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黄酮(SSF)对冈田酸(OA)引起的大鼠脑内双螺旋细丝(PHF)异常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蛋白磷酸酶(PP)的调节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侧脑室注射OA(200 ng/kg)建立记忆障碍模型,Morris水迷宫进行记忆障碍模型筛选,取造模成功大鼠每日分别灌胃25、50和100 mg/kg SSF,连续36 d。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皮层与海马组织中PHF、PP1、PP2A-Cα、PP2A-Cβ、PP2CA和PP2CB的蛋白表达,以银杏叶黄酮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皮层与海马中PH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皮层与海马组织中PP2A-Cα和PP2A-Cβ及海马组织中PP2C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皮层中PP2CA和PP2CB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皮层中PP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大鼠比较,灌胃25、50和100 mg/kg SSF 36 d不同程度地逆转了OA所致大鼠皮层与海马组织中PHF、PP2A-Cα和PP2ACβ及皮层中PP1的蛋白表达异常,对PP2CA和PP2CB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影响,银杏叶黄酮也表现出与SSF相似的结果。结论:SSF能够明显抑制OA引起的大鼠脑内PHF异常生成,该作用可能与SSF调节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PP1、PP2A-Cα和PP2A-Cβ的蛋白表达有关,而与调节PP2CA和PP2CB的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各区域NMDA受体亚单位NR1表达的变化和差异 ,探讨NR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技术。 结果  1 在前脑缺血再灌流后早期 ,海马各区域N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CA1区 ,下降趋势持续存在且不可逆 ,直至再灌流后第 7d ,NR1在该区域的染色强度降至对照组的 17% (P <0 0 5 )。CA3区及齿状回 ,NR1的表达下降是可逆的 ,再灌流后 72h ,齿状回的表达恢复正常 ,再灌后第 7d ,CA3区的表达也恢复到对照组的 96 % ,两组间染色强度无显著差异。 2 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出现前的缺血再灌流的早期 ,NR1在CA1区、CA3区及齿状回表达下降的幅度不一致 ,再灌后 6h以前 ,CA1区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A3区及齿状回 (P <0 0 5 ) ,再灌后 12h ,CA1区的下降幅度仍低于CA3区 (P <0 0 5 )。结论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 ,NR1在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表达下降的幅度和可逆性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CA1区缺血敏感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NMDA受体的早期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冯志博  陈子琏  李峰 《解剖学研究》2003,25(4):290-292,I004
目的 探讨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质NMDA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 4 8只 ,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 1 5min、2 0min和 30min组及脑缺血 1 5min再灌流 30min和 2 4h组 ;4血管脑缺血动物模型 ;连续冰冻冠状切片观察 ,NR1 免疫组化染色特异性地显著NMDA受体的变化 ,图象分析及计算阳性单位PU值。结果 ①单纯脑缺血各组PU值分别为 7 5 5± 1 81、6 91± 2 5 3和 6 0 9± 1 5 0 ,与对照组PU值 9 0 4± 1 5 7相比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②再灌流 30min和 2 4h组PU值分别为 5 76± 2 2 4和 4 73± 1 34,与对照组PU值相比明显减少 36 2 9%~ 4 7 6 8% ,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③再灌流 0min、30min和 2 4h组两两比较 ,除 2 4h和 0min组相比NR1 阳性反应物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外 ,其它组别间NMDA受体下降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NMDA受体都存在下行调节 ,这种调节可能是一种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VEGF对培养内皮细胞 (EC)VEGF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随机分为 4组 :( 1)正常对照组 ;( 2 )低氧培养组 ;( 3)VEGF 10ng/ml组 ;( 4)低氧 +VEGF10ng/ml组。HUVEC低氧培养参照Kuwara等介绍的方法并加以改进。HUVECVEGF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采用简易低氧培养法 ,48h内培养液氧分压维持在 5 8mmHg ;与对照组相比 ,低氧培养组、VEGF组和低氧 +VEGF组HUVECVEGF受体Flk 1/KDR阳性细胞数增多 ,强度增加 ;但未检测到VEGF受体Flt 1表达。结论 :低氧可使HUVEC表面的VEGF受体Flk 1/KDR表达增加 ,VEGF同源上调其受体Flk 1/KDR ,低氧和VEGF在调节VEGF受体Flk 1/KDR方面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糖及局灶性脑缺血条件下,树鼩皮层不同区域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高血糖与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复制树鼩高血糖模型,并建立光化学诱导皮层局灶性脑缺血,观察缺血4 h、24 h及72 h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计数海马神经元密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上述时间树鼩缺血中心区、半暗带、对侧皮层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光化学反应后4 h照射区皮层可见梗塞灶;24 h病损达高峰;72 h伴随胶质细胞增生等修复性反应。相应时点高血糖加缺血组的损伤大于缺血组,以缺血后24 h(P<0.01)和72 h(P<0.05)尤为显著。免疫组化染色表明,缺血后4 h皮层缺血半暗区可见VEGF表达增加, 24 h达高峰,72 h减弱;单纯高血糖也使VEGF表达上调;高血糖加缺血组VEGF表达强于单纯高血糖组(P<0.05),但高血糖加缺血组与缺血组的同期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1)在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体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并结合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方法学的应用能成功复制出实验性高血糖及脑缺血模型;(2)实验证明高血糖对局灶性脑缺血有恶化加重作用;(3)脑缺血及高血糖均可分别作为独立因素诱导VEGF的表达;但缺血与高血糖相加对VEGF表达未显示出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7.
探讨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 区NMDA受体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SD大鼠 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 15min、20min和 30min组及脑缺血 15min再灌流 0min、30min和 24h组,参照Pulsinelli Brierley(4VO)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取脑,连续冰冻冠状切片,NR1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及计算阳性单位PU值。结果显示: (1 )单纯脑缺血 15min、20min和 30min组PU值分别为 5. 89±0. 92、5. 18±1. 63和 4. 89±2. 69,与对照组PU值 7. 56±2. 35相比,下降 22. 09% ~35. 32% (P≤0.05); (2)再灌流 30min和 24h组PU值分别为 4. 20±1. 37和 2. 99±1. 28,与对照组PU值相比,减少 44. 44% ~60. 45%,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降低; (3)再灌流 0min、30min和 24h组两两比较, 24h和 0min组的NMDA受体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 区NMDA受体存在下行调节,这可能是脑缺血后自身的一种保护性调节。  相似文献   

8.
音乐对大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音乐刺激对大鼠海马组织NMDA受体及其受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定量检测了NMDA受体蛋白和编码该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音乐刺激后,NMDA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在持续音乐刺激组分别高出对照组40%和58%,生后音乐组高出33%和42%,而胎期音乐组与对照组相比不显著(4%和6%)。结论:音乐刺激能显著增强大鼠海马组织NMDA受体和mRNA表达,而且其增强效应具有音乐刺激时间依赖性,且生后的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 ,观察分析了大鼠前脑缺血 15 min后再灌流 2 h~ 7d的海马结构各区域 NMDA受体亚单位 NR2 A和 NR2 B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差异 ,藉以探讨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 1) NR2 A在 CA1 区和CA3 区的表达于再灌早期表现为小幅度下降 ( P<0 .0 5 ) ,此趋势在 CA3 区可以逆转 ;但在 CA1 区逐渐加剧 ,第 7d时降至 2 1% ,NR2 A在齿状回的表达几无改变 ;( 2 )与 NR2 A不同 ,再灌后 2 h,NR2 B在 CA1 区的表达即较对照组增高 ( P<0 .0 5 ) ,并持续到再灌后 2 4h,之后转而急剧下降 ,至第 7d仅余 11% ;在 CA3 区及齿状回 ,再灌后 6~ 48h,NR2 B的表达也较对照组增高 ( P<0 .0 5 ) ;在再灌后 72 h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提示 ,缺血性脑损伤后 NR2 A和 NR2 B表达变化的不同可能是造成 CA1 区、CA3区及齿状回缺血敏感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各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1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前脑缺血15min再灌注0.5h~7d动物模型和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等技术。结果缺血后,海马CA1区NR1 mRNA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至24h达高峰;然后表达开始回落,至缺血后7d降至低谷。在CA3区,NR1 mRNA的表达变化与CA1区类似,但变化幅度明显减小。在齿状回,缺血后0.5h~72h,NR1 mRNA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缺血后7d,表达亦显著降低。结论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各区RN1mRNA的表达变化不同,这种不同可能与海马的选择性易损现象和迟发性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芹菜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选用9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芹菜素组(A组)和地塞米松组(D组),后3组按照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6 h、24 h、72 h、7 d各4小组,共1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切片VEGF的表达。结果:M组、A组和D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功能异常,A7 d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其它2组(P0.05)。脑切片TTC染色显示M组、D组和A组均出现白色梗死灶,主要位于皮层和纹状体区;A24 h组白色梗死灶缩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组、A组和D组各时点VEGF表达较S组增多(P0.05);A组与M组比较VEGF表达增多。结论:芹菜素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脑缺血再灌后VEGF的表达,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微血管、血脑屏障(BBB)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SSTF预处理组,造模前1周SSTF各组灌胃给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50、100、200 mg/(kg·d),共7d。IR组和SSTF各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干湿重法和伊文思蓝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和微血管通透性,单宁酸 氯化铁媒染(TA-Fe)法显示并观测大鼠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比(MVA),Real-time PCR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血脑屏障完整性。 结果 SSTF各组与IR组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微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P<0.05),MVD、MVA增加(P<0.01), AQP4 mRNA表达增强(P<0.01),BBB损伤不同程度减轻,内皮细胞肿胀渐消退,紧密连接松解好转,基膜渐连续、清晰,胶质细胞足板胞质溶解减轻,渐接近正常;SSTF 中、高组上述表现较SSTF 低组好转的更明显(P<0.01),SSTF 中组与SSTF 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STF干预对海马区微血管、血脑屏障和神经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有效微血管再通数量,维持血脑屏障完整和功能,减轻脑水肿实现的。SSTF的有效预防剂量为100mg/(kg·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9),于缺血1.5h分别再灌注3h、6h、12h、24h、72h5个时点,用RT-PCR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皮层VEGF及其VEGFR2 mRNA表达;并选取脑缺血1.5h再灌注24h,选用心脑舒通胶囊进行提前3d给药干预,观察其对皮层超微结构相应病理改变和VEGF、VEGFR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各时点大鼠皮层VEGF、VEGFR2 mRNA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均于再灌注24h升至高峰(P0.01);同时发现在该时点进行药物干预,心脑舒通胶囊可明显改善神经细胞、微血管损伤程度,明显下调VEGFR2 mRNA过高表达。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可有效调控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可能与参与抑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及脑水肿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化学发光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影响。方法:检测了从黄芩中纯化的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5,7,8-三羟基黄酮(2R,3R)-2‘,3,5,6’,7-五羟基黄烷醇,黄芩甙和黄芩酮6种类黄酮成分对人多形核细胞(PMN),单个核细胞(MNC)化学发光反应和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HSC)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MCAO/R)脑组织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MCAO/R模型;免疫组化双标记法鉴定H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RT-PCR法检测C-FOS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 G-CSF组再灌注后24 h出现CD34/Brdu双标记,48 h时双标记最为显著;再灌注后48 h出现CD34/NSE双标记。模型组各时间点C-FOS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G-CSF致再灌注48 h后C-FOS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应用G-GSF动员大鼠自体HSC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调节C-FOSmRNA表达水平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而部分HSC来源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能参与缺血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时大鼠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取慢性脑缺血30、120d组。行为学测试,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大鼠大脑皮质中的NGF阳性神经元数及测量平均灰度值。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时,大脑皮质中NGF的表达,第120d比第30d及对照组显著增强,而30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伴有学习和记忆力下降。结论:慢性脑缺血时,NGF在大脑皮质中的表达将随时间逐渐增强,对坏死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亚低温后处理(HPC)对树鼩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神经元缺失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后适应保护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使脑温降低并维持亚低温(31-32 ℃)状态1 h。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改变;计数海马神经元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后适应组海马CA1区VEGF表达在24 h时增加而72 h时明显下降(P<0.01);24 h时神经元坏死减少,72 h时坏死细胞增多,缺血侧超微结构呈现相同变化。结论:在脑缺血后早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直接发挥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亚低温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脑缺血的早期有明显意义,而在缺血的晚期则可能加重脑缺血的损伤,低温后适应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可乐定(clonidine)对大鼠慢性脑缺血(ischemia)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ischemia)组和可乐定(clonidine)组,每组15只。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在术前1周连续灌胃给药,其中clonidine组每日以clonidine 100μg/kg灌胃,sham组和ischemia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术后4周,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非磷酸化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蛋白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弱;与脑缺血组相比,可乐定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2和CREB的蛋白水平均增加(P0.01);与脑缺血组相比,可乐定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2和p-CREB的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可乐定可能通过调节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和CREB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中VEGF、VEGFR2和pERK蛋白的表达及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灯盏花素组、高糖组和高糖+灯盏花素组,ELISA检测VEGF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水平;取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灯盏花素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16周后取各组大鼠眼球,观察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并评分,免疫组化观察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灯盏花素组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减低(P0.05);高糖组细胞上述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高糖+灯盏花素组上述蛋白水平与高糖组比较表达均减少(P0.05);(2)大鼠视网膜病理学评分显示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灯盏花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灯盏花素组相比,视网膜VEGF的表达增加;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中VEGF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以降低ARPE-19细胞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提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和组织中VEGF的表达,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