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体部分肝移植治疗Wilson病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亲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 (Wilson病 )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0月 ,我院连续为 2 0例Wilson病患者成功施行亲体部分肝移植术 ,男性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7~ 2 0岁 ,平均 11 1岁。 3例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17例慢性进行性肝损害。供肝者为患者父亲或母亲。结果供受体手术顺利 ,术后 1个月肝功能和铜蓝蛋白恢复正常水平。 19例病人健康存活 ,1例术后 72d死于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包括 :醒状昏迷 1例 ,肝动脉血栓形成 1例 ,创面胆漏 1例 ,平均随访 18 9个月。结论亲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并发肝功能衰竭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单中心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的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3例,成人间活体部分肝移植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另4例患者恢复良好且存活,其中生存时间≥1年4例,≥3年3例。3例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另2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存活的4例术后1个月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全肝移植或活体部分肝移植术能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铜代谢和神经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急诊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预后、存活率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22例患者中,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功能衰竭14例,与药物相关性肝功能衰竭8例.术前等待供肝的平均时间为2.3d.围手术期死亡3例(13.6%),1例于术后5个月时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于术后6个月时接受再次肝移植治疗,其他受者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腹腔出血2例,胆道并发症2例,无血管并发症.非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22例,肺部感染11例,排斥反应3例,神经与精神症状17例,癫痫1例.术后1、2、3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1.8 %(18/22)、81.8 %(18/22)和81.8 %(18/22),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1.8%(18/22)、77.3 %(17/22)和77.3%(17/22).结论 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良好,术前应合理评估供肝和受者情况,减少等待供肝时间,术后有效地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受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再次肝移植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5例男性患者施行再次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1例 )、急性排斥反应 (1例 )、慢性排斥反应并胆道感染 (1例 )以及胆道缺血并感染 (2例 )。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达利珠单抗、甲泼尼龙及他克莫司联合用药 ,必要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  3例治愈 ,已分别存活11个月、5个月和 1个月 ,2例分别于术后第 8d、第 10d死亡 ,1例死于多器官感染及功能衰竭 ,1例死于心力衰竭。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出血、多器官感染、胆道感染及切口感染等。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和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6例患者施行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排斥反应(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供肝植入采用背驮式及经典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吗替麦考酚酯(MMF)和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5例治愈,已分别存活16个月、11个月、8个月、5个月及2个月,1例于术后第4 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有深部真菌感染及切口感染.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和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实施急诊肝移植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拟行急诊肝移植治疗的重型肝炎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实施急诊肝移植手术。结果34例患者中,14例在等待供体中死亡,另9例在转入我科时已丧失手术机会,于3d内死亡。11例急诊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其中1例术后7d死于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20d死于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合并肾功能衰竭,其他9例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6~29个月,1例于术后12个月死于慢性排斥反应,余8例情况良好。结论急诊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移植的有效方法,其指征为:(1)Ⅱ级及Ⅱ级以上的进行性脑病;(2)PT延长15 s以上(或凝血酶原活动度<30%);(3)血清TBIL(300μmol/L(17.5mg/dl)或TBIL进行性升高(每天>17.1μ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临床活估肝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 对12例活体肝移植(13次手术,包括第一次减体积再次肝移植手术)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次活体肝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所有供体手术后顺利康复,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并全部纳入术后长期随访中。1例晚期肝癌病人移植后死于胆瘘及继发多器官功能不全;9例Wilson病受体获得长期存活,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复查肝功能、铜氧化酶水平全部在正常范围;1例Wilson瘤,受体于术后72天死于不可递转的排异反应;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亚急性戊型肝炎、肝功能衰竭、Ⅳ期肝性脑病的病人,行急诊成人右叶供肝活体肝移植,术后恢复顺利,现为术后第11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已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精湛细致的手术技术是活体肝移植成功的关键,活体肝移植适合我国国情,是解决当前全球性供肝来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SPBLT),2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APBLT,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其它肝移植式的改良9例次。结果: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件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巨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并发肝肾功能衰竭行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8例巨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并发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肝肾联合移植,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1~67岁,平均52.8岁.先肝后肾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6例,先肾后肝并采用背驮式肝移植2例.术后对急性排斥反应、并发症、肝肾功能、人/肝/肾存活率等临床疗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随访28~65个月,8例患者均存活,肝肾功能正常.存活5年以上2例,4年以上2例,2年以上4例.围手术期并发胸腔积液2例,肺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截至随访终点,未发现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巨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并发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肝肾联合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体会。方法6例曾经接受活体肝移植者因胆道并发症(2例)、血管并发症(2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和肝炎复发(1例)而接受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除1例将供肝动脉改为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外,其余均为同名血管的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死亡;1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缓解。随访至今,5例已分别存活12、9、6、4和3个月,目前肝功能良好。结论腹腔内粘连是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难点。  相似文献   

12.
背驮式肝移植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PBOLT)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4例终末期良性肝病行5次PBOTT,其中2例为肝肾联合移植,1例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斥行再次肝移植。结果:5次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与背驮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最长存活1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PBOLT可适用于任何终末期良性肝病患,包括再次肝移植,正确处理第三肝门,以三根肝静脉成形后与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是减少或避免该术式有关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肝移植技术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的原位肝移植技术治疗18例肝脏终未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中死亡。18例患者(9例为终末期肝硬化,9例为肝细胞癌)术后出现19例次并发症(包括切口血肿、胸腔积液、脓液、肺炎、胆汁漏、严重胆管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良综合征等)。5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及感染性休克。术后随访3月~3年,9例仍然存活,后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肺炎并呼吸衰竭,另2例死于脑转移和肝癌复发。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为了肝移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合理选择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手术期及手术后合并症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值的原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本移植中心1999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实施的164例肝移植中,再次肝移植6例,其中因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肝内胆管多发狭窄3例,肝动脉狭窄和血栓1例,乙肝复发1例,肝静脉流出道梗阻1例。再移植率为3.65%,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6例再次肝移植术后临床症状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腹腔出血2例,胆漏1例,腹腔细菌感染1例,霉菌感染2例,术后4月内死于细菌和霉菌感染2例,保守治疗治愈4例。结论 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肝内胆管狭窄或消失是国内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对于各种治疗均无法改善移植肝肝功能,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应该尽早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5.
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手术适应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37例接受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21例,年龄7~21岁,中位年龄11岁.临床诊断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3例,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32例(其中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3例),慢性肝功能衰竭代偿但伴有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术前15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的评分为(15.9±4.3)分.随访20~93个月,平均(48.1±27.6)个月.结果:本组3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100%.患者及移植物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1.9%、83.8%、75.7%和86.5%、78.4%、75.7%.供受者外科并发症包括:2例供者术后发生肝断而胆漏,经引流后治愈;3例受者发生血管并发症,其中2例为肝动脉栓塞,再次急诊行尸体肝移植后治愈;另1例为肝静脉吻合口狭窄,行介入球囊扩张治疗后治愈.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移植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12、18、24和30个月评分分别为:[(17.5±3.7)分,n=13]、[(21.0±4.3)分,n=12]、[(23.9±3.9)分,n=10]、[(26.6±2.2)分,n=10]和[(28.1±1.9)分,n=7].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均是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对伴有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肝功能相对稳定的患者,如内科治疗无效,仍可考虑行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总结本所17例暴发性肝衰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暴发性肝衰行肝移植6例存活1年,1年存活率为35.3%。死亡原因分别为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6例,多器官衰竭2例,术后胸腔大出血1例,DIC1例,颅内出血1例。结论 病人术前状况决定肝移植效果;肺部并发症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临床肝肾联合移植(CLKT)进行总结. 方法 为22例肝功能衰竭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CLKT,每例受者所移植的肝脏和肾脏来自同一供者,采取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10例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12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均未行静脉转流,肾移植采用常规术式,均为一期移植.术后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和)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结果 22例手术全部成功,移植肝和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发生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例,他克莫司中毒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继发性出血1例.胸腔积液6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本组随访6个月至7年11个月,死亡3例,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7个月和第10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患者在术后第9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受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6.4%、81.3%和72.7%. 结论 CLKT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1例活体肝移植病肝切除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在活体肝移植术中受体保留肝后下腔静脉切除全肝的手术技巧。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院行活体肝移植 1 1例 ,其中 Wilson’s病 1 0例 ,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 1例。均不使用静脉转流泵 ,行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技术要点 :在不阻断腔静脉血流的情况下解剖第三肝门 ,逐一缝扎或结扎、切断肝短静脉 ;使全肝切除前仅有门静脉及肝静脉与受体相连 ,待新肝植入时切除病肝 ,使受体无肝期尽量短。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 ,病肝切除时间为 4 .8± 1 .7小时 ,病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35 0± 1 90 m l;1 0例受体术后 2~ 4周 AL T、AST、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均恢复正常。 1例术后第 72天死于严重的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受体一般患有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病肝切除既要保留必要的管道 ,又要尽量减少出血 ,手术过程十分复杂 ,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肾联合移植13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肝、肾联合移植的病例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术后,4例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3例存活1年以上,1例于术后1年半死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及肝功能衰竭,1例围手术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多囊肝、多囊肾合并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全部存活1年以上,其中最长存活者已达4年,1例存活1年半后死于肝功能衰竭(慢性功能丧失);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2例存活1年以上,3例围手术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对病情较为危重者应行体外静脉转流。  相似文献   

20.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组11例,经典背驮式组9例,改良背驮式组15例。结果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肝功能恢复快。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操作简便,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