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来曲唑(LE)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方法将206例不孕患者分为A组(年龄>35岁,n=116)及B组(年龄≤35岁,n=90)。以上两组再根据不同促排方案各分为试验组(LE微刺激促排卵)和对照组(短方案促排卵)。比较各组的促排卵治疗结果和临床结局。结果 A组和B组中对照组的Gn用量、Gn刺激天数、HCG注射日雌激素(E2)值、大于16mm卵泡个数等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微刺激方案是卵巢反应低下患者较理想的促排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来曲唑对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影响.方法 收集不孕患者50例,依据促排方案分成来曲唑(LE)组30例,行LE促排;克罗米芬(CC)组20例,行CC促排.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B型超声测量内膜形态及厚度;同时测血雌二醇水平,指导同房或人工授精后2周,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LE组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均明显少于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E组hCG日雌二醇水平为(198.65±35.67)pg/ml明显低于CC组的(298.55±54.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组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流产率低于C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较克罗米芬对于不孕患者促排卵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来曲唑对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孕患者50例,依据促排方案分成来曲唑(LE)组30例,行LE促排;克罗米芬(CC)组20例,行CC促排。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B型超声测量内膜形态及厚度;同时测血雌二醇水平,指导同房或人工授精后2周,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LE组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均明显少于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E组hCG日雌二醇水平为(198.65±35.67)pg/ml明显低于CC组的(298.55±54.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组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流产率低于C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较克罗米芬对于不孕患者促排卵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2种基因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FSH)制剂用于卵泡期长效促排卵方案的非低反应人群的疗效及 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次行卵泡期长效促排卵方案体外受精/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助孕治 疗的非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均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卵泡期长效促排卵方案治疗,根据使用rFSH不同分为国产 rFSH组(267个周期)和进口rFSH组(240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在超促排卵过程中的卵巢反应、用药情况、卵子受 精及胚胎情况、新鲜胚胎移植及胚胎解冻移植后的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 超促排卵过程中,国产rFSH组HCG注 射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进口rFSH组(P<0.05),2组Gn总量、Gn使用天数、减数分裂中Ⅱ期(MⅡ)卵数、D3优质胚 胎数、获得优质囊胚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疗效指标中,国产rFSH组及进口rFSH组的平均获卵 数、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冻融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的一次 COS累积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低反应患者在卵泡期长效促排卵方案中使用国产 rFSH或进口rFSH可获得同等安全的促排卵疗效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琼  伍琼芳  李游  田莉峰 《江西医药》2010,45(9):855-858
目的研究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方法将351例不孕患者分为卵巢正常反应组(n=225)及卵巢反应不良组(n=126)。以上2组再各分为微刺激促排卵方案试验组及常规促排卵方案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促排卵治疗结果和临床结局。结果卵巢正常反应组中常规促排卵组的Gn天数、Gn支数、获卵数显著多于微刺激组(P〈0.05),卵巢反应不良组中常规组的Gn天数、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与微刺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的Gn支数显著多于微刺激组(P〈0.05)。卵巢正常反应组中常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双胎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微刺激组(P〈0.05),宫外孕率、流产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巢反应不良组中常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宫外孕率、流产率、双胎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与微刺激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为0。结论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不影响临床妊娠率的前提下能明显减少Gn量,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对于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使用微刺激方案更佳。  相似文献   

6.
徐凤琴  张云山 《天津医药》2008,36(4):261-263
目的:探讨应用克罗米芬(CC) 人尿促性腺激素(HM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与行超促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F-ET)结局的差异。方法:常规门诊促排卵因卵泡发育过多转为IVF-ET患者12例(A组);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常规长方案或短方案IVF-ET的PCOS患者17例(B组),对2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促排卵天数、获卵数以及临床妊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促排卵天数、受精率、胚胎移植数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Gn用量比B组患者用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获卵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胚胎种植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应用CC HMG HCG进行促排卵,如卵泡发育过多,可改为IVF-ET,这是一种有效的挽救周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2种不同促排卵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59个周期分为2组:Gn组43个周期,CC+Gn16个周期,分析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排卵数、内膜厚度、类型、Gn使用剂量、Gn天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两组在年龄、不孕年限、排卵数、子宫内膜厚度的、类型、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n组的促排天数(11.12±4.73)明显高于CC+Gn组(5.06±2.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n组的Gn剂量(923.84±499.57)明显高于CC+Gn组(302.34±14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率,但CC与Gn联合应用可减少Gn用量,减少药费支出,不失为有效安全的措施,更能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GnRH激动剂长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GnRH拮抗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Gn剂量、HCG日LH水平、E2水平以及周期取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获卵数、MII卵泡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及OHSS发生率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nRH-A方案进行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有效减少Gn用量,降低周期取消率及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早卵泡期降调节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患者超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行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109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新鲜周期。根据促排方案分为早卵泡期降调节组(A)、微刺激组(B)和短方案组(C)。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结局。结果:B组患者促性腺激素用量低于A、C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A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B、C组,C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3.33%vs32.35%vs36.00%,P>0.05)。B组周期取消率(34.62%)高于A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与C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早期流产率(33.33%)高于A组(12.50%)和B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3)。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不孕患者采用GnRH-a卵泡期长方案联合HMG促排卵,可获得与微刺激和短方案相同的临床妊娠率,且周期取消率和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LE组(43例)和CC组(47例),月经周期第3~7天,LE组服用来曲唑片(5mg/d),CC组服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100mg/d),观察2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优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LUFS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LE组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明显优于CC组,HCG日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均明显少于CC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LE组排卵率、妊娠率均优于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LE组明显倾向于单卵泡发育(P<0.01)。LE组LUFS发生率低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没有OHSS的发生,而CC组有2例。2组均无多胎妊娠的发生。结论对于PCOS不孕患者,来曲唑具有良好的促排卵作用,且不良影响比氯米芬小,对治疗PCOS并发不孕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 ET)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a)长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 -A)方案早期胚胎发育的多项指标,以阐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卵巢储备正常的行IVF- ET助孕治疗患者随机分为GnRH -a组和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效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添加黄体生成素(L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20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于月经第3~5 d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超排卵,当卵泡最大直径达14 mm时,按当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为三组,每组40个周期,1组:LH<1 mIU/ml;2组:1 mIU/ml≤LH<2mIU/ml;3组:LH≥2 mIU/ml.每组再分为A组(20周期):继续使用HMG至HCG注射日;B组(20周期)每天添加重组黄体生成素(r-LH).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A1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时间、流产率显著高于B1组,妊娠率显著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添加LH日及HCG日血清LH水平、获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妊娠率显著低于B2组,Gn用量、Gn时间、获卵数、受精率、流产率、添加LH日及HCG日血清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3、B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长方案卵泡中晚期在LH<2 mIU/ml时添加LH可提高妊娠率,尤其血清LH<1 mIU/ml时添加LH可获较好的临床结局,LH>2 mIU/ml时不能从添加LH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31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移植的取消周期有97个,移植周期213个,根据这些患者的基础FSH和Gn用量进行分层分组,按bFSH〈8和bFSH≥8将患者分成两个组群,再将Gn用量〈40支的为组1和≥40支的为组2,比较不同bFSH组群中不同Gn用量对促排卵结局的影响;并观察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常规长方案(A组)、拮抗剂方案(B组)和超长方案(C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3种方案的周期取消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bFSH组群中不同Gn用量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促排卵方案相比,超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最高,且着床率和拮抗剂方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Gn总量不能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超长方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饶芸  章汉旺  朱桂金  靳镭  李舟  刘群 《医药导报》2006,25(5):428-430
目的比较3种早期停用曲普瑞林方案与改良的曲普瑞林长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和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 164例行IVF-ET/ICSI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停用曲普瑞林的时间分为4组,均自上次月经第21天开始,A组皮下注射曲普瑞林0.1 mg,qod,至注射促性腺激素(Gn)日止;B组给予曲普瑞林0.1 mg皮下注射,qod,用至注射Gn后第4天;C组给予曲普瑞林0.1 mg皮下注射,qod,超过Gn第4天而不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D组给予曲普瑞林0.1 mg皮下注射,qod,用至注射HCG日(改良长方案)。比较4组Gn用药时间、内源性LH峰发生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OHSS发生率、受精率、卵裂率、M2卵母细胞率及ET评分等。结果各组Gn用药时间、内源性LH峰发生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OHSS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组受精率、卵裂率、M2卵母细胞率及ET评分均低于B、C组(均P<0.05)。结论早期停用曲普瑞林方案能达到与改良长方案同样的降调效果,且曲普瑞林用量减少。行IVF-ET/ICSI的患者于给予Gn第4天后停用曲普瑞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吕小晶  冯文娟  王凯  张迎春 《安徽医药》2023,27(7):1380-1385
目的 比较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助孕治疗的卵巢正常反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济南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正常反应病人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共计587个周期,包括365个早卵泡期长效长周期(长效长方案组)和222个拮抗剂周期(拮抗剂方案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及胚胎情况、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情况、临床结局以及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病人的一般资料、内膜准备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浓度、内膜厚度、获卵数均大于拮抗剂组(P<0.05)。新鲜周期中,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高于拮抗剂组(55.52%比44.12%,41.13%比30.23%,P<0.05)。拮抗剂组扳机日黄体生成素(LH)浓度和新鲜周期取消移植率高于长效长方案组(P<0.05)。结论 卵巢正常反应病人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应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临床妊娠率高,取消移植率低,更能使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中分别添加来曲唑(letrozole,LE)和氯米芬(clomiphene,CC)在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中的胚胎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7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治疗的POR患者,并采用PPOS方案共544个周期,根据添加CC或LE分为2组:A组(CC,357周期),B组(LE,187周期),比较2组间胚胎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B组扳机日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但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孕酮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可用卵数、成熟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卵子成熟度、胚胎利用率、卵子利用率、正常受精数等胚胎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2组间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等妊娠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OR患者PPOS方案中分别添加LE与CC的疗效相当,可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时多个卵泡发育改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效果。方法对PCOS合并不孕的患者进行促排卵,如果发育卵泡≥7个者建议改行IVF-ET,设为研究组,PCOS患者常规进行IVF-ET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4.74±6.76 vs 22.41±7.55)支,P〈0.05,妊娠率略高于对照组(70.6%vs 48.4%),两组取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PCOS患者诱发排卵卵泡发育过多时改行穿刺取卵体外受精可有效降低OHSS和多胎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卵巢不同反应性的妊娠及其并发症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05年6月—2006年12月1098个获卵周期,包括716个IVF周期和382个ICSI周期。分为:卵巢高反应组(A组,n=114个);卵巢中反应组(B组,n=770个);卵巢低反应组(C组,n=214个)。对比3组的年龄、Gn量、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目、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取消移植周期率、流产率、OHSS率、冷冻周期率及累计妊娠率等。结果①卵巢反应从高到低,平均年龄和平均Gn量随呈升高趋势,但是3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②3组的流产率、A与C组的取消ET周期率均高于B组,但是3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中、重度OHSS率显著高于B及C组(P〈0.05);③A组与B组的平均冷冻胚胎数、冷冻周期率、冻融妊娠率及累计妊娠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新鲜加冻融周期中卵巢中反应是最佳的超排卵方案;不仅累计妊娠率高而且并发症低,患者承担经济支出最低。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关系,探讨精子DFI预测男性生育力及IVF-ET/ICSI结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0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数据,根据DFI值分为A组(DFI≤15%)、B组(15%<DFI<30%)、C组(DFI≥30%),分析精子DFI与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相关性。检测117对IVF-ET/ICSI不孕夫妇中男性患者精子DFI,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根据DFI值分为IVF-1组(DFI≤15%)、IVF-2组(15%<DFI<30%)、IVF-3组(DFI≥30%),ICSI-1组(DFI≤15%)、ICSI-2组(15%<DFI<30%)、ICSI-3组(DFI≥30%),研究精子DFI对IVF-ET/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 A、B、C组患者年龄、精子畸形率逐次升高,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PR)、精子活动率逐次降低(P<0.01);精子DFI与年龄、精子畸形率呈正相关,与精子浓度、PR、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P<0.01);与IVF-1组比较,IVF-3组精子浓度、PR降低;IVF-3组精子畸形率较IVF-2组升高;与ICSI-1组和ICSI-2组比较,ICSI-3组PR降低;ICSI-3组精子畸形率较ICSI-1组升高(P<0.05);IVF组和ICSI组中,各亚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DFI可有效评估男性生育力。精子DFI对IVF/ICSI的临床结局没有预测价值,不建议将精子DFI检测作为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方案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