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晓容 《中国药业》2007,16(9):48-49
目的探讨纳洛酮救治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6年收治的6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复苏处理和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复苏后5min和10min时Apgar再评分均值、5min时抢救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内出血(IC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能拮抗β-内啡肽,减轻颅脑损伤,提高复苏效果,是新生儿窒息复苏中使用的可靠药物,能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40%氧与100%纯氧复苏方案在早产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窒息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100%纯氧复苏方案治疗,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窒息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采用40%氧复苏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复苏成功率、氧中毒发生率、新生儿Apagr评分、脐动脉血气(pH、PO2、PCO2)、建立自主呼吸及开始啼哭时间和5min时心率的临床差异.结果 研究组建立自主呼吸时间、开始啼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复苏成功率、氧中毒发生率、新生儿Apagr评分、脐动脉血气(pH、PO2、PCO2)及5min时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100%纯氧复苏方案相比,采用40%氧复苏方案对窒息早产儿进行复苏效果比较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对于早产儿预后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3.
熊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379-380
目的观察助产士在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对其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对观察组与护理组进行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比照,分析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7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89.7%;对照组64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81.25%。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中是最早发现新生儿窒息的第一人,也是对新生儿实施初步复苏的专业人员。结论助产士在预防新生儿复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其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高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插管对新生儿急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60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5月~2018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复苏法急救)、研究组(30例,早期气管插管急救),比较分析两组阿氏评分、转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复苏1、5min的阿氏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转ICU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急救复苏中,早期进行气管插管,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患者复苏成功率,降低转ICU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正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64-1364
目的:观察社区心肺脑复苏患者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设对照组20例.选择应用纳洛酮心肺脑复苏患者20例,对两组病例的复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纳洛酮组其自主呼吸恢复及复苏成功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患者,应用纳洛酬能促进自主呼吸恢复,促进心脏复苏与脑复苏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注,连用3d,对照组应用氨茶碱静点,连用3d。结果治疗组94.00%,对照组74.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优于氨茶碱。结论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合理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氨茶碱联合纳洛酮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使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经验。方法将60例患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使用氨茶碱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21/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温下窒息复苏对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146例,Apgar评分1min<3分,5min<6分.研究组46例,对照组100例.研究组要严格温度控制:室温22~24℃,患儿置复苏台时打开红外线复苏台,采用肤温控制模式,肤温探头置于右下腹,温度设置为33.5℃,入住NICU后,每小时升高肤温0.5℃,直到36.5℃为止.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全过程呼吸、心率、肤色、肛温、血压监测,常规半小时一次.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有无寒冷损伤以及严重程度的持续时间.结果 46例研究组,出现HIE 3例(6.52%),均为轻度(6.52%),均有寒冷损伤表现,复温后无相关病理损害.对照组100例,出现HIE 23例(23.00%),轻度18例(18.00%),重度5例(5.00%),均无寒冷损伤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出现HIE频度与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温下窒息复苏可避免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提高了窒息患儿的存活率,降低了患者复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患儿在抢救成功以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临床受益,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呼吸暂停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单用氨茶碱治疗,治疗组35例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单用氨茶碱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对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随机分成两组,26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另26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并发症及转归等。结果:HFOV组患儿在治疗6、12、24、48h,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a/APO2(动脉/肺胞氧分压比值)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CMV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CM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能较CMV更好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迅速纠正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减少上机时间及氧疗时间,提高存活率,疗效较CMV好。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8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2组均采用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2例生后1min即予纳洛酮脐静脉注射,并持续静脉滴注6h,2次/d,连用7d,观察和比较两组的Apgar评分及惊厥、呼吸衰竭、重度HIE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惊厥、呼吸衰竭、重度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并持续使用纳洛酮,能缩短复苏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50例新生儿进行常规颅脑超声检查,所有新生儿均出生3~7d.其中观察组为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史以及异常分娩史患儿25例,对照组为本院足月出生新生儿25例,并对两组新生儿的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本次研究共诊断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26例,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0例;其中有Ⅰ级16(32%)例,Ⅱ级7(14%)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观察组的发病率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两组间比较,x2=11.5385,P=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进行超声检查简便有效,且无辐射,可以反复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预防窒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窒息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5例体重1500~2500g、围产期有窒息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发生呼吸暂停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对窒息早产儿有预防呼吸暂停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30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新生儿气胸中,自发性气胸4例,医源性气胸6例,病理性气胸20例.所有病例气胸均吸收,其中行高频振荡通气12例,3例予高频振荡通气过程中病情加重行胸腔闭式引流后缓解;3例气胸具张力性、肺压缩50%以一次性外周用静脉留置针行一次性胸腔穿刺抽气治疗后予鼻导管吸氧缓解;9例确诊后单纯予鼻导管吸氧缓解;3例予调整常频机械通气参数后气胸吸收;3例自行吸收;本组病例无放弃治疗及死亡病例.结论 新生儿气胸与窒息复苏不当、胎粪吸入、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等相关.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窒息发生,正确复苏,正确应用机械通气.应用一次性外周用静脉留置针或传统胸腔穿刺针予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及或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大失血致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传统液体复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复苏后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4%、4.8%、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19.0%、26.2% (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76.73±92.05)×109、(25.48±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59±96.32)×109、(19.33±4.35)%(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避免输液过量造成的机体内环境紊乱,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肾上腺素组)、治疗Ⅰ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治疗Ⅱ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组)。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及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Ⅰ、Ⅱ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CPR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有效提高CPR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随访管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并就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早产儿67例,依据患儿出院后的不同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干预组(n=31)和对照组(n=36),其中对照组按照我国现行的0~3岁儿童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进行管理,而干预组则按照自制的早产儿随访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分别于两组婴幼儿1岁、2岁时进行体格发育、神经发育检测和评估,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1岁、2岁时体格生长偏离率分别为25.8%(8/31)、12.9%(4/31),智力发育偏离分别为29.0%(9/31)、16.1%(5/31).而对照组婴幼儿1岁、2岁时体格生长偏离率分别为41.7%(15/36)、27.8%(10/36),智力发育偏离分别为47.2%(17/36)、33.3%(12/36).经比较,两组婴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体格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随访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体格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足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PHN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治疗措施不同分为HFOV组、常频机械通气(CMV)+西地那非组、HFOV+西地那非组.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6、12 h后的P/F比值、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力,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转归.结果 治疗3、6、12 h后HFOV+西地那非组P/F、OI、肺动脉压力均优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优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西地那非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短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西地那非联合HFOV治疗PPHN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氧合情况,显著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对患儿病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效果,为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改善窒息新生儿的预后寻求新途径。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有在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延迟脐带结扎2分钟,对照组生后15秒内结扎脐带,比较两组复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窒息例数19例,对照组窒息例数21例,实验组较对照组窒息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分钟复苏成功率为94.74%,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血乳酸(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气剩余碱(BE)值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可能能改善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及窒息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