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症状,以对称性损坏多见,下肢较上肢重,肢端感觉异常,表现为手套、袜筒式感觉障碍,并伴疼痛、麻木、发凉、无力和肌萎缩等.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1].本文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普通针刺法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心脏病——陈灏珠院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糖尿病人群的生命构成最大威胁因素是大血管病变,如心血管疾病和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当代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陈灏珠院士指出: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未曾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关注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的视网膜病变与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亦堃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5):225-228
本文重点讨论了趋化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表达水平发生的变化,说明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糖尿病的某些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吴妹葳摘) 相似文献
4.
5.
本期嘉宾:李建民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肾病糖尿病中心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肾病综合征,以及尿毒症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琳琳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0,(4)
目的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进行研讨.方法 随机将 2018 年 12 月 1 日-2019 年 12 月 1 日进行住院医治的 4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甲钴胺药物口服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补气活血通痹汤口服治疗,将两组结果 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魏俊章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3)
目的:研究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 相似文献
8.
9.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性心脏病中的一种,糖尿病心脏病作为糖尿病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在199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就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2001年美国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筛选评估、治疗的第三次报告(简称ATPIII)则将糖尿病提高到冠心病等危症的高度。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其心脏均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NCV)、神经病变积分(MDNS)、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容积、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24 h尿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χ2=4.201,P<0.05);两组治疗后NCV、MDNS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CV、MDNS的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容积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TG、TC的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T2DM患者及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不同病变时期辩证护理。对其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经辩证施护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但要辩证施治还要在不同病变时期采取不同的辩证施护,才能更加有效地阻止病变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由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发展并加重,根据其症状的逐渐加重,可分为0~3期。0期:即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1期:即无症状神经病变.约占38%;2期:即症状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15.
王旭升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0,(10):36-37
糖尿病心肌病属于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在糖和脂肪等多种代谢紊乱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基础上,在心脏所发生的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其中大血管主要是位于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即所谓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RANTES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趋化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到达胰腺组织,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研究发现,RANTES在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内皮表面表达增加,其与黏附分子相互作用后,可激活白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诱导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参与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DN可使心血管危险性增加20~40倍,同时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晚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DN对降低DM病死率甚为重要。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20例DM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38%,有显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后,不仅使身体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还可缓解肾脏的损害,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易梅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9)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各有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和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评价.结果:发现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相似文献
20.
张天鹏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人,另两组为研究组和一般组.一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根据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比较,普通组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