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霞  赵强  谢俊强 《肝脏》2006,11(4):295-296
甲状腺激素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变化及意义目前研究不多.本研究测定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初步探讨其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特点及其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各40例,用PE-R微板核酸-ELISA杂交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并同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D基因型和与D型相关的混合型所占百分率分别为50.0%和25.0%,两者有显著差异(X^2=4.3,P=0、0377);56.5%的D基因型是慢性重型肝炎,而C基因型患者只有28.3%,差异显著(X^2=4.34,P=0、037)。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否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测定。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475,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0.395,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无相关性(r=0.014、-0.214,P>0.05);27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与23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血清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HBeAg( )/HBeAb(-)者与43例HBeAg(-)/HBeAb( )者血清sICAM-1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s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损伤过程,并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6):120-129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5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5.
杨毅军 《肝脏》2007,12(5):422-422
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多数学者不主张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现将我科近来收治的5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在拉米夫定、强的松龙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治疗组成活率61.11%,高于对照组的31.03%(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426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肝硬化Ch ild-Pugh分级、败血症、肝肾综合征、重型肝炎分期、消化道出血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自相关系数构建评估方程,将原始数据代入公式。结果两组患者分值差异显著(P<0.001),以0.5为判别界限,好转组临床符合率84.3%,无效组临床符合率95.5%。结论评估方程可较好地评估预后,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MELD评分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志平  廖粤斌  王介非  巫善明 《肝脏》2006,11(5):316-317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 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MELD评分和P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与PT的预测能力.结果 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24.1±5.42和(22.2±3.73)s,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37.3±5.74和(29.6±5.19)s(P<0.01),MELD评分与PT显著相关(r=0.78,P<0.01),MELD评分与P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0.887(P<0.05).结论 MELD与PT两者均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但MELD评分的分辨力显著优于PT.  相似文献   

9.
张晓华  彭雁忠 《肝脏》2016,(10):850-852
目的探究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用于临床判断HBV慢性肝病的肝损伤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79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其中A组为乙型肝炎患者23例,B组为肝硬化患者31例,C组为重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25例。检测患者在入院时的空腹血清中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水平,进行对比,并计算出患者的Child-Pugh及MELD评分,比较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的比值与Child-Pugh及MELD评分关系。结果 3组患者血清中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均下降,且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及B组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血清载脂蛋白B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及C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MELD及Child-Pugh评分均逐渐增高,并与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及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呈相反关系。结论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含量及两者比值可作为临床HBV慢性肝病肝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且应用Child-Pugh和MELD评分作为评定参照,使结果更具有可信度,对临床上HBV慢性肝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型肝炎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病死率达60%~90%。本研究引入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 stage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并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statistic)评估MELD预测的准确性;同时探讨年龄、性别、病因、低钠血症、顽固性腹水对MELD评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4月至2004年8月所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分治疗组39例,对照组27例,分别在不同时期给予拉米夫定治疗72周,观察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安全性好,及早使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弄清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临终前不同时段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存活组的差别。方法检测并比较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组和105例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临终前四个不同时段119次的甲胎蛋白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组及死亡组在临终前21~40天、11~20天、6~10天和1~5天四个时段的甲胎蛋白水平(μg/L)分别为273.4±317.4、119.3±128.8、119.8±197.6、72.9±121.9和49.1±86.0;存活组与死亡组临终前四个时段比较,以及临终前1~5天时段分别与临终前11~20天时段或21~40天时段相比较,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00~0.034)。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临终前的四个时段,随着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程向终末期发展,AFP水平逐渐下降,到临终前下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病内科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68例病人中发生继发感染者61例(76.5%),其中33例出现2个以上部位感染。较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和胆道,感染率分别为45.5%、38.2%和33.8%;其他感染部位有泌尿道、口腔、上呼吸道、肠道、败血症,感染率分别为7.4%、5.8%、4.4%、2.9%和2.9%。真菌感染20例,占所有感染的29.4%。继发感染病人体温可表现为高热、低热或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可增高或正常。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发生继发性感染比率高,表现复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经验。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和血浆置换治疗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结果在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均出现过至少一种并发症,以感染最多见,感染又以自发性腹膜炎常见,其次为胆囊炎。另有肝性脑病1例,肾功能损害1例,低钠血症4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PTA均明显好转,生存出院。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和血浆置换,能挽救一些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 (Che)活性对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检测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Che活性 ,血清Che活性对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与急性乙型肝炎的鉴别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亚急性重型肝炎血清Che活性 ( 5 44 7.7± 2 75 9.2 )u/L ,急性肝炎血清Che活性为 110 73 .6± 2 911.7u/L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t =1.984,P =0 .0 0 0 )。鉴别亚急性重型肝炎与急性肝炎的血清Che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0 .915 ,显著大于标准参考线下面积 (P =0 .0 0 0 )。以血清Che活性≥ 75 48u/L诊断急性肝炎而排除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0 .883、0 .88和 0 .882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0 .95 8和 0 .710 ,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3 5 8和 0 .13 3。结论 血清Che活性测定对排除亚急性重型肝炎有比较可靠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HBV DNA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早、中、晚期患者HBV DNA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我院2004~2008年197例不同时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HBV DNA阳性情况,并统计早、中、晚期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的3个月死亡率,入院2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变化情况。结果早期HBV DNA阳性及阴性组3个月死亡率分别为34%、7.4%(P0.01);中期分别为48.8%、44.4%(P0.05);晚期分别为80.0%、76.9%(P0.05)。早期HBV DNA阳性及阴性组入院2周△MELD值分别为3.6±4.8、0.8±4.1(P=0.01);中期分别为1.5±4.2、1.1±6.5(P0.05);晚期分别为-1.6±7.3、-1.1±5.8(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HBV DNA阳性对预后有影响,但中、晚期HBV DNA阳性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好转组(n=26)和死亡组(n=23),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人血小板活化因子值,统计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结果: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85.71%(42/49),死亡组和好转组血清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ET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死亡组和好转组的血清PA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PA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AF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ET、PAF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P<0.05或0.01,OR=0.799、0.040、2.007),PTA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负相关(P<0.05,OR=0.015),其中以PAF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下降与肝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好转有密切关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与临床病情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PCR扩增前C/BCP区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3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BCP变异有18例,HB-VDNA平均水平为2.71×107copies/mL,未发生BCP变异者有12例,HBVDNA平均水平为5.35×106copies/mL,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测序结果显示HBV前C区nt1896G→A终止变异和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43.3%(13/30)和60%(18/3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分别为40%(12/30)和30%(9/30),两组BCP变异(nt1762A→T和1764G→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结论BCP变异可影响病毒复制,BCP变异可能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S)近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5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个月内生存60例(38.7%),死亡95例(61.3%);生存患者PTA(31.26±6.08%)、球蛋白(32.28±9.13g/l)明显高于死亡患者(26.11±9.76%和29.32±7.14g/l,P〈0.01和P〈0.05);生存患者TBIL(335.74±123.27μmol/L)、WBC(6.5±3.0×109/L)和中性粒细胞比值(64.42±14.59%)明显低于死亡患者(382.78±141.15μmol/L、8.8±5.4×109/L、71.63±11.37%,P〈0.05、P〈0.05、P〈0.01);中性粒细胞比值、球蛋白和PTA与生存密切相关。结论研究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情近期预后的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冠心病与血脂、载脂蛋白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住院的118例冠心病患和56例无严重疾病的健康疗养,进行人院时的首次血脂和载脂蛋白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