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杰  陈伟英 《新医学》1998,29(11):563-564
病历摘要患者女,44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腹胀2月余,于1996年5月2日入院。患者1996年2月22日无诱因出现颜面部浮肿,10天后出现腹胀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3月28日入某省级医院查尿常规蛋白()、尿糖(),血白蛋白降低(具体不详),血糖18mmol/L、肾功能正常,诊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予“格列齐特(达美康)、呋塞米、白蛋白”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腹胀、浮肿加重,尿量减少至500~600mL/d,住院20天,体重增加9kg,出院查尿蛋白(~),转入我院。自起病以来无发热、咽痛、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疹、烦渴、多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胰岛素静脉注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 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胰岛素静脉注射组32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组32例,治疗3 d,评估治疗前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注射组血糖下降明显,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持续胰岛素静脉注射可以短期内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1 病例简介患者女 ,年龄 14岁。因心悸、呼吸困难、浮肿住院。入院前当地诊断心包炎、心力衰竭 ,对症治疗 3天无效转入我院。病人体质差 ,活动后有时出现心悸气短。体检 :KT 36 5℃ ,P 60次 /min ,R 4 8次 /min ,BP 12 5/7 0kPa。一般状态差 ,烦躁 ,不能平卧。颜面浮肿 ,口唇发绀 ,颈静脉怒张。心前区隆起 ,心尖波动不明显。心脏向两侧扩大 ,心音弱 ,节律不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心率 160次 /min。右肺叩短调 ,呼吸音减弱 ,语颤减弱。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略膨满 ,肝右肋弓下 4 5cm ,剑突下 5cm。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避免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 (占同期治疗DKA的 7.8% )入院时血糖无差异。急性低血糖反应组 9例比慢性低血糖反应组 17例的胰岛素应用速度、血糖下降速度快。 5例未发现低血糖。出现低血糖后 ,有 5例再次出现尿酮体阳性 ,其中 1例出现低血糖昏迷 ,1例出现脑水肿昏迷。结论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仍可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症状 ,加强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 ,及时处理可减少低血糖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改为皮下注射,分别转换成预混胰岛素70/30每天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人胰岛素R及人胰岛素N 4次皮下注射及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4次皮下注射,观察血糖达标率,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对本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2型糖尿病患者CSII治疗7~10 d血糖达标者分为3组,预混胰岛素70/30每天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组(A组),人胰岛素R及人胰岛素NPH四次皮下注射组(B组),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四次皮下注射组(C组),比较转换胰岛素治疗后3组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日内血糖波动幅度。结果血糖达标率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组;低血糖发生率C组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内血糖波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治疗方式均能使血糖达标,可以获得相似的血糖控制状态,B组与C组治疗较A组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及胰岛素每天多次皮下注射MSII)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39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4次/d皮下治疗组.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日剂量、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CSII组与MSII组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日剂量均有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为8对14,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1对3.结论 与MSII相比,CSII治疗使全天血糖控制更理想,胰岛素日剂量用量小,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7.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血糖控制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2次/d,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避免低血糖发生对于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少有降低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胰岛素治疗低血糖风险治疗方案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56例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改用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的降糖效果,旨在寻找适合于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的降糖治疗方案,减少其低血糖发生率,提高其血糖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前随着自我血糖监测技术的推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越来越规范,血糖控制目标也越来越严格。而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的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低血糖发生得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成为部分糖尿病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一个主要障碍。1导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和原因当血糖低于70mg/dL(3.9mmol/L)时,即发生了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时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低血糖在1型糖尿患者中较为常见,有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大约每星期发生2次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频率低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是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邹建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26-1727
糖尿病合并妊娠约占糖尿病孕妇的20%,妊娠期糖代谢的变化复杂,使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若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过低或过高,严重者导致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1]。我院产科发生一例糖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在胰岛素+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用血糖仍难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调整胰岛素用量至血糖控制达标,试验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量。比较治疗16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每日剂量、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指数、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肝功能、肾功能变化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6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血糖达标时间、尿白蛋白排泄率、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对胰岛素+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用血糖仍难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能使血糖快速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治疗方案及症状性低血糖的特点。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年龄≥80岁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6例,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和基础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水平,评估2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如出现任何可能的低血糖症状,要求立即检测血糖并记录。结果 56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分为症状性低血糖组23例(41.1%)和非症状性低血糖组33例(58.9%)。症状性低血糖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症状性低血糖性;症状性低血糖组的平均胰岛素用量和应用餐前+基础胰岛素方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症状性低血糖组;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记录的血糖值明显低于轻度症状性低血糖时的血糖值。应用胰岛素治疗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有:胰岛素剂量[OR(95%CI)=1.160(1.061~1.223),P=0.015]和应用餐前+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案[OR(95%CI)=4.040(1.025~15.917),P=0.046]。结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是发生低血糖的高危人群,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警惕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输注(CSII)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及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疗效对比。方法 72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情况。结果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血糖下降更显著,低血糖发生更少。结论 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有效、平稳地控制高血糖,还可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可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通过饮食控制和胰岛素强化治疗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但同时也增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笔者就我科30例较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护理人员对低血糖反应的识别及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及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疗效对比。方法72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情况。结果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血糖下降更显著,低血糖发生更少。结论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有效、平稳地控制高血糖,还可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及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30,2次/d及甘精胰岛素每晚一次皮下注射治疗半年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的变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概率及可能存在的对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有效控制。结果三组胰岛素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而三组间比较,胰岛素泵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的改善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概率显著下降,胰岛素应用剂量减少,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配合其他相关药物作用下更显著的得以控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胰岛素泵及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胰腺B细胞功能有改善,但胰岛素泵治疗对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腺B细胞功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的方法.对我科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的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的剂量为0.78 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的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1]。由于胰岛素泵治疗具有平稳控制血糖、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缩短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时间以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等优点,因此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专科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作者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本院10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发现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血糖控制的情况以及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FPG(空腹血糖)水平、2hPG(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出现低血糖的概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针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片完成治疗后,在患者血糖控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成功降低了临床出现低血糖的概率,成功凸显了药物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配备糖尿病专科护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面对面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制定食谱普由营养食堂统一配餐、指导运动、严密的血糖监测等。常规组:护理措施包括责任护士的护理,运动和饮食指导以及常规血糖监测等。观察2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与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相比,出现低血糖反应时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更低(P〈0.05),且更多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更好、更安全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