肪层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关腹。比较2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比较不同类型阑尾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对照组7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22%。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5.6±2.5)d,对照组为(9.7±3.1)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21例,对照组13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57%,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2%,单纯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不同类型阑尾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在阑尾切除术后于切口脂肪层放置引流管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并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6年以来收治的242例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处理后,肛门排气后可以进食,术后体温正常出院,未发现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梗阻及戳孔感染的并发症的发生。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发现切口感染应积极治疗,减少切口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加强手术患者管理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普外手术的患者1042例。将发生切口感染者为感染组,将未发生感染者为未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发生感染58例,感染率5.57%。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18.97%,血液17.24%,下呼吸道15.52%。影响普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分别年龄≥60岁、合并营养不良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术后应用抗菌药物7d、手术切口为Ⅱ~Ⅲ类、切口长度为3~10cm。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手术切口Ⅱ~Ⅲ类、应用抗菌药物为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科医生应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综合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3.
14274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427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274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33例;其中2007年5981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78例,感染率为1.304%;2008年829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5例,感染率为0.663%;2008年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2007年(χ2=15.4635,P〈0.0001);2007年、2008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病原体中G+球菌与G-杆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49,P=0.2444)。结论:重视高危感染病例,减少待手术日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术中无菌及无创操作,进行手术医师切口感染专率监测,是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围手术期用药时,应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仅发生1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3%,对照组术后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6.7%,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的日常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疾病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明确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其早日康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时间段为未进行护理阶段)在廉江市人民医院行进行疝修补治疗的患者504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时间段为实施护理后阶段)在本院行进行疝修补治疗的患者69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的感染率为0.99%,因此本院积极采取或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感染率为0.00%。结论:明确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并采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急性坏疽穿孔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7%~9%;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率高达30%[1].传统关腹法切口内留有大量线结,极易成为感染源,造成切口感染[2].2002年8月-2009年1月东方医院和北京市仁和医院同时期收治409例急性坏疽穿孔阑尾炎患者,其中228例切口采用全层不留线法缝合,181例切口采用传统缝合法,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产科剖宫产手术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前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前2014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5.21%,实施干预模式后2015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61%,2016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90%,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逐年下降。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有效预警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  相似文献   

18.
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其术后并发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的机会将明显增加,势必加重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阑尾炎伴腹膜炎病人68例,通过术中无菌操作,减少术中污染等措施,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本院的手足手术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预防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005-2010年共362个样本的进行临床观察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手足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有效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结果:362例手足手术的病例研究结果表明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8例,感染率为7.73%,Ⅰ型手术切口患者5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Ⅱ型手术切口患者160例,发生感染的有10例,为总感染病例的35.71%,Ⅲ型手术切口患者197例,发生感染的有18例,占感染病例总数64 29%.结论:手足手术多以Ⅱ型手术切口和Ⅲ型手术切口为主,要严格控制感染源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的发生率,手足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以及手术的切口方式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阑尾炎手术合并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选择同期100例未切口感染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切口感染因素。针对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术前准备、手术时污染切口及切口清洗、存留血肿和异物、麻醉效果、术中操作进行记录观察。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因素。年龄>60岁,体温>38℃,病程>24h;有腹膜炎体征,或有其他慢性疾病;穿孔性阑尾炎。②处置方式。术者年资<3年;局部麻醉;手术操作时间>60min,术中腹腔积液>50ml;术中切口保护不当;阑尾逆行切除;切口污染未行药液冲洗;术前、术中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术后切口处理失当。观察组的这些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从多方面进行防治,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