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Paget‘s病(Paget‘sdisease)系成年后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病,是以骨重建增加,,骨肥大、骨结构异常,致骨痛和畸形为特点。其发病有明显的区域性,欧美一些国家发病率较高,亚洲较低,我国罕见,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将1例较为完整的Paget‘s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方法选取2010-03-2012-03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MRI检查进行总结。结果本组诊断的60例浸润性导管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4例,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6例均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星芒状、毛刺样改变,病灶信号不均匀。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采取MRI诊断更具有高分辨力、高敏感度、快速明显的强化特点,影像学显示清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的表现,以提高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六安市中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术前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ILC、IDC的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患者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ILC患者6例,表现为结构紊乱扭曲、不对称性致密影4例(66.67%),肿块伴有毛刺、边缘浸润2例(33.33%)。IDC患者37例,表现为肿块伴有毛刺、边缘浸润者17例(45.95%),肿块边界清晰者3例(8.10%),肿块伴有钙化者13例(35.13%),单纯钙化者2例(5.40%),不对称性致密影1例(2.70%),误诊为可疑结节者1例(2.70%)。LIC与IDC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7,P=0.007)。结论 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提高ILC与ID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70岁。主因外阴部皮疹 ,伴瘙痒 2年就诊。患者于 2年前出现外阴部红斑丘疹 ,伴糜烂渗出 ,剧烈瘙痒 ,诊断为“外阴湿疹”。外用“皮康霜”、“皮炎平”、“派瑞松”等多种药物治疗 ,并加用口服药物 ,均不能减轻瘙痒和皮疹 ,皮损缓慢扩大。皮肤科情况 :右侧外阴上部阴毛处可见一约 5cm× 4cm浸润性红斑 ,表面潮湿 ,轻度糜烂 ,无明显渗出 ,边界清 ,双侧腹股沟未及淋巴结 ,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可见分散的巢状Paget细胞 ,核大有异形性 ,病理诊断为Paget病。患者全身检查未发现内脏肿瘤。讨论 乳房外Paget病是发生在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诊断为乳腺癌并接受NAC治疗的患者109例;其中,ILC患者42例(A组),IDC患者67例(B组)。比较两组接受NAC治疗后的有效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及保乳率。结果 NAC治疗后,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83.6%vs.81.0%)(P<0.05)。A组患者在接受NAC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19.0%vs.16.4%)(P<0.05)。NAC治疗后,A组保乳率低于B组(42.9%vs.47.8%)(P<0.05)。结论 NAC治疗后IDC患者较ILC患者有效率高、保乳率高,但病理完全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检查的表现特征,探讨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钼靶检查的X线表现特征。结果 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直接征象为单发肿块影、结构紊乱、单纯钙化型,其中单发肿块者边缘毛刺征23例,分叶征16例,肿块伴异常钙化18例;结构紊乱伴钙化6例,单纯腺体结构紊乱4例;单纯钙化6例。间接征象中酒窝征4例,橘皮征5例,血管相3例,导管征1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0例,乳头凹陷征2例。结论 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结果 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9例,结节型20例,囊实型1例;分叶征29例,毛刺征4例.肿块形状:不规则形26例,圆形18例,卵圆形6例;边缘:不规整33例,规整15例,浅分叶2例;内部回声:低回声49例,等回声1例;钙化:有39例,无11例;后方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淋巴结转移:有20例,无30例;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有40例,无10例.结论 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性声像图的分析,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患病部位为左侧乳房的患者有12例,患病位置为右侧乳房的患者有8例;20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肿块部位在外上象限,5例患者的肿块部位在内上象限,5例患者的肿块部位在外下象限,2例患者的肿块部位在内下象限,1例患者的肿块部位在乳头的前方。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超声声像图上有特征性表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各型乳腺癌最多见的一种,约占乳腺癌总数的50%-80%。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方法对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35例导管内癌患者(乳腺导管内癌组)在钼靶X线的图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有145例(51.8%)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其中出现钙化的患者有127例(45.4%)出现肿块,出现钙化但是没有出现肿块的有18例(6.4%);乳腺导管内癌组中有29例(82.9%)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其中有6例(17.1%)出现钙化肿块,23例(65.7%)出现钙化但没有出现肿块。乳腺导管内癌组出现钙化及钙化无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钙化伴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内癌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分析,能够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癌的诊断,对提高各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超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病例86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彩超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86例患者中经彩超检查得知恶性肿瘤者70例,良性肿瘤者16例。恶性与良性肿瘤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在采用彩超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在出现乳腺肿块不规则,大小在2cm×1.5cm左右,内部呈现出明显的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合并有钙化,硬度较硬腋窝淋巴结发生明显肿大,淋巴门结构不是十分的清晰,应对恶性肿块予以怀疑。 相似文献
15.
16.
17.
2007年7月~2008年1月.对我院临床确诊并经手术证实的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采用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钼靶X线检查以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出率(P〈0.05)。结论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检查结果敏感性高,患者受到的辐射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mi-1及Her-2、ER、P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表达情况。结果 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29例(48.3%),30例乳腺增生症中Bmi-1蛋白高表达6例(2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ER、PR等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Bmi-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提示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占45.00%(27/6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ER、PR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