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44-1748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预填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01月于本院行PVP治疗的伴椎体前壁破损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明胶海绵组34例,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填充;常规组34例,术中未使用明胶海绵。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VAS和JOA评分、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例数等指标。[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无明显骨水泥渗漏临床相关症状。两组在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无骨水泥渗漏病例,常规组有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间渗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椎椎体高度增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伴有椎体前壁破损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填充的方法可在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的基础上,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椎体前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pvp术的72例OVCF患者,分为2组,其中明胶海绵组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先填塞椎体破损处,常规组未用明胶海绵。评估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对手术后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改善以及骨水泥渗漏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明胶海绵组骨水泥渗漏0例,常规组骨水泥渗漏6例,总体渗漏率为8.33%,明胶海绵组渗漏率为0%,常规组渗漏率为16.6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改善及Cobb角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椎体前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可以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对骨水泥渗漏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 OVCF)患者80例,根据是否采用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技术,分为对照组(常规PVP手术)和实验组(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联合PVP)各40例。实验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5~87岁,平均(75.30±6.58)岁。对照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65~93岁,平均(75.60±8.4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 ODI)、伤椎Cobb角、残余疼痛率、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98±...  相似文献   

4.
李力  胡斌  高杰  韩威振  孔祥安 《颈腰痛杂志》2021,42(3):343-345,393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碎屑预填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PVP手术...  相似文献   

5.
王云清  李华  王斌  唐雪彬  廖一峰  周呈强  孟宵 《骨科》2023,14(3):260-26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PMMA-GS)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PVP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OVCF病人77例,39例采用PVP联合PMMA-GS椎内填充治疗的病人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为(73.6±2.3)岁;38例采用PVP治疗的病人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为(74.2±2.3)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两组术前、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高度比。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肺栓塞、血气胸、肋骨骨折、脊髓神经、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9,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19)。两组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高度比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PMMA-GS复合体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OVCF病人,相比PVP治疗术式能有效降低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n=89)和非渗漏组(n=100),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骨水泥渗漏患者中A型渗漏38例(42.70%),B型渗漏26例(29.21%),C型渗漏15例(16.85%),D型渗漏10例(1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和骨折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等因素是导致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等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72例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观察组),178例填塞明胶海绵后未再行球囊扩张(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 d骨水泥渗漏数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脑梗塞、肺栓塞、椎体感染、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 d观察组出现7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20例骨水泥渗漏,观察组骨水泥渗漏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塞明胶海绵后二次行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并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以及改善功能等方面的疗效,在临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骨水泥渗漏以及骨水泥在椎体中的位置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PVP治疗192例单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男26例,女166例;年龄60 ~ 92岁,平均73.2岁.根据骨水泥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位于椎体内,未接触终板,31例(16.1%);B组,骨水泥扩散,与终板接触,40例(20.8%);C组,骨水泥扩散并经终板渗漏至椎间隙,121例(63.0%).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2年比较3组患者休息、活动时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在以上各时间点B、C组患者中,比较骨水泥渗漏的不同位置对休息、活动时疼痛缓解程度的影响. 结果 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2年3组患者休息、活动时平均疼痛缓解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B、C组患者骨水泥分布于不同位置的患者休息、活动时平均疼痛缓解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论骨水泥有无在椎体内,还是扩散至终板或渗漏至椎间隙,对PVP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与未发生渗漏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杜伟  张军  张国华 《骨科》2017,8(3):173-178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椎体OVCF病人159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56例病人纳入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51例病人纳入PKP组,经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病人纳入高黏骨水泥组,比较三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 PVP组、PKP组、高黏骨水泥组病人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4.3%、5.9%、5.8%,PV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30.792,P=0.021;χ2=37.831,P=0.016);三组病人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36.0±2.9)%、(75.0±3.3)%、(79.0±3.6)%,PVP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t=3.886,P=0.012;t=3.996,P=0.008);PKP组和高黏骨水泥组术后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34.096,P=0.001;t=33.201,P=0.001),但PVP组术后未见明显改善;三组病人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可以取得与PKP相近的临床疗效,因其不需使用昂贵的球囊,因而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设计的操作路径方案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收治的292例患者(392椎),分别采用未实施操作路径(实施前组183椎),实施操作路径(实施后组209椎),统计分析两组治疗中出现的骨水泥渗漏变化,并同时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进行VAS评价。结果实施前组29椎出现骨水泥渗漏(15.85%),实施后组12椎出现骨水泥渗漏(5.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平均值:术前1 d为7.56分±0.65分,术后3 d为2.12分±0.95分,术后3个月为2.69分±1.16分,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路径方案起到加强医疗管理、规范治疗行为、减少医源性失误作用,能有效降低和预防PKP治疗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邓晓强  吴永生  王慧敏 《中国骨伤》2018,31(12):1168-1171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弥散不佳时,行对侧补充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单侧穿刺PVP方法治疗285例(319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骨水泥弥散不佳时行对侧补充穿刺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63~88岁;T_(11)1例,T_(12)4例,L_13例,L_22例,L_31例,L_5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6 d。观察该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残余腰痛、椎体两侧高度丢失等情况。结果:行对侧补充穿刺的13例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均未出现术后残余腰背痛。随访期间内椎体两侧高度丢失(原穿刺侧0.35~3.69 mm;补充穿刺侧0.59~3.6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侧PVP出现骨水泥弥散不佳时,采取对侧补充穿刺能减少术后残余痛的发生,同时可减小椎体两侧高度丢失差值,继而防止患椎侧方畸形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评价两阶段注射法在椎体成型术中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50个新鲜绵羊腰椎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两阶段注射法及常规椎体成型方法,在X线透视引导下向椎体内注射总量为3mL的PMMA,模拟临床椎体成型术。实验组首先向椎体后部注射0.5mL的PMMA,待其固化后,再次向椎体内注射2.5mL的PMMA。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向椎体内注射3mL的PMMA。通过X线及肉眼直视,统计两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8例出现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而实验组中仅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尽管实验组骨水泥总体渗漏发生率56%高于对照组44%,但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两阶段注射法可显著降低骨水泥向椎管内方向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传统骨水泥推注器进行改良,实现骨水泥的定向灌注,并探讨其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153例(182个椎体),其中73例患者(88个椎体)采用改良定向骨水泥推注器(改良组),80例患者(94个椎体)采用传统骨水泥推注器(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骨密度、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折压缩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和术后3 d、6个月时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术中有7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C型5例,S型2例;对照组术中有2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C型19例,B型1例,S型9例。改良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VP中使用改良定向骨水泥推注器能明显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差注射法在椎体成形术(PVP)中预防和减少骨水泥的外渗效果。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48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23例;年龄为62~80岁,平均72岁。椎体骨折节段:T_8-L5,其中腰椎30个,胸椎18个,病程3 d~2个月。其中20例(20个椎体)采用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22例(28个椎体)采用温差注射法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及再骨折率。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 VAS评分别为(40.05±7.78) min,(3.93±0.19) ml,(3.55±0.74)分;A组患者分别为(38.90±6.81) min,(4.03±0.24) ml,(4.05±1.0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渗漏率为9.1%(2/22),比A组患者的40.0%(8/20)更低(P0.05);B组患者再骨折率为9.1%(2/22),A组患者为15.0%(3/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差注射法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骨水泥椎间渗漏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行PVP手术治疗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椎体再发骨折情况分为再发骨折组与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情况.结果共124例患者(148个椎体)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24例患者(32个椎体)再发椎体压缩骨折.再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椎间渗透率为25.0%(6/24)与对照组的21.0%(2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椎间渗漏并不增加PVP术后再发椎体压缩骨折风险,低骨密度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C”型臂X线机联合监视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1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双臂组(63例)和单臂组(50例)。双臂组采用双“C”臂X线机联合监视,单臂组采用单“C”臂X线机监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曝光次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臂组手术时间和曝光次数分别为(43.27±4.73)min、(15.00±1.38)次,双臂组分别为(36.45±6.24)min、(11.13±2.3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臂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8.0%,双臂组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双“C”臂X线机联合监视应用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线暴露,节约人力成本,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率的差异、渗漏的类型及其原因.方法 选用40个防腐标本椎体,将其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其中20个防腐标本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另外20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B组).对椎体骨水泥的渗漏及分布进行测定、记录,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通过CT对骨水泥的渗漏及分布进行评估.结果 A组8个椎体(40%)、B组3个椎体(15%)出现骨水泥渗漏;采用x2检验对椎体渗漏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结论 防腐标本椎体后凸成形术比椎体成形术渗漏率更低,安全性更高,但应在术中严密监测球囊撑开的压力及注入骨水泥的分布.此外,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更有效的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术后规律性核心肌力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94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因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而行PKP或PVP手术的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均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47例,男18例,女29例,年龄(62.62±3.21)岁;对照组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62.38±2.84)岁。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式训练,观察组按ERAS理念指导患者规律性核心肌力训练。术后1、3、6个月随访,根据患者的Barthel量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病情进行量化评估,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94例完成随访,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Barthel量表、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JOA腰痛评分、Barthel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Barthel量表、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早期规律性核心力量训练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PKP或PVP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9.
椎体成形术中高黏度骨水泥渗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高黏度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渗漏率、渗漏部位及其临床疗效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06—2014-09行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42例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病例,分析研究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骨水泥渗漏部位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后24 h疼痛均明显缓解,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改善(P0.05),10例13个椎体(22.81%)出现骨水泥渗漏,椎体周围渗漏发生率(46.15%)最高,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高黏度骨水泥能确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渗漏率相对较低,且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