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3例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CAG方案化疗2疗程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CAG方案诱导化疗1疗程后完全缓解率53.8%(7/13),部分缓解率7.7%(1/13);化疗2疗程后完全缓解率69.2%(9/13)。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感染。结论 CAG方案用于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的有效率高,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不严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疗(DA)方案诱导失败后启用序贯预激诱导(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初治AML患者,用DA方案诱导治疗,化疗结束后第7天骨髓象均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细胞>5%或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原始细胞>10%,均于DA方案化疗结束后第8天开始CAG方案序贯诱导。结果 28例患者中22例CR(78.6%),2例PR。总有效率(CR+PR)85.7%。结论标准化疗方案诱导失败后序贯预激诱导方案治疗初治AML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骨髓纤维化程度是否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诱导化疗效果及预后有所影响,我们进行了如下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海军 《河北医药》2015,(3):404-405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第2、4、6天外周血残存的白血病数量,探讨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30例初发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初诊时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诱导治疗第2、4、6天外周血残存的白血病数量。结果 9例于化疗第2天外周血残留白细胞数量(MRD)低于0.01%;16例于化疗第4天外周血MRD低于0.01%;5例在化疗第6天外周血MRD仍高于0.01%。随访时间2~26个月,第2天外周血MRD水平较低组均早期达CR,至随访结束无1例复发;而第6天外周血MRD水平较高组经一次诱导达CR者仅1例,4例经多次诱导均未达CR,至随访结束,5例均于6个月内复发。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量能较好预测患者的CR率与长期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诱导化疗方法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32例确诊AML患者,其中15例患者采用方案1(阿糖胞苷、柔红霉素、依托泊苷和鞘内注射阿糖胞苷)和17例患者采用方案2(阿糖胞苷、伊达比星、依托泊苷、米托蒽醌和鞘内注射阿糖胞苷)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水平.结果 方案2治疗AML的完全缓解率82.4%,高于方案1的80.0% (P<0.05);患者经两种诱导化疗治疗后sVEGF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下降,方案2较方案1更明显[分别为(97.7±10.8)、(106.9±10.6) ng/L] (P <0.05).结论 阿糖胞苷、伊达比星、依托泊苷、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AML疗效较好,推荐临床使用.sVEGF可作为AML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临床特点。结果 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确诊/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率为25%(50/200),共检出病原菌47株,念珠菌占89%(42/47),居前三位的感染部位是肺部、血流、胃肠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是真菌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率高,肺部为最常见感染部位,且以念珠菌居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 (AL)病人在化疗第一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的约占 5 0 %~ 80 % ,而早期快速、简便地预测化疗效果 ,可避免多次无效化疗。我们观察了1990年至 2 0 0 0年 10月间本院住院 4 4例AL病人 ,在诱导化疗第 1疗程后外周血血小板 (BPC)数量变化规律与缓解率之间的关系 ,发现它对早期判断疗效有一定帮助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44例病人均系本院住院病人 ,经骨髓检查确诊为AL ,其中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13~ 5 5岁 (中位数32岁 )。FAB分型[1] 为L116例 ,L2 6例 ,L34例 ,M2 6例 ,M4 2例 ,M56例 ,M64…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AG预激方案与DA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1例老年AML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分别行两种化疗方案治疗,13例行CAG预激治疗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d,d1-d14,阿克拉霉素(Acla)20 mg/d,d1-d4,阿糖胞苷(Ara-C)每12 h 10 mg/m2,d1-d14;8例行DA方案化疗:柔红霉素(DNR)每日40 mg/m2,d1-d3,Ara-C每日100 mg/m2,d1-d7,观察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CAG预激组6例达完全缓解(CR:46%),2例达部分缓解(PR:15%),总有效率61%。DA化疗组4例达完全缓解(CR:50%),1例达部分缓解(PR:13%),总有效率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CAG组感染发生率为46%(6/13),DA组感染发生率为75%(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液学4级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组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CAG组。结论:CAG预激方案可有效治疗老年AML患者,且不良反应小,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糖胞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0例中,CR15例(75%),PR4例(18.5%),NR1例(6.5%),总有效率94.5%;对照组20例中,CR10例(50%),PR5例(25%),NR5例(25%),总有效率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Ara-C是细胞周期特异性嘧啶类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静脉给药后可迅速在系统池中被脱氧胞苷脱氨酶催化,成为目前认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Ara-U。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静脉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定量风险预测模型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确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282例,其中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122例。比较黏膜炎组与无黏膜炎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体质指数、原发口腔疾病、口腔卫生、白血病加速期和急变期、化疗疗程、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口腔卫生差、急变期和白细胞计数≥20.0×109/L是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定量列线图模型ROC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口腔黏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P<0.05)。对模型进行校准后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良好。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风险较高,其中年龄≥60岁、口腔卫生差、急变期和白细胞计数≥2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三氧化二砷结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APL患儿8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A组予以全反式维甲酸口服,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白细胞峰值、达CR时间、复发率、无病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CR率:A组为64.29%,B组为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上看,B组均小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B组复发率(16.67%)低于A组,无病生存率(83.33%)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良反应率:B组为28.75%,A组为26.1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L患儿接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后,复发率降低,CR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化疗前全面评估口腔黏膜状况,结合口腔pH值制定个性化漱口方案;化疗期间个体化健康指导;保持病室整洁,加强环境保护;均衡营养支持和全程心理支持.化疗后第3、5、10、15天采集患者口腔、硬颚、舌面舌下唾液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并监测pH值.同时于化疗后第3周统计两组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应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化疗后第3、5、10、15天口腔、硬颚、舌面舌下唾液分泌物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内环境酸碱度更接近弱碱性,更有利于破坏真菌感染环境,预防口腔感染方面更具优势.化疗后第3周,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实施程序化全方位预见性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程度及全身感染率,改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的转归,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脉血运重建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 1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冠脉血运重建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治疗2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LDL-C水平分别为(2.46±0.54) mmol/L、(1.85±0.51) mmol/L,TC分别为(4.20±0.41) mmol/L、(4.17±0.35)mmol/L,TG分别为(1.43±0.22)mmol/L、(1.39±0.26) mmol/L,均低于对照组,HDL-C分别为(1.20±0.23) mmol/L、(1.27±0.26)m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l周、2周后,观察组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更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TPO15000U,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rhTPO治疗。监测两组患者4、8、12、24d后的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化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化疗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8、12d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24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30×10^9/L的持续时间与血小板≥50×10^9/L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可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降低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时其毒副作用也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应用脑活素治疗急性 CO 中毒44例,探讨了异常 EEG 变化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活素治疗组比对照组迟发性脑病患病率显著降低(P<0.05),且与脑电图恢复密切相关(P<0.05),也与急性期昏迷时间长短密切相关(P<0.05)。提示:在 CO 中毒急性期大剂量脑活素、配合常压下给氧治疗,能有效地缩短昏迷时间,使异常脑电图得到相应改善,对预防迟发性脑病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suppliedgroupoffactors,TSGF)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TSGF检测试剂盒,对47例AL初治患者、8例复发患者及15例健康献血员血清TSGF水平进行测定。结果47例AL初治患者血清TSGF水平为78.47±14.71U/ml,8例复发患者血清TSGF水平为74.62±15.03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51.29±7.54U/ml),差异非常显著(t=6.847,5.009,P<0.001);完全缓解(CR)组(11例)血清TSGF水平(56.15±9.18U/ml)明显下降,其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482,P>0.05);难治组血清TSGF水平(90.08±13.01U/ml)明显高于非难治组的水平(73.44±13.21U/m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3.878,P<0.001)。结论TSGF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预激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7%比42.1%,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泻、脱发、肝功能损伤、肺部感染、血尿、心功能不足发生率分别为26.3%、15.8%、36.8%、15.8%、31.6%、5.3%、10.5%,与对照组(15.8%、10.5%、26.3%、10.5%、10.5%、0.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同时不会增加过多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治疗前后常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和血栓形成是白血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诱导治疗阶段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包括原发病、骨髓抑制、药物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和治疗侧重点不同。本文对急性白血病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和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