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德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97-1699
目的观察中药保守治疗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Hcy、IL-6及L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西药组)及西药+中药内服+中药灌肠组(中西药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肾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清Hcy、IL-6及LN水平变化。结果中西药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显著降低血清Hcy、IL-6及LN的水平。结论中药保守治疗能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Hcy、IL-6及LN的水平,可能是其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Hcy,并对脑梗死患者做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组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96例和5例,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87±7.31)μmol/L和(12.05±3.33)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各模型组给予相应饲料喂养,第4周后各球囊拉伤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12周末测定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相关指标对4个模型组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三因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组斑块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明显。结论: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其他模型组明显,血清hs-CRP升高显著,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球囊拉伤术造成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易损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意义,为颈动脉狭窄脑血管事件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已做动脉剥离手术的26例进行斑块标本病理检查,并与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与病理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经磁共振分析,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纤维帽厚度、脂核面积以及脂核与斑块二者面积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种斑块的面积无显著性差异;无论经纤维帽厚度还是脂核面积对易损斑块和稳定宽块进行区别,磁共振与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磁共振成像对斑块成分的显示较清晰,能够通过纤维帽和脂核/斑块面积比诊断易损斑块,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养心颗粒对p53基因转染易损斑块家兔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球囊损伤家兔颈总动脉结合高脂饮食喂养8周,8周末在颈总动脉斑块形成处转染重组人p53腺病毒载体制备易损斑块模型。将模型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养心颗粒组、辛伐他汀组,每组6只,另取6只家兔作为空白对照组;给药2周,10周末药物触发斑块破裂,耳缘静脉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在8周末IL-18含量明显升高(P〈0.01);10周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IL-18含量降低(P〈0.01);两治疗组比较,养心颗粒组IL-18含量低于辛伐他汀组(P〈0.01)。结论养心颗粒能明显降低p53基因转染易损斑块家兔模型血清IL-18含量,这可能为其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宽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值,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IL-6、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IL-6水平显著相关。结论MMP-9、IL-6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IL-6、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尿酸(uric acid, UA)及脂联素(adiponectin, 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PD大鼠模型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法制作,造模成功的P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西药合用组,每组15只,另设15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周。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Hcy、UA及APN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Hcy水平均明显升高,UA、APN水平均明显降低;假手术组、中药各剂量组、中西药合用组、西药组血清IL-6、IL-1β、TNF-α及Hcy水平均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探讨其在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28例脑梗塞患者根据IMT分为I组(IMT~0.92mm)128例、Ⅱ组(0.92mm〈IMT≤2.00mm)117例、Ⅲ组(IMT≥2.OOmm)83例,以6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IL-6、IL-18及IMT的差异,研究IL-6、IL—18与IMT的相关性,并比较脑梗塞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IL-6、IL-18的变化,研究IL-6、IL-18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四组IMT、IL-6、IL-1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28例ACI患者中IMT与IL-6呈正相关(r=0.591,P〈0.05),与IL-18也呈正相关(r=0.643,P〈0.05),ACI患者IL-6、IL-18缓解期与急性期比较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6、IL-18与IMT呈现的-致性,提示在ACI疾病风险的预测上,IL-6、IL-18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80例病毒性心肌炎血清IL-18、IL-6及TNF-α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谯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81-8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期和32例恢复期VM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并与同期40名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VM急性期血清IL-18、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L-18、IL-6及TNF-α的变化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和伴随的血栓形成,后者取决于AS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血管介入治疗虽可纠正严重冠脉狭窄,但并不改变AS的生物学过程,无法从源头上根本解决斑块不稳定的问题。目前已达成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封闭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用VAS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6、IL-10及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针刀可有效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疼痛,且比封闭远期效果明显,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IL-10、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动脉粥样易损斑块成为临床干预的关键靶点,因此稳定易损斑块成为临床有效治疗的关键策略.以往对于易损斑块的形成关注于血管内膜的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膜滋养血管在易损斑块的形成中是积极的"参与者""领跑者".单独的调脂、抗炎、抗氧化等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表达及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cy、hs-CRP和IL-6水平;检测高血压患者高Hcy血症组与Hcy正常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的差异,同时检测并比较2组之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高Hcy血症发生率36.25%(58/160);高Hcy血症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Hcy正常组,同时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明显高于Hcy正常组。结论高Hcy是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测,筛选高危人群,早期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同时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不稳定斑块形成有关,早期控制血Hcy水平可降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易损斑块的认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理念更新和临床实践体会,冠心病易损斑块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即阳虚、阴虚,标实即痰浊、瘀血、瘀毒.探讨了冠心病易损斑块之病因病机、辨证论及治法方药,对于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TnT)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同的麻醉与体外循环,观察组患者于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麻醉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血清TnT及IL-6、IL-8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1时段,两组患者血清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段,两组患者血清TnT、IL-6、IL-8水平均显著上升,但是观察组患者血清TnT、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加用参麦注射液处理可通过控制和降低患者血清TnT及IL-6、IL-8水平,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孙胜  熊兰月  李明秀  陈学忠 《河南中医》2012,32(12):1686-1688
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是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一种新的探索,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并证实其价值.若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干预基础上加上对易损斑块稳定性评价将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易损斑块是易于受损的斑块,包括易于发生破裂的斑块及所有可能有血栓性并发症,进展迅速的斑块,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主动地对易损斑块进行防治,可以使易损斑块转变成稳定斑块,甚至促使斑块消退,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现代医学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很好稳定作用,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在对易损斑块的防治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中医在易损斑块的治疗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与Hcy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丰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痛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脉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依冠脉造影结果分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4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及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Hcy,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Hcy、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Hcy水平显著正相关(r=0.657,P〈0.05)。结论MMP-9、Hcy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Hcy、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从病因病机、基础研究、中药药理、辨病辨证四个方面对易损斑块中医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清IL-6、NS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介素 6 (IL-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在全身麻醉 (简称全麻 )和针药复合麻醉 (简称针麻 )手术前后变化及其在两种麻醉方式下变化趋势的差异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这些指标的不同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 2 8例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分到针麻组和全麻组 ,分别在针麻和全麻下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每例患者术前 2 4 h及术后 3、2 4、4 8、72、96 h分别采取静脉血标本。以固相醇联免疫吸附法 (SPEIA)测定血清 NSE水平 ,以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血清 IL- 6水平。结果 针麻组患者血清 IL- 6、NSE水平在术后各时点均升高 ,不同时点之间均值存在差异 (P<0 .0 5 ) ;术后 4 8h和 72 h,针麻组血清 IL- 6值低于全麻组 (P<0 .0 5 ) ,术后 3h和术后 72 h,针麻组血清 NSE值低于全麻组 (P<0 .0 5 )。结论 针刺能抑制脑肿瘤术后血清 NSE和 IL- 6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