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生川乌配伍瓜蒌对大鼠长期毒性的影响,探讨该反药对配伍与毒性的关系。 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生川乌单行(RA)0.3 g·kg-1、生川乌与瓜蒌(1:1)配伍(RAFT)0.3,0.1 g·kg-1生川乌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ig给药30 d,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取脏器计算脏器指数,检测心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肾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等生化指标,主要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余1/3大鼠停药15 d后检测相应指标。 结果: 各给药组雌性大鼠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胸腺系数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各给药组雌雄大鼠血清AST,ALT,LDH及BUN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RA组及RAFT 0.3 g·kg-1组雌性大鼠血清Cr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RA组雌性大鼠AST,LDH水平高于RAFT 0.1 g·kg-1组 (P<0.05或P<0.01);RAFT 0.3 g·kg-1组雌性大鼠AST,ALT,Cr,LDH水平及雄性大鼠AST水平高于RAFT 0.1 g·kg-1组 (P<0.05或P<0.01)。主要脏器常规HE染色,RAFT 0.3 g·kg-1及RA组大鼠心、肝、肾均有一定程度损伤。恢复期末,RAFT及RA组雌性大鼠血清AST,ALT水平及雄性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RAFT及RA组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所给剂量下,生川乌对大鼠心、肝、肾有明显毒性,RAFT对大鼠心、肝、肾等器官的毒性与R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A及RAFT对雌性大鼠毒性强于雄性大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川乌与生半夏的配伍比例与大鼠肾脏毒性的关系。方法按1∶0、4∶1、2∶1、1∶1比例制作生川乌、生半夏冻干粉。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川乌组、川乌4半夏1组、川乌2半夏1组、川乌1半夏1组,每组10只。保证各给药组大鼠生川乌给药剂量均为0.8 g/kg的前提下,按比例灌胃给予各给药组冻干粉溶液4 ml/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24 h及停药2周时测定大鼠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 Alb)、转铁蛋白(TRF)和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计算肾脏指数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给药4周后,除川乌1半夏1组血清BUN外,各给药组大鼠m Alb、TRF、BUN、SCr、β2-M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生川乌组、川乌4半夏1组、川乌2半夏1组大鼠肾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生川乌组上述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余给药组(P0.05或P0.01),川乌2半夏1组与川乌1半夏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后,各组肾脏指数、m Alb、TRF、BUN、SCr、β2-M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川乌对大鼠肾脏具有明显毒性,生川乌配伍不同比例生半夏后其肾脏毒性降低,且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毒性随生半夏配伍比例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生川乌配伍不同比例生半夏对大鼠心肌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配伍的生川乌和生半夏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配伍组、1∶0.25配伍组、1∶0.5配伍组、1∶1配伍组各10只,各配伍组给予相应浓度药物0.4ml/100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停药2周.分别于给药4周及停药2周,计算体质量增长率、心脏系数,生化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关心肌酶.结果 各组大鼠给药4周及停药2周时体质量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各配伍组大鼠心脏系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停药2周1∶0配伍组及1∶0.5配伍组心脏系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4周和停药2周,各配伍组心肌酶含量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并且1∶0.25配伍组、1∶0.5配伍组、1∶1配伍组部分心肌酶含量均较1∶0配伍组低(P<0.05或P<0.01).结论 生川乌对大鼠心脏有明显的毒性,生川乌与生半夏配伍对心脏的毒性则明显降低,且配伍生半夏的比例越高,对心脏的毒性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生半夏与生川乌配伍对大鼠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川乌组、生川乌配生半夏组(1∶0.25组、1∶0.5组、1∶1组)。连续灌胃4周,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各组剩余4只大鼠停药2周,同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给药4周,各给药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生川乌组ALT、AST、ALP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川乌配伍不同比例生半夏组(P<0.05或P<0.01),肝脏指数明显高于生川乌配生半夏1∶0.5组、1∶1组(P<0.01);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各给药组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生川乌配生半夏1∶0.5组与1∶1组比较,ALT、AST、ALP水平,肝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生川乌组ALT、AST水平,肝脏指数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且光镜下仍能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损伤。结论生川乌对大鼠肝脏具有明显毒性,生川乌配伍生半夏后其肝脏毒性明显降低,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毒性随配伍比例的升高而降低,即生半夏对生川乌大鼠肝脏毒性有拮抗作用,但当生半夏达到一定比例(1∶1)时,拮抗作用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5.
张仲林  彭成  刘宏伟 《中草药》2009,40(1):75-78
目的 寻找生川乌的毒性基因,探讨其毒性机制.方法 根据国际ICH的要求,在SPF实验条件下采用生川乌水煎液ig昆明种小鼠进行毒性实验,采用基因表达谱技术,就生川乌对小鼠5种脏器的毒性进行全基因组描绘,应用Cluster、GO和Pathway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 生川乌明显影响小鼠黏着斑(Focal adhesion)通路中的黏附素(ECM)、局部黏附激酶(FAK)和GTP结合蛋白(Cdc42)等关键基因.结论 生川乌可能是通过影响小鼠Focal adhesion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而引起毒性,最终导致毒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制川乌的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体重1.6~2.2kg的健康大耳白兔由本院实验动物合作中心提供。16只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从石家庄市乐仁堂采购制川乌400g,分成4份各100g,分别采取水煎、蜜煎、生姜煎(配伍生姜50g)、甘草煎(配伍甘草50g)等4种不同煎剂。皆将药先浸泡1h后再煎,水开后以文火煮1h,4种煎剂均取药液100ml,每ml含制川乌1g。其中蜜煎剂参考《金匮要略》大乌头前之煎法。4组白兔插胃管后用注射器分别灌服4种不同煎剂、不同剂量的制川乌5g,5mg、10g,10ml、15g,15ml、20g,20ml等,其中前3者均以温开水稀释成20ml。严密观察其中毒表现,并作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半数抑制浓度及细胞搏动频率为指标,评价生川乌与生半夏合用对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影响及与生半夏比例的关系.方法:分离出生3d内的SD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生川乌组(Ⅰ组),生川乌配生半夏1∶0.25(Ⅱ组),1∶0.5(Ⅲ组),1∶1(Ⅳ组)分别以生川乌终质量浓度0,0.016,0.078,0.235,0.392,0.548,0.705,0.861,1.018 g·mL-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5,15,25,35,45,55,65 mg·L-1)染毒心肌细胞,分别培养1,2,4,12h,观察各时间点细胞搏动频率,以MTT法检测培养12h时细胞存活率,应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①染毒12h,生川乌组抑制率(CI)显著高于其他配伍组(P<0.01),且随着生半夏比例的提高,抑制率降低.②Ⅰ,Ⅱ,Ⅲ,Ⅳ组的IC50分别为0.446,0.460,0.530,0.575 g·mL-1.③在生川乌终质量浓度0.016 ~0.078 g·mL-1内,1~2h细胞搏动频率增高,4~12h搏动频率降低.在0.235 ~0.861 g·mL-1内,1h时细胞搏动频率降低,2h时搏动频率高于1h,但低于正常水平,4~12 h频率低于1h.给药1.018 g·mL-1,细胞立即停搏.结论:生半夏配伍生川乌降低了生川乌的毒性,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乌在加热前后生物碱变化。方法:采用LC-MS测定方法,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醋酸铵(氨水调pH 8)-乙腈(20 mmol·L-1);流速为1.0 mL·min-1;质谱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结果:分析鉴定了川乌中13个生物碱类成分,其中9个生物碱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较明显。结论:本方法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生物碱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谈川乌的毒性与其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川乌炮制和毒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临床常用以治疗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气跌仆等。历代本草均标明其有剧毒。其去毒的方法有水漂、火制、蒸煮及用辅料去毒等。文献记载川乌的炮制法有70余种,医家都十分重视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适应临床应用而改进和创造许多新的方法来炮制药材,以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Liu Z  Yan X  Xu CX  Hou DB  Yuan XH 《中药材》2011,34(11):1781-1784
目的:探讨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因素,确定适宜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附子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双酯型生物碱提取工艺为:在15℃条件下,将附子粗粉置于10倍无水乙醇中冷浸3次,每次1 d,双酯型生物碱收率为0.57%,质量分数为18.81%,其中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收率分别为0.16%、0.032%和0.38%。结论:该提取方法高效、低毒、经济、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附子的化学成分,为附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90%乙醇回流提取,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6个二萜类生物碱,分别为乌头碱(1),新乌头碱(2),尼奥林(3),附子宁(4),宋果灵(5)和欧乌头碱(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附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乌头各部位生品和炮制品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研究炮制对乌头各部位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和2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母根制川乌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降低,为母根生品水煎液的68.24%。母根制川乌水煎液中两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约为母根生品水煎液的46.63%。白附片、黑顺片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都降低,分别为生品的12.20%、8.71%,白附片、黑顺片炮制后水煎液两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分别为生品的4.40%、2.93%。结论:炮制对乌头不同部位水煎液中生物碱的影响较大,其中对川乌水煎液中生物碱的影响要小于附子。  相似文献   

14.
草乌中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草乌生药进行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容量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容量法采用硫酸回滴法,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为指示剂;酸性染料比色法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波长416 nm。酯型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相为C18,流动相为乙腈:缓冲液(冰醋酸-三乙胺,pH6.25)=71:29,检测波长235 nm。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附子与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日然  李启艳  朱宗敏  黄超 《中成药》2011,33(8):1375-1378
目的 通过测定附子及熟附片(干片蒸制)、黑顺片、熟附片(鲜片蒸制)、盐附子、炮附片中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量,揭示炮制减毒的科学内涵.方法 样品采用10%氨水浸润,乙醚超声提取的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浓氨水调节pH为7.29)(28∶72);检测波长235 nm;结果与生附子相比,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在清水黑顺片、盐附子等炮制品中的量大大降低;结论本实验从化学的角度阐释了附子炮制减毒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骨伤薰洗灵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骨伤薰洗灵进行定性研究。方法;根据处方各药材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显微鉴别与薄层鉴别方法鉴定其药物组成。结果: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其中制川乌,制草乌,艾叶的薄层鉴别未见报道。结论: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乌头及其炮制品中含糖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硫酸-苯酚法和硫酸-变色酸法测定了乌头及其炮制品以及它们的粗多糖的含糖量。结果表明:炮制过程中乌头各部分提取液的含糖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8.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美沙乌头碱(1)、海帕乌头碱(2)、宋果灵(3)、去氢松果灵(4)、一枝蒿乙素(5)、penduline(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单棕榈酸甘油酯(9).结论: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炮制对乌头各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与其自身含量差异。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和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川乌、生附子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33%。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和分别为0.74%,0.96%;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0.032%,0.001%。生川乌炮制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55%,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125%;附子的两个炮制品,白附片和黑顺片总生物碱含量降低,其含量分别为0.07%和0.05%,白附片、黑顺片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略有升高,其含量均为0.012%。炮制品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均未检测到。三种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1∶1.4∶1,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0.5∶1∶1。结论: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小,炮制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炮制对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要大于其自身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20.
川乌微波炮制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研究川乌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川乌不同微波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并以其为指标与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比较,全面评价川乌微波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为川乌经润透法处理后,于60%微波火力下炮制18 ~ 20 min,与传统炮制法比较,其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且6种单、双型生物碱的含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川乌炮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