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共4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根据KP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方法:对49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跌倒27例(55.2%);跌倒发生在夜间(18:00~08:00)32例(65.3%);跌倒地点于病房18例(36.7%),厕所16例(32.7%);患者跌倒后发生身体损伤38例(77...  相似文献   

4.
拒食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种比较多见的症状。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患者多是在有清楚的意识下,拒食或者拒饮水的有意行为。本文主要通过临床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拒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风险评估量表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该中心收治的1480例老年精神科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87例)和非感染组(993例),同时选取2020年1-3月392例老年精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及相关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对我院169例住院精神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对药物使用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9例患者均使用精神药物。精神药物使用频度第一位利培酮73例(43.20%),第二位氯氮平61例(36.10%),第三位阿立哌唑34例(20.12%),仅6例行现代改良电休克治疗。年龄在6~62岁,平均(38.31±10.54)岁。住院天数平均(101.66±85.82)d。诊断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症128例(75.39%);其次是心境障碍21例(12.26%),第三位是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4例(2.26%)。首次住院54例(31.95%),第二次住院37例(21.89%),第三次住院78例(46.15%)。单一使用精神药物72例(42.60%),联合二种56例(33.14%),联合三或以上种41例(24.26%)。结论我院治疗对象主要是重性精神患者,注重精神科药物安全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合理使用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科患者镇静催眠药的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精神科患者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情况,防止滥用镇静催眠药引起的药害。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05年9月—11月住院患者864例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情况。结果:本院住院患者使用的镇静催眠药以苯二氮艹卓类为主,构成比为63.69%;使用频度为33.10%,男性居多。其中阿普唑仑最为常用,使用频度为26.62%,构成比为51.22%。结论:本院住院患者中,多使用以阿普唑仑为主的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具有该类药物滥用的可能性,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精神科5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BPRS评分与跌倒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护理干预后两组BPR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改善更优,跌倒事件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精神科常规安全护理,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避免患者意外跌倒,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成立QCC,确立以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运用品管工具分析精神科半年内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结果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由实施QCC活动前的4.08%降至1.43%。结论 QCC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42-144
目的探讨八段锦与广播体操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科住院患者60例,分为八段锦组、体操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八段锦组和体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相应的锻炼,在入组前及6周后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末八段锦组与对照组的HAMD17评分(t=6.614,P0.05)及八段锦组与体操组的HAMD17评分(t=4.698,P0.05)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八段锦组与体操组两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分别为100%、80%,八段锦组明显高于体操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4,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八段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雪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59-16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组的焦虑、抑郁、失眠、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在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能降低患者常见问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淑芳  王爽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42-143,153
目的建立适用于精神科急诊患者风险评估体系,并评价其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突然发病、病情急剧变化、危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全、需要采取紧急处理等方面精神科急诊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结果精神科急诊患者安全保障与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等因素有关。结论及时评估患者所面临的风险,迅速判断意识,了解主诉;实施适当、有效的治疗;挽救生命、减轻痛苦;为患者继续门诊、住院、转诊提供服务,能有效保证急诊精神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将研究性实验教学与开放式科研创新活动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药学创新实验平台,并对构建和完善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药学本科生实践创新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开放性实验平台及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药剂科部门组长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组长的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方法:通过考核标准的制订、组长绩效考核的构建等建立了详细的药剂科部门组长绩效考核体系,并评价该体系实施2年的效果。结果与结论:考核体系包括部门组长的周工作报告、月度工作报告,科室内部质量管理小组对部门组长季度绩效考评,科室主任对组长绩效考评结果的季度辅导,部门组长年终述职及年终360度评估。各组长明确了工作要求,并对照绩效目标完成了本组工作,2年来部门组长在各方面的评分都有提高(增长率达1.15%3.93%)。表明建立的部门组长绩效考核体系对发掘组长的潜力、使药剂科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32):131-132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共80例,平均分成薰衣草温水擦浴组、护士引导放松组、联合治疗组以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根据不同组别患者在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比较几种护理方法的优势与劣势。结果薰衣草温水擦浴组、护士引导放松组与联合治疗组在不同的阶段其睡眠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薰衣草温水擦浴组与护士引导放松组的差异性均发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1周以后,薰衣草法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1周后对于患者的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最佳,而在实施2周后,薰衣草法和护士引导放松法无明显差异。结论上述3种方法均可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况,促进其放松与镇静。而对照组在未经过任何的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的睡眠障碍评分仍有下降,说明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历史文献法对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预警评分机制的应用现状及效果进行分析.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索更为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结合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特点,构建具有精神科特色的患者安全预警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人口学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开展促进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在调查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自行填写方式对366例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在生理健康(BZT)、心理健康(MZT)、自测健康(ZCZT)得分上明显低于国内常模水平(P < 0.05),而在社会健康(SZ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婚姻状态、经济状态者在MZT、SZT及ZCZT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文化组在BZT、SZT及ZCZT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MZT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在BZT、MZT、SZT、ZCZT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少数民族与汉族在BZT、ZCZT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MZT、SZT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自测健康状况偏差,性别、种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是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今后开展促进精神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及其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患者,给予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护理风险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防范风险意识、管理工作以及健康宣教评分变化情况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管理工作以及健康宣教评分均明显升高,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风险的意识,改善其工作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并为本科室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实践性指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41例精神科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行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能为精神科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家属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减少精神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本院住院患者退药的具体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的退药申请单共685份,按退药原因、退药药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科退药现象较普遍,因医嘱变更退药所占比例最高,退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结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不合理退药情况,以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减少医院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