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麻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天麻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并评分,取大脑用红四氮唑染色后测定脑梗死灶面积和脑含水量,生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Na+-K+-ATP酶的活性.结果 天麻素能改善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缩小梗死面积,降低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内Na+-K+-ATP酶和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天麻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清除过多自由基和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用292,146和73 mg·kg-1的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灌胃10 d,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缺血3 h后再灌注3 h,分别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范围、脑指数、脑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取血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性.结果:3个剂量的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能够不同程度地缩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范围、降低脑指数、脑含水量和血清LDH活性,提高SOD活性并减轻光镜下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结论: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缺血前经侧脑室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PACAP,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测定脑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PACAP各组脑含水量、MDA及NO含量均明显降低,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醋柳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尼龙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醋柳黄酮对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醋柳黄酮3、15、30mg/kg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评分,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缩小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血清中CK、LDH的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升高血清中SOD的活性。结论:醋柳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麝香醒脑滴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麝香醒脑滴丸(Shexiang Xingnao dropping pills,SX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按 Bederson 的方法对 MCAO 再灌注0、4、8、22 h 时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测定脑梗死百分比、脑指数、脑含水量;检测血浆中血小板聚集率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HE 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XD(0.42、0.84 g·kg -1)对MCAO 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减少脑梗死百分比、脑含水量、脑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提高脑组织 SOD 和 LDH 活性,降低脑组织中 MDA 含量,减轻脑组织皮质神经元的损伤。结论SXD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0只♂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预适应组(MCAO+preconditioning)、后适应组(MCAO+postconditioning)和尼莫地平组(MCAO+nimodip-ine),每组10只大鼠。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缺陷评分,并取脑组织测量梗死体积。另取50只大鼠,分组、实验方法及步骤同上,术后取梗死侧脑组织做成匀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乳酸(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后适应能减少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改善其神经行为。脑组织匀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缺血后适应能降低脑组织中MDA和LA含量;升高SOD和GSH含量,与MCAO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增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 (Extractofastragalus,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氧化及线粒体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栓线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 (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EA对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 (LD)的影响;检测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的SOD、MDA含量及ATP酶活性的变化 ;电镜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EA对大鼠MCAO2h再灌注 24h后脑组织及其线粒体组分中SOD活性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大鼠脑组织和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MDA含量的增加,能抑制大鼠脑组织LD含量的增加; EA可明显提高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Na+,K+ ATPase,Ca2+,Mg2+ ATPase活性;电镜照片显示EA组能改善脑组织神经元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结构破坏情况。结论 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线粒体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秀侠 《安徽医药》2016,20(3):445-448
目的 研究水飞蓟宾(SIL)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112只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水飞蓟宾(100、200和400 mg·kg-1)预处理组和尼莫地平(32 mg·kg-1)预处理组,通过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6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及含水量;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200和400 mg·kg-1)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均明显减轻,凋亡指数显著降低;脑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PK,LDH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水分蓟宾400 mg·kg-1预处理组血清中T-AO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水分蓟宾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水分蓟宾能够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红景天苷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红景天苷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及脑梗死范围以及对脑缺血2h再灌注24h缺血脑组织能量物质ATP、葡萄糖无氧酵解产物以及体内自由基清除剂SOD、GSH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等生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4h腹腔注射Sal40,20,10mg.kg-1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障碍(P<0.05,P<0.01),减轻脑水肿(P<0.05,P<0.01)及缩小脑梗死范围(P<0.05)。同时Sal40,20,10mg.kg-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脑组织内SOD活性和GSH活力明显增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大鼠脑组织内ATP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脑组织内L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红景天苷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改善缺血脑组织能量代谢、降低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研究蒺藜皂苷 (TST)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TST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对脑组织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并观察了对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蒺藜皂苷大、中剂量能明显抑制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血清CK、LDH和NO的升高,并能明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同时能减轻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结论 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预处理对大鼠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R-IPC)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Cont)组、缺血/再灌注(I/R)组、R-IPC组、TMP组、R-IPC+TMP组。预处理时R-IPC组和R-IPC+TMP组每天R-IPC预处理1次,连续 3 d;TMP组和R-IPC+TMP组每天i.p. TMP 10 mg/kg 预处理1次,连续 3 d;末次预处理 24 h 后,制备Langendorff逆灌离体心脏并作I/R损伤模型;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IPC或TMP预处理24h后,大鼠心脏可有效对抗急性I/R损伤性的冠脉流出液中LDH、CPK活性以及梗死面积的增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上升和SOD、GSH—Px活性降低以及caspase-3活性和凋亡指数增加(P〈0.01),表现出延迟保护作用;R—IPC与TMP共同预处理24h后,诱发的延迟保护作用——在LDH、CPK活性与梗死面积等指标上,二者间表现为相互协同作用稍逊于SOD、GSH-Px、caspase-3活性和凋亡数等指标。结论:TMP预处理可有效增强R—IPC对大鼠心脏急性I/R损伤之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E)-3-(4-(2-(二甲氨基)乙氧基)-3-甲氧苯基)丙烯酸(DEAA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以奥扎格雷为阳性对照组,观察DEAAA各剂量组(30、18、10.8mg/kg)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脑含水量、脑梗死面积、脑组织生化指标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DEAAA(30、18mg/kg)可显著降低脑水肿程度,减少脑梗死面积(P〈0.05和P〈0.01vs缺血模型组),并增加MCAO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升高乳酸脱氢酶活力并且降低丙二醛水平(P〈0.05和P〈0.01vs缺血模型组),明显改善大鼠神经行为(P〈0.05和P〈0.01vs缺血模型组),改善脑组织神经细胞缺血后的病理改变。结论:DEAAA对脑缺血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脑组织抵抗缺氧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罗格列酮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升高SOD活性并降低NOS、MPO活性以及组织ICAM-1表达,同时能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罗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 β 七叶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方法 大鼠缺血前分别给予 β 七叶皂苷 15 ,30 ,6 0mg·kg- 1,ig ,7d ,末次给药 1h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断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缺血 2h ,再灌注 2 2h ,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和脑梗死范围 ;用伊文思兰法测定脑缺血 2h再灌 3h后对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分析及免疫印迹的方法测定大脑缺血区白介素 8(IL 8)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核因子 κB(NF κB)的表达。结果 β 七叶皂苷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 ,改善神经功能症状 ,其脑内IL 8,TNF α的活性显著降低 ,NF κB的表达显著减少 ,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 β 七叶皂苷通过抑制炎性物质的表达和释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异氟烷对心肌保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1MAC异氟烷组(F组)、H/R+1MAC异氟烷+15μmol/LSB203580组(SB组)、H/R+1MAC异氟烷组+20μmol/L PD98059组(PD组)和H/R+1MAC异氟烷+10mmol/L SP600125(SP组)。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LDH活力与cTnI含量,心肌细胞匀浆后测定SOD活力与MDA含量;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特性及形态的变化。结果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各组的SOD下降(P<0.05),LDH、MDA、cTnI升高(P>0.05),与F组比较,SB、PD、SP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降低(P<0.05)。结论异氟烷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附注射液后处理组(SF/IPO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检测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光镜下见肺组织病变明显加重,肺组织W/D明显增加,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SF/IPO组及IPO组肺组织病变减轻,肺组织W/D明显降低,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MDA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IPO组比较,以SF/IPO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后处理对大鼠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经典的缺血后处理比较,是一种更有效的更适合临床应用的减轻再灌注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苦碟子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和苦碟子保护组(KD)。观察神经功能学评分,形态学观察(光镜和电镜),如脑梗塞面积(HE染色)及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缺血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减轻形态结构损伤,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δ阿片受体激活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培养的SD大鼠乳鼠的心肌细胞,建立H/R损伤模型,检测指标包括:(1)心肌细胞形态;(2)心肌细胞存活率;(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4)丙二醛(MDA)含量;(5)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模型组缺氧后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复氧30min后进一步下降,各个时间点细胞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LDH活性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氧60min后各指标逐渐趋于正常状态;DADLE 1μmaol/L组细胞存活率升高,LDH活性降低,MDA含量逐渐趋于正常,SOD活性逐渐回升,表明经DADLE干预后,心肌细胞抗损伤能力加强,发生损伤的程度减轻;δ阿片受体抑制剂纳曲吲哚10μmol/L抑制DADLE的保护作用。结论:DADLE通过δ阿片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Many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aldehyd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ular oxidative injury and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mediated detoxification of reactive aldehydes is thought as an endogenous protective mechanism against cell injury.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whether Alda-1, a newly identified ALDH2 activator, was able to protect brain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clearance of reactive aldehydes. In a rat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farct volume, cellular apoptosis, mortality, ALDH2 activit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contents of 4-hydroxy-2-nonenal (4-HNE),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schemia/reperfusion treatment led to increase in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infarct volume, cellular apoptosis, and mortality accompanied by the elevated levels of reactive aldehydes (4-HNE and MD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ALDH2 activit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lda-1 treatment at both dosages (15 mg/kg?×?2 or 50 mg/kg?×?2, i.g.) was able to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ALDH2 and de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aldehydes concomitant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rain injury (decrease in infarct volume, cellular apoptosis, and mortality)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crease in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However, Alda-1 treatment did not affect ALDH2 protein expres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lda-1 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related to ALDH2 activation and clearance of reactive aldehy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