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 《中外医疗》2013,32(14):30-3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发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该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扫描,并根据患者有无脑微出血分为两组,监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高血脂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部位进行相应的统计。结果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CMBs患者为28例,无并发CMBs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脑微出血的部位多位于丘脑。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s与患者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有关,并且多发于患者丘脑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和非脑微出血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探讨相关因素.结果 脑微出血组年龄、既往卒中史、脑白质疏松(LA)、腔隙性梗死(LI)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微出血组(P<0.05);脑微出血组各项MMSE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LA、LI等,且脑微出血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损害,临床实践中要采取措施合理进行高危因素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疏松虽为无临床症状的脑小血管病,但它们与脑卒中、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多种疾病均有关。找到即能评估临床获益,又能预测潜在的风险指标至关重要。本文就脑微出血、脑白质疏松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微出血的一般情况,分析其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脑梗死、防止脑出血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SWI检测,观察其微出血情况,根据有无脑微出血而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脂、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白质疏松症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 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低于无出血组,微出血组患者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的人数较无出血组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等情况,临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时要注意以上危险因素,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后复发性卒中进行研究,探讨伴有脑微出血的患者出现卒中复发的时间规律,为该类患者的二级预防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413例患者。根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无脑微出血组(n=172),脑微出血组(n=241)。脑微出血按数目分为无、轻度(132例)、中度(79例)、重度(30例)。根据脑微出血分布位置分为脑叶组、深部组及混合组。随访2年,分析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及出血性复发之间的差异性,并分析不同程度及位置的脑微出血对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 413例患者在随访2年内有75例(18.16%)患者出现卒中复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复发分别为62例(15.01%)、13例(3.15%)。脑微出血组高血压及缺血性卒中复发比例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脑微出血组2年累积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Log-Rank=0.001)。多元COX回归显示脑微出血(RR=2.09, 95%CI:1.21~3.60)是脑梗死后卒...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经磁敏感加权成
像(SWI)检查显示为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睡眠多导图(PSG)检查,比较非OSAHS患者和OSAHS患者脑微出血的临
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入选49名患者,其中脑梗死合并OSAHS者27人(55.1%),脑梗死未合并OSAHS组22人(44.9%)。危
险因素比较显示OSAHS组高血压、吸烟史和既往卒中史明显高于非OSAHS组,而且临床下卒中OSAHS组为37.0%(10/27),
非OSAHS组为9.0%(2/22)。影像学研究显示OSAHS组微出血病灶77.8%分布在皮质-皮质下区,55.6%在基底节区,幕下区为
25.9%;非OSAHS组皮质-皮质下区为50.0%、基底节区为40.9%、幕下区为50.0%,(P<0.05);脑梗死病因分型分析显示OSAHS
组40.7%患者合并脑白质疏松,48.1%的患者为≥2个病因,而非OSAHS组合并脑白质疏松为13.6%,≥2个病因的为18.2%(P<
0.05)。结论OSAHS可能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合并OSAHS者的脑微出血病灶更多、更广,病因更复杂,卒中再发
几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发生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新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进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扫描,根据有无CMB分为SWI(+)组和SWI(-)组,记录患者年龄及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高血脂、脑白质疏松症发生情况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CMB的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 48例中,SWI(+)组30例,SWI(-)组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B的发生部位以基底节、丘脑为主。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年龄、脑白质疏松症有关。脑梗死合并CMB多发生于基底节、丘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危险因素及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0例,根据脑磁敏感成像(SWI)分为脑微出血组(CMBs组)29例和非脑微出血组(N-CMBs组)41例,收集2组资料,分析CMBs的危险因素,同时用MoCA和MMSE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均是CMBs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CMBs组与N-CMBs组之间MoCA、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认知功能与CMBs的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MoCA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89,P < 0.05);MMSE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726,P < 0.05)。结论CMBs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CMBs数目越多认知损害越重;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CMB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信全 《医学综述》2013,19(8):1510-15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观察,将其中有微出血灶者51例作为试验组,73例未发现有微血灶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汪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50-15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5月-2007年9月查出的455例脑白质疏松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男性占66.60%,60岁以上占70.99%,吸烟者占66.37%,饮酒者占36.70%;伴随高血压病者占80.66%,糖尿病占15.16%,脑血管病占76.70%;步态异常占58.02%,尿失禁占34.73%,痴呆占8.57%,人格改变占36.26%,癫痫占7.47%,抑郁占39.12%;无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占33.41%。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有明显关联,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卒中病史和高血压可以作为预测脑白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曹小丽  覃秋燕  龙晓弘 《重庆医学》2021,50(8):1328-1331,133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脑微出血和非脑微出血组,采用脑微出血解剖量表记录病灶分布情况,分析两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脑白质病变(WML)分级和其他可能影响脑微出血发生的因素.结果 198例AIS患者中89例(44.9%)存在脑微出血.脑微出血组患高血压、吸烟、饮酒比例、三酰甘油(TG)、肌酐、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非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60,95%CI:1.02~6.55)、肌酐(OR=1.03,95%CI:1.01~1.05)、Hcy(OR=1.09,95%CI:1.15~1.44)、Cys-C(OR=6.03,95%CI:1.17~31.02)和WML分级(OR=1.26,95%CI:1.12~1.43)为AIS合并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和与WML分级有相关性(r=0.48,P<0.001).结论 应针对AIS伴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曹小丽  覃秋燕  龙晓弘 《重庆医学》2021,50(8):1328-1331,133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脑微出血和非脑微出血组,采用脑微出血解剖量表记录病灶分布情况,分析两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脑白质病变(WML)分级和其他可能影响脑微出血发生的因素.结果 198例AIS患者中89例(44.9%)存在脑微出血.脑微出血组患高血压、吸烟、饮酒比例、三酰甘油(TG)、肌酐、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非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60,95%CI:1.02~6.55)、肌酐(OR=1.03,95%CI:1.01~1.05)、Hcy(OR=1.09,95%CI:1.15~1.44)、Cys-C(OR=6.03,95%CI:1.17~31.02)和WML分级(OR=1.26,95%CI:1.12~1.43)为AIS合并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和与WML分级有相关性(r=0.48,P<0.001).结论 应针对AIS伴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0例脑CT或MRI检查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观察组)和70例脑CT或MRI正常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特点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及Crouse积分。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4%,内膜粗糙发生率为30%,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者占25%,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3%,Crouse积分460.3;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5.7%,内膜粗糙发生率为1.4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者占1.43%,无颈动脉狭窄,Crouse积分142.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白质疏松症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白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小血管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20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2型糖尿病组(60例)和无糖尿病组(60例),两组均接受MRI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性梗塞发生情况及类型、脑内微出血、腔隙性梗塞及脑白质疏松程度。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与无糖尿病组相比,急性梗塞及小血管型梗塞发生率较高,大血管型梗塞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腔隙性梗塞灶及脑白质疏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显示急性梗塞发生情况及类型、脑内微出血灶、腔隙性梗塞灶及脑白质疏松程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小血管损伤的评估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权萍  季洪 《大家健康》2016,(12):3-4
目的:分析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选取66例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χ2检验方式对不同组的脑微出血发病率进行分析,然后对比溶栓后合并出血性转化率,主要应用单方因素Logistic对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和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及梯度回波(CRE)的扫描。结果:通过观察,对照组、梗死组以及梗死后出血组,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1.2%、18.3%和32.54%,应用单方因素logistic分析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的发生没有关系,梗死后脑出血与脑微出血以及溶栓治疗有关系。结论:脑微出血并不是梗死后出血转化出现高危险性的原因,脑微出血并不会增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危险性,而溶栓是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阐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0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的SE (自旋回波序列)、FSE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E (场回波序列)、GRE (梯度回波)扫描,调查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因素,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分级,使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因素包括:年龄、饮浓茶史、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史、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高血压史、心力衰竭史、平均动脉压、脑梗死次数及血液学检查中的血小板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是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加大后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随之增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分级的增大,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脑微出血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均动脉压、心衰以及APTT,脑微出血的发生与急性脑梗死没有直接关系,抗栓溶栓治疗并不是脑微出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既存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又存在微血管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10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内微出血组(60例)和非脑内微出血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级别、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等因素;观察脑内微出血分级与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收缩压、舒张压、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3.90、6.02、4.95、5.15,均P<0.05);脑内微出血患者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均是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26、2.649、1.798,均P<0.05)。脑内微出血分级:0级35例,1级17例,2级3例,3级2例,4级3例。脑内微出血分级和高血压级别、腔隙性脑梗死级别、脑白质变性级别均呈正相关(r=0.246、0.220、0.386,均P<0.05)。结论 SWI可以清晰的显示脑内微出血,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内微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脑小血管病(CSVD)引发的脑白质疏松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选取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无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的志愿者12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颅脑MR扫描,根据年龄相关白质变化分级量表(ARWMCRs)将观察组分为轻度亚组42例,中度亚组51例,重度亚组37例。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筛选评估认知功能,分析脑白质疏松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MoCA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明显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命名能力、延迟记忆能力和定向力3个认知域中,观察组的评分亦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合并脑白质疏松的CSVD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明显升高(RR=8.2,P<0.01),而且自质病变(WML)与认知障碍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0R=6.059,959 CI=2.30118.728,P<0.01)。结论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自质疏松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患者的脑白质病变情况尽早筛查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预防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2加权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以及脑微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34例临床疑有脑卒中患者,通过常规MRI T1WI、T2WI及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2WI)检查,分析脑微出血灶分布,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49例发现脑微出血灶,共1140个,好发部位依次为皮层-皮层下471个(41.32%)、基底节289个(25.35%)、丘脑199个(17.46%)、脑干90个(7.89%)、小脑91个(7.98%).149例患者中137例脑内均有不同程度缺血性改变,表现为两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区、脑干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其中23例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5例患者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本组1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2~6个月后,脑内出现出血病灶.结论 T2加权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在检出脑微出血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脑微出血提示存在脑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65例以及对照组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微出血患病率最高的为脑出血,脑微出血患病率为80.3%,其次是脑梗死,脑微出血患病率为60.9%,脑白质病的脑微出血患病率为38.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微出血患病率为22.2%,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微出血患病率为18.8%,对照组为13.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出血、脑梗死、脑白质病、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和胆固醇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脑血管病患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脑微出血危险因素为脑出血、脑梗死、脑白质病、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