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与甲泼尼龙对体外循环(CPB)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于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组麻醉和CPB方法相同,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2×104 U·kg-1,甲泼尼龙组给予甲泼尼龙2.5 mg·kg-1,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CPB开始后1 h(T2),CPB结束后1 h(T3)、6 h(T4)、24 h(T5)及48 h(T6)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记录比较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等。结果与T1时比较,三组血清中IL-6、TNF-α浓度在T2~T5时均增加(P<0.05),T6时与T1时无明显差异(P>0.05);IL-10浓度在T2~T4时增高(P<0.05),T5、T6时降至T1时水平。T2~T5时,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组IL-6、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T4时的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乌司他丁组和甲泼尼龙组各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泼尼龙组和乌司他丁组术后发热日数、ICU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甲泼尼龙组和乌司他丁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甲泼尼龙均可以抑制CPB患者IL-6、TNF-α的产生并促进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抗炎反应平衡,两者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60例CSM患者(A组),均接受颈前路减压手术及相应的对症治疗,于术前、术后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并与10例健康人(B组)对照.结果 A组术后3d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A组术前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d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治疗CSM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参与CSM形成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探讨静脉注射曲马朵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曲马朵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切皮之前5min,给予患者曲马朵1.5mg/kg,术中持续0.5mg·kg^-1·h^-1“泵人曲马朵。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检测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4h(T2)、术后第2天早晨7:00(L3)患者血糖、胰岛素、白介素4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结果与T0比较,TI、T2和L3时血糖、胰岛素、IL-6、TNF-α浓度均升高(均P〈0.05),胰岛素敏感性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Tl、T2、T2时T组血浆血糖、胰岛素、IL-6、TNF-α仪浓度均较低(均P〈0.05),胰岛素敏感性均较高(均P〈0.05)。结论曲马朵可通过降低血浆TNF-α、IL-6的水平从而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围术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OFR)代谢物丙二醛(MDA)、TNF-α、IL-6、IL-8以及一氧化氮(NO)的影喻。方法将60例单侧下肢手术伴有缺血-再灌注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U组于上止血带前15min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按6000u/kg,松止血带前5min再次静滴6000u/kg;C组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相同时间静脉注射。于上止血带前(TI)、松止血带后5min(T2)、15min(T3)和30min(T4)抽取术侧股静脉血,测定TNF—α、IL-6、IL-8、MDA、NO浓度。结果C组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8、MDA含量较T1时显著增加(P〈0.01),U组仅L时较T。时增加(P〈0.05),U组T2、T3、L时TNF—α、IL-6、IL-8、MDA含量较C组低(P〈0.05),血浆NO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OFR代谢物MDA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志强  于建设  龚玉华  温再和 《河北医药》2009,31(22):3033-3035
目的探讨使用白细胞(WBC)滤器对大出血手术患者在行自体血回收时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预计大出血手术需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WBC滤除组(T组),每组12例。C组不使用WBC过滤器,T组于泵后串联一个WBC过滤器,分别于自体血回输前即刻、回输后30min、60min、6h、12h抽取动脉血3ml,检测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PM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浓度、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顺应性(CL)。结果与C组比较,T组于自体血回输后各时点WBC和PMN计数降低,血浆NE、MDA浓度和RI降低,血浆SOD活性升高,血浆TNF-α、IL-6、IL-8浓度降低(P〈0.05);T组CL高于C组。结论滤除WBC的自体回收血可减轻自体血回输时对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脑损伤与炎症反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脑损伤的可能机制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24例在体外循环下(CPB)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T1)、复温至36℃(他)、CPB后30min(T3)、CPB后4h(T4)抽取颈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自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用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CPB前两组患儿血浆Sl0013蛋白和NSE浓度以及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IL—10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各时点,UTI组患儿血浆S100β蛋白,NSE,TNF-α、IL-6及IL-8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UTI组患儿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下心内直视术对脑有一定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CPB期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与正常潮气量单肺通气对肺癌手术患者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PEEP组(L组)和正常潮气量单肺通气组(N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60 min时(T2)、单肺通气90 min时(T3)、术毕双肺通气60 min时(T4)、术后1 d(T5)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T1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浆TNF-α, IL-6, IL-8及IL-10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L组TNF-α, IL-6, IL-8在T2、T3、T4、T5时间点均明显低于N组(P〈0.05);L组血浆IL-10在T2、T3、T4、T5时间点明显高于N 组(P〈0.05)。结论与正常潮气量单肺通气相比,采用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可明显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该药能否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方法 选择40例在颈丛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0~6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D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8μg/kg负荷剂量10 min静脉输注完,后以0.3~0.6 μg/(kg·h)的输注速度持续静脉输注;C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两组分别于麻醉前10 min(T0)、切皮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 (T4)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与T0点相比,对照组在T1、T2时点MAP和HR显著升高(P<0.05),T1~T4时点血糖显著升高(P<0.05),T1~T3时点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升高(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辅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可有效降低围术期血糖、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炎性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3ml溶解稀释),C组静注生理盐水3 ml.记录术后1、2、6、12h安静平卧和翻身运动时疼痛VAS评分.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h (T2)、术后12h (T3)4个时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IL-6、IL-10和TNF-α浓度.同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静脉血中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 2-M)的含量.结果 P组术后1、2、6、12 h安静与运动状态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点比较,P组和C组T1、T2、T3时的IL-6、IL-10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 0.05).P组T1、T2、T3的IL-6、TNF-α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的肾功能指标值(肌酐、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作为新一代的解热消炎镇痛药在镇痛、抗炎上有较为确切的作用,且对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老年人的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
朱小兵  刘志群  吴论 《河北医药》2014,(18):2742-2744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单肺通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组(V组)和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组(I组),每组12只。采用大潮气量(V=20 ml/kg,50次/min)单肺通气2 h建立右肺单肺通气大鼠模型。单肺通气前10 min,C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4 ml;V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6μg·kg-1·h^-1(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4 ml);I组采用自制装置氧气驱动经10 min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0.1μg/kg+0.9%氯化钠溶液4 ml,氧流量为2-4 L/min;于给药前(T0)、单肺通气120 min(T1)、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浓度,于T3时处死大鼠,采集右肺匀浆后测定肺组织TNF-α、IL-6和IL-10的含量,左肺测定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T0比较,3组T1和T2时血浆TNF-α、IL-6、IL-10的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V组和I组T1、T2时血浆TNF-α、IL-6的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W/D降低(P〈0.05);V组和I组各时点血浆和肺组织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I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雾化吸入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单肺通气大鼠导致的炎性反应,与静脉注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急性肺损伤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伤后2h内入院的急性肺损伤25例,抽取伤后2 h、4 h、8 h、12 h、24 h、48 h、72 h血液,对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进行检测,16例经早期、小剂量、短期内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入院即开始予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2 mg/(kg.d),3 d后再逐渐减量至伤后7 d停用,激素组],9例未应用甲泼尼龙及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检测比较各水平的变化。结果 IL-6、IL-8在肺损伤后48 h达高峰,TNF-α在肺损伤后24 h达高峰,激素组上述各炎症指标在肺损伤12 h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与血清IL-6、IL-8和TNF-α有关,早期、小剂量、短期内应用甲泼尼龙有助于减少炎性递质释放,改善因炎症性反应而引起的肺换气功能障碍,防止肺进一步损伤,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梁治  戚翔  付征  韩建民 《河北医药》2012,34(11):1616-16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15例。U组麻醉诱导后恒速输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后,再以1000U.kg-1.h-1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即刻(T1)、旁路血管开放时(T2)、术毕(T3)、术后8h(T4)监测MPAP、PCWP、SVO2、PVR等指标并计算出P(A-a)DO2、RI、QS/QT、VD/VT、Raw、PVR及CL等指标。并于相同时间点及术后24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结果与T1比较,2组在T3,T4时P(A-a)DO2、RI、Raw升高,T2~4时PVR升高、CL降低,在T2,T3时IL-6、CD11b/CD18表达升高,T2~5时TNF-α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在T3~4时P(A-a)DO2、RI、PVR降低,在T2~4时VD/VT、OI降低;在T2时CL升高(P<0.05或<0.01),U组在T3时IL-6、IL-10浓度降低,T2~5时TNF-α浓度和CD11b/CD18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OP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升高,减轻肺损伤,达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脓毒症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HES组,患者入室后1h内按20mL.kg-1输入HES;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1h内输入等量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完药品后(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Ⅱ组T0、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6%HES130/0.4能抑制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IL-1β、IL-6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探讨甲基泼尼松龙(MP)、罗格列酮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对脊髓损伤的疗效差别。方法参照动脉瘤夹压迫法制作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脊髓损伤后生理盐水注射组、MP注射组、罗格列酮注射组、MP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组。于伤后3、7、14、21、28d行神经功能评分,RT-PCR检测脊髓损伤12、24h、3、7、14、21、28d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伤后24h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伤后各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上,两药联合应用组较其他各组显著增高(P<0.01),伤后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方面,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后炎性因子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脊髓损伤24h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两药联合应用组表现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MP及罗格列酮治疗均有效,二者合用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肖刚  顾连兵  万梅方  辜晓岚 《中国医药》2014,9(11):1591-1595
目的 评估单肺通气不同时机使用乌司他丁对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观察2012年3-10月江苏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胸部CT检查肺组织无明显异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A、B组分别在单肺通气开始和结束时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 kU/kg(0.9%氯化钠注射液水稀释到50 ml,10 min静脉滴注完),C组术中未使用乌司他丁.3组分别在麻醉前(T0)、单肺通气开始(T1)、单肺通气1h(T2)、单肺通气结束(T3)、手术结束(T4)、术后2h (T5)行血气分析,并于T0、T2~T5抽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浓度.结果 A组在T2、T3时点动脉血率分压(PaO2)明显高于C组[(215 ±66)、(256±78) mmHg比(129±39)、(183±57) mmHg(1mmHg=0.133 kPa),P<0.05].C组TNF-α、内皮素1浓度从单肺通气开始后逐渐升高,在T5时点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105)ng/L比(167±65) ng/L,(176±87) ng/L比(76±20) ng/L,P<0.01];而B组TNF-α、内皮素1浓度在T4时点较T3时点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94) ng/L比(316±109) ng/L,(124±70) ng/L比(140±57) ng/L,P<0.05],但仍高于T0时的浓度[(162±57) ng/L、(74±15)ng/L].A组TNF-α、内皮素1浓度在T2~T5各时点均明显低于C组;B组在T5时TNF-α、内皮素1也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78) ng/L比(384±105) ng/L,(117 ±69) ng/L比(176-87) ng/L,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改善单肺通气中肺组织的氧合,对单肺通气术后的TNF-α、内皮素1升高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单肺通气术后肺功能更快地恢复,尤其是单肺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是否能抑制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防止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组(B组)和失血性休克丹参治疗组(C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采用化学反应法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血清IL-1β、IL-6、TNF-α及MDA浓度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均<0.01),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而丹参治疗组与失血性休克组比较,血清IL-1β、IL-6、TNF-α及MDA浓度显著降低(P均<0.05),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有效抑制失血性休克后早期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SOD的活性,从而抑制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血管开通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即刻、术后12、24h,血浆TNF-α、IL-6;IL-10的变化,比较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灌注前急诊介入组患者TNF-0L、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IL-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12、24h急诊介入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10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P〈0.05)。急诊介入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2h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升幅(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后致炎细胞因子较抗炎细胞因子增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颅脑手术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及对围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C组和F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mL(F组)或安慰剂(C组)10mL.记录术后2、24、48 h的镇痛评分(VAS值).在麻醉开始前(T1)、手术2 h(T2)、术毕(T3)及术后24 h(T4)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含量.记录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和手术输液量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结果:(1)术后2 h和24 h的VAS评分F组均较C组明显减低(P<0.05).(2)F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3)与T1比较,2组T2、T3时点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T2时点达高峰;与C组比较,F组T2~T4时点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2组T2~T4时点血清IL-6、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T3时点达高峰;与C组比较,F组T2~T4时点血清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术前预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具有确切的超前镇痛作用,并能降低颅脑手术围手术期应激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2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定量法检测高血压脑出血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d、3d、7d、14 d五个时间段和对照组血浆TNF-α、IL-6的表达,比较两组血浆中TNF-α和IL-6含量;用CT测量高血压脑出血组水肿体积.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组血浆中IL-6、TNF-α的含量与血肿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浆TNF-α和IL-6含量分别为(15.62±9.49)μg/L、(67.47±6.31)ng/L,均高于对照组的(8.28±3.36) μg/L、(31.02 ±3.51 )ng/L(t=9.17、64.28,均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与血肿周围体积均呈明显正相关(r =0.934,P =0.02;r =0.922,P =0.026).结论 血浆TNF-α、IL-6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表达水平上调,TNF--α、IL-6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Ⅰ组)、尼可地尔延迟处理组(Ⅱ组)、尼可地尔早期处理组(Ⅲ组),每组20例。Ⅱ组在术前24h用尼可地尔20mg静滴。Ⅲ组在麻醉诱导后用尼可地尔20mg静滴。在阻断主动脉即刻(T0)、开放主动脉15min(T1)、30min(T2)、60min(T3)、90min(T4)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TNF-α、IL-6,并记录心脏复跳方式和心脏复跳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阻断主动脉即刻和开放主动脉后30min取右房肌肉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Ⅱ、Ⅲ组cTnI、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Ⅰ组,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小于Ⅰ组。Ⅱ组患者在T3、T4时刻与Ⅲ组患者同时值比较:cTnI、TNF—α、IL-6含量降低,心肌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小于Ⅲ组。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处理方式的保护作用优于早期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