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68例肝病患者检查结果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合并慢性肝炎感染率高达72.1%.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组织学改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间隔及假小叶形成、小胆管增生伴上皮肿胀和淋巴细胞浸润。其中,地衣红染色阳性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HBsAg阴性而抗HBc—IgM阳性提示乙型肝炎新近感染:两者均阳性或伴HBeAg阳性提示病毒仍在复制。本文抗HBc—lgG阳性率特别高,可能是晚血患者乙型肝炎病程慢性化的结果。检测血清RF、ANA、AFP、CIC和MAO有助于鉴别诊断及对预后的判断。血脂HDL-C/T.ch比值<0.3伴肝功能动态变化者多导致肝炎后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检测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对我院1997年5月~1998年12月住院患者中8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SOD进行检测,其中男 59例,女21例;年龄27~69岁,平均36±9岁。并设同期慢性肝炎80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 36±8岁。正常人16例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57.7±4.21.Spg/ml)、B级患(40.7±33.1pg/m1)和C级患(25.2±18.4pg/m1)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均低于A级患(P<0.01),C级患低于B级患(P<0.01)。肝硬化患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r=-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33.74±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冯志杰,任锡玲,邓永贵,姚希贤,丁献义自然杀伤(NK)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我们通过测定外周血NK细胞活性,来了解肝炎后肝硬化(PHC)和PHC并发肝癌的细胞免疫状态,并探讨其临床...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者(57.7±21.5pg/ml)、B级患者(40.7±23.1pg/ml)和C级患者(25.2±18.4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者均低于A级患者(P<0.01),C级患者低于B级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γ=-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者(33.7±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γ=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并探讨瘦素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及其营养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2 - 0 3~ 2 0 0 3- 0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32例男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 14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均测定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和瘦素 ,同时测量肝硬化患者的营养参数 ,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 -pugh分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 0 5 ) ;但依据Child -pugh分级后的 3组肝硬化患者间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 (BMI)、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及FINS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 343、0 .340和 0 . 35 2 ,P值均 <0 . 0 5 ) ,而与肌酐身高指数 (CH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 - 0 .36 0和 - 0 . 4 16 ,P值均 <0 . 0 5 )。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肝功能无关 ,但参与了肝硬化的营养不良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早期肝炎肝硬化26例取得较好疗效,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主要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而肝脏是甲状腺素代谢和发挥功能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时常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1〕。由于肝脏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在肝硬化患者中,其内分泌功能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水平的临床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感染科住院老年患者200例为肝硬化组,年龄65~90〔平均(77.5±10.6)〕岁;  相似文献   

9.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改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有关慢性肝炎中医分型与病理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关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的量化研究及肝脏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报道甚少。笔者收集了1999~2001年度在本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85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以期为中医辨证治疗肝炎肝硬化提供量化的诊断标准,并结合肝脏的病理改变分级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肝炎肝硬化患者电解质紊乱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电解质紊乱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肝硬化患者根据腹水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和Child Pugh分级进行分组 ,用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组K+ 、Na+ 、Cl-、Ca2 + 进行检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有腹水与无腹水之间血电解质变化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Child Pugh各级之间电解质变化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随着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 ,K+ 、Na+ 、Cl 、Ca2 + 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病情严重者电解质紊乱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10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及胃粘膜的改变,我们对10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进行诊断,并对照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B超门脉测量、肝功能等关系,以指导临床及时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及判断肝炎后肝硬化出血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疗。一、一般资料本组104例肝炎后肝硬化均为我院1995年~1996年住院患者,全部病例于入院1周内做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4±11.7(15~76)岁,有家族性肝炎史者…  相似文献   

12.
检测老年患者组36例,健康老年对照组31例。结果:患者组QCT测定的骨矿含量为(116.21±20.26)mg/cm~3,明显低于对照组(134.18±25.85)mg/dm~3(P<0.01)。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肝穿刺作肝组织病理检查的创伤性和局限性,因而探讨准确可靠的无创方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情判断和疗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是非常必要的。 1 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郑氏等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肝脏、脾脏、胆囊的二维超声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共44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发现有20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19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其中门静脉(PV)主干最大  相似文献   

14.
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的骨髓象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肝硬化时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为探讨肝硬化时的骨髓像变化,我们对60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简称肝硬化脾亢)患者进行了骨髓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陆铭  刘国珍 《肝脏》2007,12(5):427-428
血氨监测是肝性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82例重型肝炎及6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氨监测,探讨血氨浓度的变化与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1].  相似文献   

16.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 8(IL 8)、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CD5 4 )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在肝硬化患者中水平变化与临床关系不甚清楚。本文旨在对肝硬化患者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①对照组 :以 2 0例健康义务献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 7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3岁。②试验组 :2 0 0 0~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35例 (乙型肝炎 31例、丙型肝炎 4例 ) ,男 2 2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 8岁。均根据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肝炎后肝硬化诊治进展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160730)张育轩肝硬化是预后较严重的疾病之一,肝炎(乙型及丙型)后肝硬化的病例,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增多的趋势,积极开展对肝炎后肝硬化诊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诊断进展及治疗概况,择要简介如下。诊断进后一...  相似文献   

18.
肝炎后肝硬化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硬化B超观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EUB—200A型线阵手提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_z,检查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41例(S组)与肝炎后肝硬化30例(H组)。B超图象结果表明,S组肝实质呈光带型网络状分布,似“鱼鳞状”、“龟背样”或“地图样”改变;H组(包括有腹水者)仅见肝实质光点增粗、回声增强及分布不均,无一例呈光带型网络状分布。故认为B超用于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肝、脾各径线测值平均值及门、脾静脉主干内径测值平均值结果,S组均大于H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0.
经研究证实,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患者中,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s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增高,而且检测其动态变化可能成为监测某些疾病状况和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本研究旨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sVCAM-1及TNF-α水平,并探讨其在肝硬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