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鼠附睾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成功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附睾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为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ADSC,进行体外培养、连续传代,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表面标记。结果ADSC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增殖活跃,传代稳定,Vimentin、CD105表达阳性,α-SMA、CD31不表达。结论大鼠ADSC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便捷的分离培养方法能为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比较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方法分离人的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并与诱导培养比较细胞的分化潜能进行比较。③结果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当的生物学特性,且在增殖能力方面优于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④结论人脂肪组织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观测表型及表达特异性蛋白与多向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取人脂肪组织,机械法与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活力,免疫细胞化学和FCM检测其标志蛋白。第9代ADSCs向成脂、成软骨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原代细胞贴壁后多呈多角形,传代后呈均一梭形。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DSCs不表达CK19,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90、CD44、CD73均高表达,CD45+34+11b+19+DR为0.48%。第9代ADSCs诱导培养后分别出现脂肪、软骨、骨细胞特征性染色阳性。结论酶消化法可有效分离ADSCs,第9代生长状态好,仍保持良好干性,经诱导可多向分化,表明ADSCs可作为良好的细胞治疗或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且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带血(HUCB)中所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取脐带血,肝素抗凝,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低糖DMEM培养获得贴壁细胞层。与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结果: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与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似纤维状细胞形态并表达与MSCs相关的抗原(CD13,CD44,CD71,CD166),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胎儿肝脏非实质间充质干细胞(nonparenchy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P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人胎儿NPMSCs,用显微摄相、MTT和图像分析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其表型.结果每个胎儿肝脏可获得(10 000±2 000)个贴壁细胞,但其中常混有5%~10%的其它肝非实质细胞,可见5~10个高速增生的细胞集落.原代和传代培养均生长缓慢,按1分3传代,传1代需8~10 d,细胞经传代后逐渐纯化,传10代后可达到109个细胞.NPMSCs不表达CD34,而表达CD166.传代NPMSCs表达微量AFP,不表达ALB.结论肝非实质细胞中含有NPMSCs,可成为种子细胞.传代培养NPMSCs在普通培养条件下不向肝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HAFMSCs),观察生物学特性,并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方法 采用改良两步法分离培养HAFMSCs,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CD73,CD90,HLA-ABC,HLA-DR等的表达.RT-PCR法分析细胞中OCT-4,Nanog mRNA水平的表达.用成脂、成骨、内皮细胞培养基对HAFMSCs进行诱导,并分别采用油红O,Yon Kossa染色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分化能力.结果 羊水细胞于2-3d开始贴壁,10-15d形成细胞集落.传至第3代HAFMSCs呈旋涡状排列,生长曲线呈S形.FACS检测显示CD29,CD44,CD73,CD90,HLA-ABC表达阳性,CD34,CD45,HLA-DR表达阴性,RT-PCR法检测显示HAFMSCs中OCT-4、Nanog mRNA的表达阳性.成脂、成骨诱导21d后油红O、Von Kossa染色阳性,成内皮细胞诱导4周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WF抗体表达阳性.结论 成功分离培养出HAFMSCs,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干细胞主要是骨髓源性间
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尽管 BMSCs有着极强的成骨潜能,但仍然存在数
量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阻碍其临床应用进程。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DSCs)同样可以进行成骨分化,且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培养、低免疫原性等优点。但到目前为止,关
于 ADSCs治疗 PMOP的研究较少。为解决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探索 ADSCs在 PMOP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该综述总
结了近10年发表的关于 ADSCs与 PMOP关系的文献,详细阐述了 ADSCs应用于 PMOP的有效性,ADSCs成骨分化
的潜能及诱导因素,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等问题,以期为促进 ADSCs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特性。初步探讨其体外成骨过程中出现成脂现象的原因及机制。方法 : 剖宫产手术获得腹部皮下脂肪,0.15%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行MTT细胞增殖实验绘制增殖曲线,使用流式细胞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行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通过RT PCR技术检测成骨成脂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2(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2,PPARγ 2)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 : 通过分离培养,获得了大量旋涡状生长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显示细胞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鉴定结果显示,CD29、CD73、CD105、CD166高表达,CD31、CD34、CD45、HLA DR低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与之相符。hADSCs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同时伴有成脂发生。RT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成脂诱导组PPARγ 2 mRNA有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成骨诱导组骨桥蛋白,PPARγ 2 mRNA均有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hADSCs简单可靠的方法。获得的细胞具有贴壁生长、增殖活性强、干细胞表型以及多向分化等特征。hADSCs体外成骨过程中,三酰甘油的形成对成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向肝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Ⅰ消化离心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SCs),原代培养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13(Cluster differentiation13,CD13)、CD73、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的表达,采用诱导培养基将hADSCs向成脂及成骨方向诱导.采用两阶段细胞因子诱导法诱导hADSCs,并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及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相关基因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抗体(cytokeratin18,CK18)、细胞角蛋白19抗体(cytokeratin19,CK19)等在肝脏样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糖元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检测肝脏样细胞糖原合成情况.结果 用消化离心法获取的hADSCs大小均匀,呈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体外能长期培养存活,并保持不分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ADSCs高表达CD13、CD73,低表达CD34、CD45及HLA-DR;hADSCs体外可被诱导成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hADSCs经成肝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多角形的肝脏样细胞,这些肝脏样细胞高表达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AFP、CY3P4等基因,并表达肝细胞相关性蛋白HepPa r-1、AFP、CK18、CK19.PAS染色显示肝脏样细胞胞质呈红色表现.结论 利用消化离心法在体外成功构建了人原代脂肪干细胞系,可长期存活,反复传代,经诱导后可转化为有功能的肝脏样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低速旋转-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使用含10%FBS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结果从羊膜分离的hAMSCs数为(6.72±1.21)×10^7/份(n=12),所分离的kAMSCs明显表达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不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CK19,高表达CD29和CD44。培养10天hAMSCs数量可增殖167倍。结论建立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hAMSCs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生物学特性,并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酶消化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足月胎盘底蜕膜中获取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和生长特点;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CD29、CD44、CD73、CD90、CD34、CD45、CD14)的表达;在特定诱导条件下,使其向成骨、成脂、成软骨方向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人足月胎盘底蜕膜中分离的MSCs呈克隆样生长,形态类似于骨髓MSCs,传代后细胞增殖迅速,细胞倍增时间为(2.21±0.21)d;大于70%的细胞处于静止期(G0/G1期),阳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不表达CD34、CD45、CD14;经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均呈阳性表现。结论胎盘底蜕膜中含有丰富的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希望成为另一新颖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体外培养人BMMSCs,并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前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以鉴定细胞类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确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分离培养的BMMSCs有克隆增殖能力。诱导后,分化细胞呈现典型神经元的表型,且免疫荧光染色呈NSE阳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诱导前BMMSCs的增殖指数(PI)较高,细胞增殖活跃。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分化细胞的PI显著降低(P<0.01),细胞增殖发生抑制,而分化阶段各期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MSCs可以在体外增殖扩增,并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能较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一个高效分离和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方法 抽取人胸椎骨髓标本,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MSCs,体外扩增后传代,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13、CD29、HLA-2、CD34、CD45和HLA-DR。在地塞米松、左旋VitC、b-磷酸甘油、FK506作用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在TGF-beta 3、重组人胰岛素、丙酮酸钠、亚硒酸等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在地塞米松、IBMX、吲哚美辛的作用下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在VEGF、bFGF作用下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结果 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CD29,HLA-2阳性,CD34、CD45 和HLA-DR阴性。经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呈现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结论 该方法能从人骨髓中高效分离和扩增MSCs,能成功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USCs).方法:收集3名健康成人新鲜尿液,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细胞.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对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情况,采用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钙结节和脂质的形成以验证细胞成骨和成脂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快速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运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分离的表皮片经表皮干细胞培养基(ESCM)悬浮,接种于IV型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中,37℃、5%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内静置培养10min,留用贴壁细胞;Ⅳ型胶原黏附、分离并富集后继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及克隆维持时间;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以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培养24h后细胞呈克隆状生长;所分离、培养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角质形成细胞,且克隆维持时间较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细胞β1整合素及Kl9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运用Ⅳ型胶原黏附结合ESCM培养可以实现人成体表皮干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 及GlyA 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源细胞体外传35代,超过92%的细胞仍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0 h;细胞的主要表型一直保持为:Flk1 、CD34-、CD45-、CD31-、GlyA-、vWF-、HLAⅠ类抗原-及HLA-DR-;该单克隆源扩增细胞体外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肝上皮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该脂肪源单克隆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极有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一些遗传及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早期胚胎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加以鉴定。 方法:将胚龄5~6周的胚胎组织经0.25%胰蛋白酶消化7~10 min后获得分离细胞悬液,MSCs培养基纯化贴壁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特征,MTT法和碘化丙啶(PI)标记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条件培养液诱导法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 结果:采用组织消化法从人早期胚胎组织中分离获得MSCs,表面标志CD29、CD44、CD73、CD105、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45和HLA-DR为阴性表达;细胞倍增时间为23 h;细胞在成脂诱导条件下可见脂滴形成,成骨诱导2周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类骨结节区呈棕黑色(活性明显增强),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盐沉积。结论:人早期胚胎源性MSCs与成体MSCs表型一致,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