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2.
非甲非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辉 《中华医学杂志》1990,70(11):666-667
  相似文献   

3.
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十多年来每年屡见一此成果报道,但在病原学及特异性诊断方而,一直是个迷。近二年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前,已知非甲非乙型肝炎可分为丙型和戊型两种肝炎,对其病原本质及血清学诊断方法均有了新的认识。达将使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的防治等工作推向一个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输血前病源学抗体检查意义.方法 对2586名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常见病原体HBV、HCV HIV、TP的抗体检查.结果 HBsAg阳性为262人,占10.13%;抗-HCV阳性为33人,占1.27%;抗-HIV阳性为4人,占0.15%;TP的RPR阳性为15人,占0.58%.其中抗-HIV与抗-HCV同时阳性2例;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1例;抗-HCV与RPR同时阳性1例;HBsAg与RPR同时阳性2例 结论 进行输血前病源学抗体检测有利于受血者,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保护医院及采供血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输血前病源学抗体检查意义.方法 对2586名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常见病原体HBV、HCV HIV、TP的抗体检查.结果 HBsAg阳性为262人,占10.13%;抗-HCV阳性为33人,占1.27%;抗-HIV阳性为4人,占0.15%;TP的RPR阳性为15人,占0.58%.其中抗-HIV与抗-HCV同时阳性2例;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1例;抗-HCV与RPR同时阳性1例;HBsAg与RPR同时阳性2例 结论 进行输血前病源学抗体检测有利于受血者,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保护医院及采供血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E)]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转归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5年10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36例成人AHB患者,行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 DNA)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e滴度规律监测.结果 本组236例中,157例获得随访.153例治愈,l例死亡,死因为急性肝衰竭,3例转为慢性乙肝.153例治愈者中,142例(92.8%,142/153)于24周内临床痊愈;11例(7.2%,11/153)于24~44周内获得临床痊愈,其HBV DNA均在发病12周以后转阴;HBV血清标志物存在不同转换模式,①HBV DNA先转模式(HBV DNA先转阴,HBeAg和HBsAg转换不分先后,占25.5%,39/153);②HBeAg先转模式110例(HBeAg先转换,HBV DNA转阴和HBsAg转换不分先后),占71.9%;③HBsAg先转模式4例,(HBsAg先转换,HBV DNA转阴和HBeAg转换不分先后)占2.6%.结论 HBV DNA≥13周未转阴可转为慢性,必要时应予抗病毒治疗.AHB应重新定义为:44周内获得HBsAg转阴/转换并伴有HBV DNA转阴和HBeAg转阴/转换.  相似文献   

10.
11.
对HBsAg(一)、IgM抗HAV(一)临床诊断为急性非甲非乙肝炎63例,进行了病原学鉴定。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HCV RNA,并检测了IgM抗HBc和抗HCV血清抗体。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15例(23.8%),急性乙型肝炎20例(31.7%),慢性HBV携带者急性活动19例(30.2%),乙、丙型混合肝炎2例(3.2%),病原不明7例(11.1%)。结果表明在临床所谓的急性非甲非乙肝炎中,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仍占多数。  相似文献   

12.
用抗-HCV EIA法检测,用排除法诊断为非甲非乙型肝炎27例。其中,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22例,抗-HCV阳性20例(90.9%);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5例,抗-HCV阳性2例(40%)。抗-HCV的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并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告在HNANB(E)血清中铜、锌及铜/锌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重型肝炎中的铜/锌值,其中死亡者比存活者明显增高,作者认为检测血清铜、锌及其比值有判断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免疫法检测104例慢性肝病和164例献血员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8.3%(19/104)、1.8%(3/164);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13例。HBV/HCV双重感染组(B组)与单纯丙型肝炎组(A组)谷丙转氨酶(AL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ALT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文结果表明:HBV/HCV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多数病例未见HBV与HCV干扰现象;正常人群也存在丙型肝炎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固相酶联免疫洲定方法(ELISA),检测351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散发性NANBH和非乙型肝硬化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6%、34.9%和76.2%;28例急性甲肝均阴性;乙肝患者为23.3%;原发性肝癌为16.0%。有输血史乙肝患者抗-HCV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史者。提示除甲肝外,各类肝病患者均为HCV高危人群。输血液制品是乙肝合并丙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及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利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成人急性肝炎中以乙型肝炎所占比例最大,占37.16%;其次甲型肝炎占18.92%,另有18.24%为非甲~庚型肝炎。结论 庚型肝炎病毒存在明显的重叠感染,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26例急性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E)〕病人肝穿活检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急性期肝细胞以疏松变性为主。肝细胞核内、Kupffer细胞和窦壁内皮细胞的胞浆内均可见到直径为27~30nm的病毒样颗粒。胆小管内有明显的淤胆。恢复期肝细胞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井有慢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新兵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3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远贵  马峰  刘世昌  龙泳  徐德忠 《医学争鸣》2001,22(18):1717-1719
目的:观察新兵接种甲肝疫苗与乙肝疫苗3a效果。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观察3a接种甲肝、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结果:接种甲肝疫苗组2201人,无1人发生甲型肝炎;对照组2611人,发病4人;甲肝疫苗接种3a的保护率为100%。接种乙肝疫苗组2611人,发生乙型肝炎1人;对照组2628人,发生乙型肝炎5人;乙肝疫苗接种3a的保护率为80%。结论:部队新兵接种甲型与乙型肝炎疫苗,可使部队战士甲、乙型肝炎发病率减少80%。  相似文献   

19.
背景单项血清肝酶增高的病因长期不明,某校学生中发生381例以此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病人。目的为初步阐明这一疾病的病因、传播和病变。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肝活组织检查以及血清和粪便的聚合酯链反应检测。结果根据临床和检测结果可排除中毒引起,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明性。症状轻微,病程多急性、少数可超过6个月。肝组织呈汇管区炎。散在发病后进行3次人群普查,3个月累计发病率占流行人群的60.7%。分析认为经日常生活接触和多次小范围的食物传播。采取以切断传播为主的预防措施,2个月后流行控制。由病人的急性期血清和潜伏期粪便提取DNA,检出与一种新近报告的血传性病毒(TTV)有同源性的基因片段。结论可能是另一种肠传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非甲非戊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的病原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20例重肝患者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HBV标志(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结果显示:抗HAV-IgM阳性19例(15.8%);HBVM阳性90例(75.0%);抗-HCV阳性29例(24.2%),其中19例合并HBV感染,单纯抗-HCV阳性6例;三型病毒标志阴性者16例(13.3%)。乙型重肝较甲型重肝、丙型重肝病死率高。慢性重肝、急性重肝较亚急性重肝预后差。HBV复制标志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提示HBV是本地区重肝的主要病原,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