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王勤  刘爽  倪训业 《河北医学》2010,16(1):12-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住院施行保守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2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连用8d,然后停用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在继续接受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100m/d,首剂300mg)的标准治疗的同时,联合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首剂300 mg,以后75mg/d)口服,连续给药至1年。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平均随访18个月,联合治疗组近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9.4%(12/62);对照组为26.7%(1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保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好,总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邓远中 《中外医疗》2012,31(11):121+123-121,12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等量2组,实验组进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减少近期心脏事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谢晓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264-126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溶栓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ST段回降率(STR)为92.1%,明显优于参考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2组患者CK-MB、CK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同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刘艳红 《中外医疗》2011,30(23):33-34
目的通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将168例STEMI符合溶栓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每天2次,连用7d;同时给予抗心绞痛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改为75mg,1次/d,2组患者共治疗4周。在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以及使用硝酸甘油的次数等。结果使用氯吡格雷组梗塞血管再通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血管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明显要优于单一用阿司匹林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翔 《实用新医学》2007,8(6):01-501,52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疗效、安全性。方法 87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氯吡格雷组(n=42)。对照组(4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42例)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一次,疗程14天。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14天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水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65-106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STEMI符合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4例),2组溶栓前均给予阿司匹林0.3 g口服,氯吡格雷组于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 mg,次日改为75 mg,1次/d,口服。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及30 d内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出血、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较之对照组,氯吡格雷组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52.5%vs75%,P〈0.05),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出血事件、心血管病病死率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溶栓、阿司匹林治疗STEM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联合抗栓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ACS治疗效果。方法将非ST抬高型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化的“四抗疗法”。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1月内两组胸病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ST-T及T波的改变,再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胸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ST-T及T波的改变,再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效果肯定,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触发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infarction,NSTEMI)。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制剂.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ACS和PCI术后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中证实.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P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2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降低,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出血者。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每日75mg。分别观察出现心绞痛次数及持续时间、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两组86例患者中,治疗组显效31例,好转10转,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显效24例,好转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两组疗效比较,氯吡格雷组的疗效更好(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疗效更优,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与依诺肝素和阿司匹林合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8月~2008年8月确诊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替罗非班,观察2d、30d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2d、30d的临床终点事件(包括死亡、新发心肌梗死、顽固性缺血即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见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阿司匹林、依诺肝素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上诊断为ACS的患者32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7例(AMI组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115例(UA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AMI组NT-proBNP水平为897.6[219.4~1918.5]pg/ml,明显高于UA组的182.1[84.9~596.2]pg/ml,且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7.7[66.6~21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NT-proBNP与hs-CRP、cTnT呈正相关(r=0.451,P =0.000;r=0.183,P =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23,P =0.000).(3)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者NT-proBN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结论 NT-proBNP可以作为心肌缺血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指标,测定ACS患者的NT-proBNP水平,有助于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clopidogrel)应用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诊断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各56例,均实行相同的标准治疗.病例均急诊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氯吡格雷组除标准治疗外,入院即刻给予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噻氯匹啶.2组均随访半年.结果 PCI术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TIMI 3级血流获得数为91.1%,较对照组(87.5%)高,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心功能分级、威胁生命出血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轻度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氯吡格雷组血小板降低程度、白细胞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半年的随访中,氯吡格雷组联合终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降低急诊介入治疗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38例,入院后即刻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抽取静脉血做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检测,并根据心电图变化及TnⅠ水平分组,观察各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并随访1个月 ̄6个月。结果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较正常心电图组明显增多。所有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31.9%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TnⅠ阳性,TnⅠ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Ⅰ阴性组多,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心血管事件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TnⅠ阳性因素较ST段压低因素的敏感性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Ⅰ阳性较ST段压低因素对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有较高的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肌钙蛋白测定及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TnⅠ阳性因素可能具有更高的独立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拜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司三联治疗疗效较好,值得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现状与指南的差距。方法: 对119例AC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4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5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UAP组)。结果: STEMI组中,18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STEMI/UAP组住院期间未进行任何再灌注治疗;23例住院稳定后转院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STEMI组与NSTEMI/UAP组分别为29.7%和7.3%。在STEMI组与NSTEMI/UAP组中使用阿司匹林分别为98.4%和98.2%,氯吡格雷92.2%和67.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73.4%和83.6%,他汀类调脂药98.4%和92.7%,β受体阻滞剂60.9%和78.2%,低分子量肝素(LMWH)93.8%和72.7%,硝酸酯类药82.8%和94.5%,钙离子拮抗剂0.3%和12.7%,中成药82.8%和90.9%;2组比较,STEMI组中氯吡格雷和LMWH及再灌注治疗高于NSTEMI/UAP组(P < 0.01),而β受体阻滞剂少于NSTEMI/UAP组(P < 0.05)。结论: 在基层二级医院治疗ACS中,治疗STEMI执行指南比NSTEMI/UAP要好,二者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周嬿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53-125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所有临床确定为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78),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首次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波立维)300mg口服,随后2周每天150mg,之后每天口服75mg,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加波立维每天口服75mg,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结果治疗组死亡、再梗死、中风、再发心绞痛、需要血运重建等联合终点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2.5%与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短期负荷剂量及较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MI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能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Zhao MZ  Hu DY  Zhang FC  Wu Y  Yan MY  Wang SW  Mao JM  Yang M  Jiang L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3):879-88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心电图变化及早期有创干预的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545例,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患者30d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评价心电图不同变化以及不同干预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545例患者中ST段压低者的单项心血管事件与复合事件均较其他心电图改变者明显增多,ST段压低变量是患者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OR3·864,95%CI:1·668~9·451,P<0·001)。与早期保守治疗组比较,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d时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减少,随访30d与6个月时复合心血管事件也减少(均P<0·05);亚组分析示ST段压低患者早期有创干预能明显降低30d及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均P<0·01),无ST段压低患者并无类似获益。结论ST段压低是预测患者能从早期有创干预中获益的有效指标;早期有创干预较早期保守治疗能明显降低ST段压低的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炎症机制及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72例为对照组,ACS 84例为治疗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9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5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晚餐后服用,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治疗前ACS各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TEMI组hs-CRP与NSTEMI组和U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组CHO、LDL-C水平与S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各组hs-CRP、CHO、LDL-C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伐他汀既有调脂作用,又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12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开始前口服氯吡格雷600 mg,对照组给予300 mg,之后两组患者每日给予75 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6%(55/61)和73.77%(4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K-MB峰值分别为(204.12±80.60)U/L和(315.04±85.12)U/L,达峰时间分别为(9.31±1.78)h和(15.37±4.78)h,观察组CK-MB峰值和达峰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始剂量为600 mg的高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比低剂量(300 mg)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