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建明 《药物与人》2008,(10):42-43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和活,病到垂危胆亦粗。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清 袁枚  相似文献   

2.
① 医生竹庵总是不走运,生意清淡,去找他看病的人常埋怨他看不好病。·40·再我不是,都道劲人医差病的太是。。我人可病..病,发话是的样的。医那儿了行的那有书写。没医书 明按医③高是按是 ●● O问”地劲疑差怀点也有子道妻医连的就你 是②不病人差劲(小幽默)@靡景琐  相似文献   

3.
海霞 《健康大视野》2010,(16):38-42
他幼承家训,23岁悬壶豫西乡里,为父老乡亲察病疗疾,德医双馨。 他善治内科杂病,又在救治急性热性传染病中脱颖而出。 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  相似文献   

4.
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好吃,也懂得吃,是一位烹饪专家。曾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饮馔食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详细记述了我国18世纪中叶上溯到14世纪的326种菜肴,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饭,无所不包。真是味兼南北,美馔俱陈,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史料。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配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健康必读》2009,(6):50-51
先问鸦片瘾,再问疝气病 1839年3月10日至1840年10月3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在广东禁烟,就在这段时期内,他的疝气病又犯了。广东大商人伍浩官对此极为关切,建议林则徐看西医,并推荐了“新豆栏”医局的英国医生伯驾。  相似文献   

6.
华依 《现代养生》2013,(8):56-58
1.病入膏肓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到  相似文献   

7.
一 位 英 俊 强 悍 的 青 年 走 进 诊室 。 他 摘 下 鼻 梁 上 的 太 阳 镜 , 坐 到诊 桌 旁 , 向 我 说 起 病 情 : “医 生 ,每 年 一 到 夏 天 , 我 脸 上 总 像 有 虫 子在 爬 , 秋 天 后 消 失 。 今 年 又 犯 病了 , 看 了 医 生 , 吃 了 药 , 总 不 见效 。 最 近 , 还 有 头 痛 、 头 晕 , 脸 上发 麻 , 眼 睛 发 胀 。” 听 完 他 的 陈 述 ,我 为 他 作 了 体 格 检 查 , 除 发 现 他 两眼 下 方 的 眶 下 孔 处 有 压 痛 外 , 没 有发 现 其 它 有 诊 断 价 值 的 体 征 。 于是 , 我 将 注 意 力 转 移 到 他 手 中 的 太阳 镜…  相似文献   

8.
袁枚善养生     
清代著名诗人画家袁枚善于养生,年逾八秩,作诗不停,写字不辍,兴来举足登山,旅游玩苏杭。虽已暮年,神明不衰,且“齿若编贝,声若洪钟”,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从《随园全集》所载他一生事迹看,他无世俗之名利及高官厚禄之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自如地控制自  相似文献   

9.
李其忠 《大众医学》2011,(12):58-58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相似文献   

10.
杨鸿泽 《长寿》2011,(2):53
【原诗】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须心药医。心若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赏析】这是元代养生大家邹铉在他《寿亲养老新书》中的名诗,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诗通过对"心"的"自知""自医"和产  相似文献   

11.
袁枚是清代才子.他活跃诗坛六十余年,存诗四千余首,还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作品.他享年82岁,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 袁枚辞掉官职后,在南京的小仓山筑园造林,怡情养性.晚年他总结自己一生的最大乐趣,便说是“好花进一觞”.而在众多的花里,袁枚最喜欢的是兰花,他在《偶成》里写道:“幽兰花里熏三日,知觉身轻欲上升.”就是说他置身于兰花丛中,有飘飘欲仙、爽心惬意的感觉.这种心态是一种健康快乐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2.
每天我们都会在医院里遇到这样的病人:张某,感冒数天,进 入诊治室 就对医 生说要 开最好的“ 消炎 药”,能够一吃就 缓解病 情的那种 。如果给 他开的 药便宜 ,他 就认为医生 对他马虎 ,一定 要换种贵 的药才 满意 的离 开。王某 ,陪着 小 孩来 看 病,无 论 如 何 要 医 生 给他 的 孩 子 打针,以为这样病就好得快…… 这些都是人们在用药时自以为是,对用药产生的误解。常见的有:一是不懂装懂,仅凭医疗广告或是一星半点的药物学 知识指 挥医生 开处方;二是违 反医 疗用 药原则乱提要 求,一 旦不能满 足便多 加埋怨,四处告状 ,…  相似文献   

13.
我国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清楚地表明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一个懂得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医生。美国1979年出版的《Healthy People》一书中也指出:一个国家要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集中卫生及社会资源投入在疾病的预防上,“预防胜于治疗”。1950年我国就确定了卫生工作方针,不同时期的工作方针具有阶段性,但始终把预防为主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社区  相似文献   

14.
提起羊肉,笔者想起了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的一件趣事:一次他在家设宴招待宾客席上,有几样羊肉做的菜,因平时有些人不爱吃羊肉,故很少有人动筷夹羊肉。袁枚笑着向大家说:"羊肉之味美不可言,你们怎么都不吃呢?"  相似文献   

15.
《长寿》1997,(7)
谈起中国烹饪史上的名著《随园食单》,可以说人尽皆知,它的作者是诗人袁枚,他倡导的自律健身四法,很有些说道。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居士,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他少秉异才,年十二为县学生。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应举顺天乡试,次年成为进士,尔后入翰林院,做过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的县令。年近四十告归,在金陵(今南京)小仓山筑起一座别墅式的“随园”,过着赋诗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清楚地表明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一个懂得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医生.  相似文献   

17.
由病而医,由医悟道 李少波老师1910年2月出生于齐鲁大地普通百姓的家庭,因家境并不富裕,青少年时期即打工于化工厂,落下了一身病痛.在百药少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师从祖辈习吐纳导引行气摄生之术,治愈了自身久治不愈的痼疾.同时习医尚武研儒究道,穷五十年之精力,洞医儒道之精髓,悉医即道道亦医之真理,创编了简便验廉、行之有效、广为人们喜爱的真气运行养生理法.不仅自身受益无穷,年届百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而且能让众多的百姓愈病强身,从中受惠.  相似文献   

18.
周景王四年(即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彪患病,向秦国求医。秦国便派了医和到晋国去探视晋平公的病。医和诊断以后,认为晋平公的病是由于淫乱而造成的。接着,晋平公问道:“难道女色就不能接近吗?医和回答说:“不是不能接近,而是要有所节制。”  相似文献   

19.
清代美食家袁枚编著的《随园食单》中,有不少美味珍馐为世人留下脍炙人口的佳话。举其一二,以飨读者。 袁枚为收集美味佳肴的制作方法,真是见缝插针,随时亲临现场。譬如有一味名叫《八宝豆腐羹》的菜肴,袁枚就是在参加朋友的宴会时,收集撰写而成的:一天,他的僚友蒋观察请其在官邸吃酒,席间,蒋观察好像献宝似地问袁枚:“你吃过我亲手制作的豆腐羹吗?”袁答道:  相似文献   

20.
双人鱼 《药物与人》2006,19(4):72-73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健康管理就是帮助大家做自己的上医,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向您提供时下高发疾病的预防措施,让您了解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基本护理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