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回顾98例椎小关节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椎小关节病的认。方法98例椎小关节病均行CT平扫,层厚及层间距均为3~5mm,并且同时摄骨窗和软组织窗片。结果椎小关节病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42例;骨赘形成61例;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26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关节“真空”征8例;关节周围钙化13例。结论腰椎小关节病X线检查很难以清晰显示椎小关节的细微改变,常易漏诊或误诊,CT检查可发现椎小关节病CT征象及并存征改变。  相似文献   

2.
卢正义 《吉林医学》2011,(6):1163-116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诊治的100例腰椎小关节病的临床资料与CT征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并骨赘形成,骨性关节面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囊及周围组织钙化,关节腔内真空现象,椎小关节半脱位、脱位,以及侧椎管狭窄、退变性椎体滑脱等。结论:CT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可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根据。  相似文献   

3.
杨明思  刘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93-1194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囊变及关节面边缘缺损;小关节真空征;小关节半脱位;关节囊钙化;两侧小关节不对称等。结论:CT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解剖结果及病理改变,为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相似文献   

4.
小关节面综合征(facet syndrom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间小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下背部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常常伴发脊柱序列异常和椎间盘变性,多为下腰椎。普通放射线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局限,CT可以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对1998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经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椎病中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分型与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风寒湿型48例,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椎小关节增生,韧带钙化;气滞血淤型62例,CT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痰湿阻络型78例,CT影像表现为骨性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形移位;肝肾不足型37例,CT显示横突孔狭窄,椎动脉扭曲狭窄;气血虚亏型13例,CT显示椎小关节对应不良,关节间隙出现真空,椎体失稳。结论 16层螺旋CT检查能够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明确显示椎管、椎间孔及横突孔的狭窄、神经根及脊髓的受压程度,可以观察椎动脉的变异、钙化及狭窄程度,能为颈椎病中医辩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有利于提高颈椎病中医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以提高对椎小关节病的重视。方法回顾170例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160例;小关节面硬化145例;关节突肥大或骨赘形成129例;关节面下囊样骨吸收76例;关节“真空”征66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59例;关节周围钙化18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130例。结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很高,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之一,CT可为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是诊断小关节面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腰椎椎小关节病的认识。方法据75例CT资料,分析椎小关节病的CT表现和发病率。结果总结椎小关节病的CT表现:(1)关节囊弧形骨化;(2)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赘形成;(3)软骨下骨质碎裂与假囊肿形成;(4)关节间隙变窄或宽窄不等;(5)关节腔内真空现象;(6)上下关节突半脱位。结论腰椎椎小关节病发病率很高,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之一,CT检查是本病诊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120例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腰椎CT表现,对比分析腰椎小关节病和腰椎间盘突出,以提高对椎小关节病的认识.方法120例椎小关节病均行CT平扫,层厚及层间距均为2mm,并且同时摄骨窗和软组织窗片.结果单纯椎小关节病51例(42.5%);腰椎小关节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37例(30.8%);单纯腰椎间盘突出32例(26.7%),以上都不包括椎间盘膨隆改变.结论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腰椎CT表现为椎小关节病者居多,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其发病率远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应该重视该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或影像证实的椎动脉狭窄的CTA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6例患者有椎动脉血管异常,其中走行明显迂曲1例,狭窄或狭小3例,1例血管变异,2例有管壁钙化性斑块。结论 CTA检查可作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有助于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脊柱爆裂骨折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X线、CT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X线、CT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骨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良好的平片只显示脊柱二维结构,CT能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可对爆裂骨折做出全面证实和诊断,对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改变、椎管继发狭窄、脊髓是否挫伤等,CT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综合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效果及CT与MRI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7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行CT与MRI检查,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及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由(6.5±1.6)分降低至(3.2±0.8)分,凸Cobb角由(21.8±3.8)°降低至(5.7±1.7)°,前后差异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螺旋CT对患者椎体骨折线、水平方向的细小骨折、椎管结构、轻微关节脱位、椎弓骨折、关节内骨折等方面信息的显示达72.0%,高于MRI的63.2%,MRI对脊髓与损伤及椎体骨髓挫伤的显示达84.2%,高于螺旋CT的57.3%。结论综合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而CT及MRI在患者术前活术后的应用均具有较大价值,利于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16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对髋关节疾病误诊率、漏诊率。结果X线平片对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28%、75.86%、68.75%;螺旋CT对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77%、100.00%、100.00%,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仅出现骨折漏诊、关节内碎片漏诊各1例(0.86%),髋关节疾病漏诊误诊合计发生率为1.72%;X线平片骨折漏诊、结核漏诊、关节内碎片漏诊、关节内碎片误诊率分别为6.03%、3.44%、4.31%、3.44%,漏诊误诊合计发生率为17.24%,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可有效、全面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结核、股骨头骨折典型影像学征象。结论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均可有效显示不同髋关节疾病的图像表现,多层螺旋CT对髋关节疾病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平片,漏诊误诊率低。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方法:93例外伤骨折患者,均摄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行骨三维重组。结果:颌骨体、颏部骨折X线平片、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清晰显示。三维成像准确显示全部髁状突骨折、颞颌关节脱位,而X线仅显示1例髁状突骨折、1例颞颌关节脱位。肩关节盂及肩胛骨骨折,平片较难显示,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能准确显示。脊柱骨折38例。X线平片能显示骨折的存在,对椎管内的碎骨片或小关节等骨折显示不清。三维成像能立体观察椎体前中后柱及附件骨折,椎管狭窄程度。X线平片对髋臼骨折显示不清,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能显示。结论:X线平片及常规CT仍是判断骨折的可靠手段。三维成像能直观、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03-105+109+1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脊椎泡状棘球蚴病的MSCT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观察椎体病变部位、破坏形态、钙化死骨形成、椎间隙改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结果 10例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胸椎6例,胸腰椎3例,腰椎1例。7例相邻多椎体和3例单椎体共19个椎体破坏。MSCT扫描6个(31.6%)椎体呈蜂窝样、小囊状骨质破坏,11个(57.9%)呈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2个(10.5%)椎体骨皮质局限性侵蚀。12个(63.2%)椎体病变周围片状骨质硬化。7个(36.8%)椎体破坏灶内死骨、钙化形成。9个(47.4%)椎弓骨质膨胀性破坏。5个(26.3%)椎间盘破坏和椎间隙变窄。10例椎旁软组织增厚,7例呈囊性,2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7例出现结节、沙粒样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明确脊椎泡状棘球蚴病的病变部位并显示病变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临床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及MRI对骨质疏松性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椎体原赶性骨质疏松症并在1周内进行128排螺旋CT及MRI检查患者56例7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总结螺旋CT及MRI骨质疏松及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结果128排螺旋CT对骨质疏松程度判断有独到之处,MRI能初步判断骨质疏松,其对引起的椎体压编性骨折128排螺旋CT和MRl各有优势,128排螺旋cT在显示骨折线及附件骨折明显优于MRI,MRI在显示骨挫伤和脊髓损伤明显优于128排螺旋CT。结论128排螺旋CT能够判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程度,与MRr结合能更加准确判断骨折程度及骨挫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方案检查的骨关节创伤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案的显像结果完成对患者的初步诊断,继而随访和对不同重建方案对骨关节创伤性疾病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后续统计分析得出,对于骨关节创伤性疾病类型的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方案的效果优于二维重建方案(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骨关节创伤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能对骨、关节部位进行清晰的显示,从而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促进了对患者治疗方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利于减轻骨关节创伤性疾病患者痛苦,应当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梁矿立  杨雪侠  李文荣 《医学综述》2011,17(22):3492-349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脊椎结核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6例脊椎结核和肿瘤病例。结果 82例脊椎结核螺旋CT表现为椎体溶蚀性骨质破坏,小片状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以及椎旁寒性脓肿形成。4例脊椎肿瘤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并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均未累及椎间盘。结论螺旋CT在脊椎结核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