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BLE对化疗性肠黏膜炎(CIM)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BLE改善CIM模型小鼠的作用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BLE给药组,联合5-氟尿嘧啶(25 mg·kg~(-1))及伊利替康(25 mg·kg~(-1))腹腔注射4 d制备CIM小鼠模型。给药期间监测小鼠体重及疾病活动指数。给药8 d后,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含量。采集24只小鼠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菌群。结果 BLE给药组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抑制血清中IL-6、TNF-α含量。粪便菌群分析: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差异分析得出3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毛螺菌属、瘤胃菌属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BLE给药组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均显著降低(P<0.05),Muribaculaceae显著升高(P<0.05);结合环境因子db-RDA、Heatmap图关联性分析得出3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与样本肠道菌群的分布呈正相关(P<0.01),且与梭状芽孢杆菌属、乳球菌属、拟杆菌属等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BLE可有效改善小鼠化疗性肠黏膜炎,这一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就诊的90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评估得分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9例)、重度组(10例),采用16S高通量基因测序测量其肠道菌群,比较三组的菌群的相对丰度以及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的链球菌属、埃希氏菌属、真杆菌属、梭杆菌属、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均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的链球菌属、埃希氏菌属、真杆菌属、梭杆菌属、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均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巨球型菌属、巨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道巴恩斯氏菌的相对丰度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的巨球型菌属、巨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道巴恩斯氏菌的相对丰度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属、埃希氏菌属、真杆菌属、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AS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巨球型菌属、巨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止颤汤对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纳入72例肝肾不足型PD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设计,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加服止颤颗粒,对照组加服止颤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统一PD评分量表(unified PD rating scale,UPDRS)积分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UPDRS积分较对照组下降(P <0.05);治疗12周后,两组内普雷沃菌属、布劳特菌属、粪杆菌属及拟杆菌属丰度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布劳特菌属有上升趋势;治疗组嗜血杆菌呈上升趋势且丰度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治疗组阿克曼菌属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治疗组卟啉单胞菌属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且丰度差异显著(P <0.05)。结论 止颤汤于治疗12周后可改善PD临床症状,并显著增加嗜血杆菌丰度水平,降低阿克曼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丰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NAFLD患者13例作为患者组,选取体检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健康组,患者组服用降脂方3月后,通过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的变化考察降脂方的治疗效果,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考察粪便标本肠道菌群丰度的变化,代谢组学技术考察粪便标本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NAFLD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巨单胞菌属占优势,服药3月后,降脂方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肝脏硬度并改善其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肠道中布劳特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调(P<0.05),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拟杆菌属较占优势。与降脂方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者粪便中代谢产物68个显著上调,43个显著下调(P均<0.05),嘧啶代谢等功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方对NAFL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调控NAFLD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头孢曲松引起的幼年期肠道菌群失调、肠管上皮细胞组织及机体损伤的改善效果。方法 36 只四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 组,空白组、抗生素组和实验组。实验共计4 周:第一周,实验组受试小鼠灌胃头孢曲松及益生菌[ 鼠李糖乳杆菌GG 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 的菌悬液;抗生素组灌胃头孢曲松;空白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之后各组均停止干预,继续饲养至第四周。提取第一、四周受试小鼠粪便DNA,采用qPCR 和二代测序法分析受试小鼠粪便细菌浓度及粪便细菌的种群构成。第四周处死小鼠,使用HE 染色观察受试小鼠肠道病理形态。结果 第一周空白组受试小鼠体重高于其他两组(P<0.05),停止干预后实验组体重恢复速度快于抗生素组。第四周抗生素组受试小鼠的肝脏指数和回肠肠腺深度低于空白组和实验组(P<0.05)。第四周抗生素组受试小鼠粪便细菌Shannon 指数、Simpson 指数显著地高于其他两组,实验组的Simpson指数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第一周的实验组和空白组以及第四周的3 组群落结果相似度高。而第一周的抗生素组样本与其他组相比群落差异大。结论 抗生素可损伤幼年期宿主的肠道菌群的正常构成、妨害宿主肠管上皮细胞组 织及机体的正常发育,益生菌有助于改善及修复抗生素对幼年期宿主肠道菌群及机体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16S rRNA测序探讨药物镇痛分娩对婴儿出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17年8月出生、母亲采取椎管内麻醉镇痛的10例婴儿为药物镇痛分娩组,另配对选取同期母亲不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措施的10例婴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婴儿出生后1个月粪便样本共20份,提取细菌总DNA,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食源性过敏(FA)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20-2022 年我院 67 例 6 月龄以下 FA 婴儿, 按监护人自愿原则设为益生菌组 37 例及未干预组 30 例,并选取同期 38 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 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研究对象 的粪便,了解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差异性。 结果:未干预组 Shannon 指数、细菌群落多样性参考指标临时操作分类单元(OTU)高 于益生菌组及对照组,Simpson 指数低于益生菌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未干预组厚壁菌门丰度、变形菌门 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P<0. 05)。 未干预组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链球菌属丰度、未分类肠杆菌属丰度、肠球菌属丰 度、柠檬酸杆菌属、狭义梭菌-1 属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及益生菌组(P<0. 05)。 结论:FA 与肠道微生态关系密切,益生菌对 FA 婴 儿肠道微生态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新莉  吴大畅  张翠丽  辛毅 《中国药房》2012,(33):3089-3091
目的:比较盐酸林可霉素(LIH)与头孢拉定(CED)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LIH(330mg·kg-1)组和CED(165mg·kg-1)组,每组10只,分别灌服相应药物10d,停药7d,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给药前和给药3、10d以及停药7d后2组小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2组给药前和停药7d后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给药3、10d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但2组给药前后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实验期间2组肠道菌群均分为4个菌簇,其中LIH组给药前粪便标本中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是定植菌,给药3d后卟啉单胞菌成为定植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消失;CED组给药前和给药3d的粪便标本中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是定植菌,给药10d后卟啉单胞菌成为定植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消失;另2个菌簇在2组给药前后均变化不大。结论:2种药均可杀灭肠道中的定植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并在用药过程中产生致病菌卟啉单胞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索生命早期抗生素干预对小鼠肠道菌群及脑部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只孕鼠所产新生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n=10/组);自出生起分别投用灭菌水和混合广谱抗生素,共21d。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皮质酮;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二代测序法检测粪便菌群;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与前额皮质的部分脑部功能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相较对照组,抗生素组:①血清白介素-6水平升高(P<0.05),皮质酮水平降低(P<0.05);②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型mRNA升高(P<0.05);③结肠隐窝深度降低(P<0.05);④粪便菌群多样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降低(P<0.01, P<0.05),变形菌门增高(P<0.001),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降低(P<0.05),副杆菌属降低(P<0.001),而奈瑟菌属、颗粒链菌属等均增高(P<0.001, P<0.05)。结论 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小鼠生理状况改变及部分神经化学物质分泌异常,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会影响小鼠的脑部功能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联合左卡尼汀对菌群失调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70 mg/mL)、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注射液50 mg/mL)和左卡尼汀+益生菌组(左卡尼汀注射液50 mg/mL+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70 mg/mL)。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50 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2 mL/只,每天1次,连续4天)以建立菌群失调腹泻模型。实验第5天起进入恢复期,各给药组大鼠开始灌胃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体积均为1 mL/只,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收集造模期结束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的粪便以及恢复期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的粪便,分别进行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并对处理后的有效数据进行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物种注释以及肠道菌群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造模期结束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开始出现1级和2级粪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以及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和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而肠球菌属等致病菌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恢复期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益生菌组、左卡尼汀组和左卡尼汀+益生菌组大鼠的活动量和粪便的形态、颜色恢复至正常,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肠道中乳杆菌属的丰度有一定提高,且左卡尼汀+益生菌组大鼠肠道中阿克曼氏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左卡尼汀虽对提高菌群失调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效果,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肠道中益生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入院次序分成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于出生第8天,即予rHuEPO600IU/(kg.w),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5周;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贫血率低(19.04%vs6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逐步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够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发生率,并能减轻其贫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肠内给予谷氨酰胺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内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谷氨酰胺(G1n)对其生长发育,胃肠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PN的同时,经肠道给予Gln,对照组常规PN、监测两组生长发育、喂养耐受情况,胃肠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生后4周时,尿素氮(BUN)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平均PN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 5).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初步观察提示,经肠道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Gln,对其生长发育,胃肠功能的成熟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目前国内常见养殖淡水鱼类肠道菌群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现状.方法 选取两种常见养殖淡水鱼类的粪便标本,分别在添加了7种抗生素[青霉素G、头孢呋辛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SMZ)]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通过PCR法分析所获得的耐药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双歧杆菌为主的益生菌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需要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630 mg,每天3次,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结果: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治疗组为9%,对照组为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与基础疾病和年龄有相关性。结论:益生菌可以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使用抗生素患者应该同时服用益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deC基因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K-B法检测3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利福平、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技术扩增adeC基因,观察30株鲍曼不动杆菌adeC基因携带情况。结果:3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8株为耐药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中adeC基因阳性率为96.43%(27/28)。结论:adeC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洛酮、苯巴比妥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内皮素(ET)、丙二醛(MDA)含量及存活率影响。方法:重度窒息新生儿53例,分A组:纳洛酮、苯巴比妥治疗组25例;B组:苯巴比妥治疗组28例。C组:非窒息对照组31例。在第1天用药前0 h及纳洛酮和(或)苯巴比妥治疗后1 d、7 d分别取血,测定血浆ET、MDA含量。比较A组、B组存活率。结果:A、B两组1d血浆ET、MDA水平较0h明显降低,A组较B组ET、MDA水平下降更为显著,两组在同一时间点ET、MDA相比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7 d三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苯巴比妥联用可明显降低ET及MDA水平,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检测,观察采集标本第1天、第14天、第28天RBC-C3b、RBC-IC、RBC-SOD及IL-8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第14天和第28天RBC-C3b、RBC-SOD均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RBC-IC、IL-8较第1天明显升高(P<0.05);第28天RBC-C3b、RBC-SOD均较第14天明显降低(P<0.05),RBC-IC、IL-8较第14天明显升高(P<0.05)。结论输血血液储存时间越长,其红细胞免疫功能越低,临床应用时应尽量选用储存时间较短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