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二尖瓣不同的病理状况,采用缘对缘技术、矩形切除、人工瓣环成形技术以及检索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部分患者合并的各类心内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检查以及注水试验检测二尖瓣成形效果,术后对成形效果进行超声检测。结果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显示,2例患者成形效果较差,1例患者出现二尖瓣叶前向运动( SAM现象),均改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1周以及6个月回院复诊显示患者左室舒末内径以及左房内径相比术前有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不同病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2.
再次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次PBMV,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PBMV的 43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行二尖瓣置换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常规二尖瓣置换术),收集手术前后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功能的结果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左室内径(L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利于保护心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减少心脏破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PBMV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Inoue 单球囊技术,对53例经皮二尖辩球囊成形术风湿性二尖瓣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 PBMV的55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4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34例,其中包括二尖瓣瓣膜退行性变22例;二尖瓣先天性病变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性病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34例患者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度7例,反流量中度8例,反流量中到重度12例,反流量重度7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型效果。结果所选取的34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较好,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半年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病变情况,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注水实验和心脏超声监测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对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随机分成二尖瓣双孔成形术组(A组)和二尖瓣交界环缩成形术组(B组),每组9例。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其生存率与返流率。结果 1两组患儿反流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可有效提升其生存率,改善心功能,避免术后因心功能损害所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不同保留瓣下结构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心脏外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后叶及瓣下结构的患者,而观察组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叶及瓣下结构的患者,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室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Ⅰ级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功能Ⅳ级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9% (11/42) (P<0.05).结论 行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叶及瓣下结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04%,观察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心功能(2.15±0.49)级,观察组术后心功能(2.10±0.58)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CU住院时间(2.52±0.31)d,观察组ICU时间(1.52±0.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飞 《江西医药》2023,(12):1476-1479
目的 探讨二尖瓣成形环治疗与人工腱索联合二尖瓣成形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名非风湿性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二尖瓣成形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腱索合二尖瓣成形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以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二尖瓣反流情况、再次二尖瓣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LAD、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等级为Ⅰ级患者所占比例升高,观察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二尖瓣反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再次二尖瓣手术,观察组1例再次二尖瓣手术,且两组均未出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 Perimount 牛心包瓣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短期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 88 例行 Perimount 牛心包瓣置换术患者, 记录患者 1 年病死率、 脑出血等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 术后 1 周、 3 个月、 1 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左心房直径(LA)、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 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LVSD)、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及肺动脉压力 (PAP) 情况; 术后 1 周、 3 个月及 1 年的最大跨瓣压差(PG)、 平均跨瓣压差(MG)、 最大跨瓣流速(PV)及有效瓣口面积(EO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 年内有 2 例(2.3%)死亡, 1 例死于脑出血, 1 例死于血栓栓塞; 瓣周漏 1 例(1.2%), 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结构性瓣膜衰败发生。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 (P < 0.05)。与术前比较, 术后 1 周、 3 个月及 1 年 LA、 LVDD、 PAP 均降低(P < 0.05); 术后 1 周 LVSD 、 LVEF 均降低(P < 0.05); 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LVEF 均升高(P < 0.05)。与术后 1 周比较, 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LA、 LVEF 均升高(P < 0.05)。患者术后 1 周、 3 个月与 1 年的 PG、 MG、 PV 及 EO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rimount 牛心包瓣应用于二尖瓣膜置换术后 3 个月和 1 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方恒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85-186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联合瓣膜病患者进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加强围术期的处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全组5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由于低心排和肾功能、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可见明显的房室缩小,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大,主动脉瓣瓣口峰值跨瓣压差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改善了心功能,心功能恢复至Ⅰ级40例,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加强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吴颖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50-2051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效果,以期提高存活率。方法对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100例给予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Ⅲ级60例,Ⅳ级40例。结果共死亡4例(4%),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3例,其96例顺利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29例、Ⅲ级14例。术后心胸比率有不同程度缩小;瓣膜病变超声心动图检出情况:主动脉瓣钙化或硬化12例(40.0%),二尖瓣硬化与钙化13例(26%);术后20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3.0±7.0)mm低于出院时(64.0±6.2)mm(t=3.789,P〈0.05);术后20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2.5±11.0)%,高于出院时(37.5±6.2)%,(t=3.799,P〈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尽量保留瓣下组织,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高危因素、原因、转归,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56例接受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例(0.35%)发生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早期破裂2例、延迟性破裂1例。早期破裂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外缝合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内修补方法。1例延迟性破裂在监护室紧急开胸探查证实诊断后,在床边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缝合修补。结果2例死亡,1例存活,存活者为早期破裂患者采用心内修补患者。结论对于左心室破裂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对早期破裂患者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延迟破裂者生存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难题尽早控制出血并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12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其中8例患者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采取手术治疗后的1~15年期间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腹水、肝大,心功能Ⅳ级.12例患者均再次手术,4例行三尖瓣置换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手术成活1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1~5年,3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患者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3)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4)心房纤颤等因素;(5)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实施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年的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组,常规经典开胸行二尖瓣手术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实施二尖瓣手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易恢复、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前情况、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1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统计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对术前及围术期可能与并发症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16例瓣膜置换手术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和主动脉瓣置换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前心功能Ⅳ级,术中心脏阻断时间≥110min,体外循环时间≥150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24h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双瓣膜置换术,术前心功能差,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