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术后早期肱骨干骨折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理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内效布贴扎治疗。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1、3、5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和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入选时两组患者周径差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3天,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5天,治疗组健肢与患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周径差和VAS评分均低于入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肱骨干内固定失效病例分析,探讨失效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经治的26例内固定失效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6例中内固定物断裂12例;弯曲7例;松动5例;拔出2例。结论:术前未对病人正确评估,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式选择错误,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后未能正确地功能锻炼及内固定材料质量问题等,是造成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1983年1月至1992年1月,我院骨科对60例肱骨干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其中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骨不连接5例,神经麻痹8例。18例并发症中有6例(33%)需再次手术治疗。作者还对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内固定治疗体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制一种新的肱骨内锁髓内钉,使操作更加简便。方法:使用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43例,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的基础上插入该钉,形成内锁。结果:平均随访13~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肱骨内锁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创伤小,体现微创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7月至1996年10采用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0~50岁;上1/3骨折9例,中1/3骨折29例;短斜型16例,横断型22例。2 治疗方法21 手术方法 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肢上臂内收内旋,于肩峰下肱骨大结节处作2cm纵形小切口,显露肱骨大结节,用小圆凿对准髓腔凿一骨洞,将预选好的合适的髓内针或三棱针击入近骨折端髓腔内,电透下牵引,手法整复后,小心将髓内针或三棱针打入远折端髓腔,同时一助手持患肢肘部用力对抗,以防分离移位,直至针眼部分露…  相似文献   

7.
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较常见,多需再次手术治疗。现常用的方法包括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架固定。笔者自2005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较常见,多需再次手术治疗.现常用的方法包括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架固定.笔者自2005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新的肱骨内锁髓内钉,使操作更加简便。[方法]使用该钉治疗肱骨骨折3l例,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的基础上插入该钉,形成内锁。[结果]平均随访13~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结论]肱骨内锁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体现微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投弹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肱骨干投弹骨折均采取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8~25个月,平均18.5个月,患者均在8~22周内获得临床愈合,平均12周.按照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肩肘关节功能:优7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肱骨干投弹骨折是肱骨中...  相似文献   

11.
李义稳  付红英  张永春  谢婷  陈信步  龙娟 《骨科》2020,11(3):244-24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冰敷辅助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病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肿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肿痛的四肢创伤骨折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起对病人患肢肿痛部位每天冰敷3次,30 min/次,每次间隔3 h,共5 d;观察组在冰敷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5 d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测量患肢肿胀最明显处和健肢相同位置的周径值,计算两侧周径差,观察病人患肢肿胀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病人患肢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观察组的周径差分别为(0.56±0.21)cm和(0.25±0.10)cm,与对照组的(0.72±0.29)cm和(0.36±0.13)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57±1.03)分和(1.46±0.59)分,与对照组的(3.33±1.14)分和(1.80±0.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冰敷治疗相比,肌内效贴联合冰敷能更有效地改善四肢创伤骨折病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患肢肿痛,促进病人术后康复,达到病人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崔明宇  张峰  刁振斌 《中国骨伤》2006,19(4):245-245
2001年3月始,我们以加强肱骨骨折内固定为主题,采用旋入式髓内针(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24~68岁,平均34·5岁。左侧15例,右侧22例。新鲜骨折33例,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4例,其中,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2000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结合小夹板超肘关节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71岁,平均39·5岁。骨折部位:肱骨干中上段8例,中段10例,中下段6例。横型骨折和短斜型骨折18例,粉碎性  相似文献   

14.
丁浩  周军杰  曹成福  纪斌 《中国骨伤》2007,20(10):619-620
肱骨干骨折愈合延迟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率可达3·6%[1]。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4月采用Smith+Nephew施乐辉公司的肱骨Russell-Taylor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39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966岁,平均37·8岁;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性骨折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砸伤11例,摔伤5例。39例均为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手术后815周骨折无愈合迹象,平均12·6周。本组所采用交锁髓内钉直径79mm,长度为180260mm。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下,患者  相似文献   

15.
丁浩  周军杰  曹成福  纪斌 《中国骨伤》2006,19(10):619-620
肱骨干骨折愈合延迟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率可达3·6%[1]。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4月采用Smith Nephew施乐辉公司的肱骨Russell-Taylor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39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1  相似文献   

16.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期间,采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共治疗26例肱骨干中1/3骨折病人,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0~71岁(平均46岁),均为闭合骨折;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5例,病理性骨折2例.结果手术时间29~62 min(平均41min),术中出血量20~180 ml(平均90ml),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结果优17例,良5例,可4例;其中2例术后早期出现明显的上臂胀痛,1例新鲜骨折在术后26周时摄片仍可见骨折线.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根据髓腔解剖特点呈沙漏样固定,应力分布更均匀;操作更简单,可减少创伤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生与病人接受的X线剂量;轴向弹性固定可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在掌握好适应证和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是治疗肱骨干骨折最理想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病人.  相似文献   

17.
接骨板螺钉与髓内钉固定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接骨板螺钉与髓内钉固定对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86例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接骨板螺钉与髓内钉手术内固定治疗。接骨板螺钉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5.6岁(17~65岁),骨折分型采用AO分型:A型22例,B型16例,C型10例。髓内钉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其中1例为双侧肱骨干骨折,平均年龄32.5岁(22~56岁),A型15例,B型17例,C型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上皆明显少于接骨板螺钉组,两者具有明显差异。而在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接骨板螺钉组出现骨折不愈合而内固定失效1例。两组出现术中桡神经损伤各1例,皆经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接骨板螺钉与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解剖锁定接骨板髓外固定的适应证扩大至肱骨远近端近关节处骨折。治疗效果更多取决于术者的经验、手术条件和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77例自动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按muller分类:A型27例,占35%,B型32例,占41.6%,C型18例,占23.4%。用A0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粉碎性骨折加用钢丝内固定。结果77例肱骨干骨折均治愈,疗效满意。骨折愈合时间:8~16周。讨论加压钢板适用于治疗肱骨干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及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复合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12月对4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均采用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其中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岁(17~67岁)。骨不愈合类型:肥大型16例,萎缩型2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22.6个月(8~42个月)随访。40例(97.6%)患_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3~12个月)。并发症:桡神经损伤3例,伤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1例。最终随访时,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A combination of the shaft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with shoulder dislocation is a rarely documented injury. Moreover, few reports describe a long-term outcome after a follow-up period over 10 years. The present article is the first report of long-term clinical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is combined injury.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present two cases of the 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with ipsilateral humeral shaft fracture. One is an anterior dislocation and the other is posterior. The anterior dislocation was closely reduced on the date of injury, but the posterior dislocation required open reduction 6 weeks after the injury because it was missed at the initial diagnosis and identified 4 weeks after the injury. In the latter case, shoulder pain and limitation of the motion persisting after the first surgery had to be treated by anterior acromioplasty and arthrolysis of the shoulder. In both cases, the humeral fracture was fixed by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using a Küntscher nail and successful bone union was achieved. Results: At over 10-year follow-up examination, both patients had no limitation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no restrictions to their normal occupation. The radiographs of the shoulder joint demonstrated good clinical results, with no degenerative change or osteonecrosis. Conclusion: We have experienced two cases of 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with ipsilateral humeral shaft fracture and reported long-term results over 10 years. Good clinical results were demonstrated in both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