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21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抑郁状况,其中合并抑郁的患者134例,分为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并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干预(康复健康教育、康复心理干预、康复运动训练).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的HAMD量表评分、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DSQL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各项数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效的综合康复干预能缓解老年2型糖尿患者抑郁情绪,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老年2型糖尿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干预研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形式,6个月后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将两组总评结果进行比较,并用t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SCL-90中10项因子除人际关系以外,其余因素均高于试验组(P〈0.05);SAS、SDS总评两组之间及试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为主,因此为了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老年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加心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单独传统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进行为期12周的疗效观察。用NOSIE中的四个因子分评定社会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痊愈+显著进步)23例占71.88%,有效28例(显效+有效)占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例占43.75%和19例占59.38%(x^2分别为5.18和6.48,p均〈0.05)。NOSIE评定显示观察组社会能力的改善、社会兴趣的提高、老年抑郁症状的改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效果和社会功能并能缩短疗程,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医学上主要指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状态,常伴有其他各种症状,特别是焦虑、激越、无用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迟缓及各种躯体症状等。范文云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5.
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是糖尿病患者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归纳总结及所采取的心理干预方法、效果的阐述,以期在今后工作中能恰当适时的运用心理干预,减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抗抑郁及心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抑郁的患病构成比;探讨抗抑郁及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常规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及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抗抑郁及心理干预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物左洛复,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抗抑郁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后FBG、2hPBG、HbAlc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且抑郁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抗抑郁及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的血糖。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w末评定临床疗效,同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4w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4w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着重于给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及代谢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和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第8周末实验组患者SDS评分及血糖代谢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的抑郁症状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且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8.3±6.0)分低于对照组(12.3±9.5)分(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有利于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规范生活方式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 选择无运动禁忌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采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系统”管理软件和“能量监测仪”指导生活方式,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每日总摄入量、总运动量及有效运动量等指标,观察治疗6个月,进行前后自身对照评价其疗效.结果 经过6个月的规范化生活方式干预:(1)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BMI、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极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3.82、25.91、19.56、23.37和19.53,P均<0.01);FPG、PPG、HbA1c、CHOL、TG、LDL较干预前有极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12.06、11.82、9.74、6.98、5.79和6.10,P均<0.01),HDL有显著升高(t=2.51,P<0.05).(2)每日总摄入量较干预前明显减少,有效运动量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规范生活方式管理,更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体质量等危险因素,减少其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以及药物联合干预手段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007年1~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筛查评定,根据SDS得分计算抑郁指数,抑郁指数≥0.5者为抑郁。将获得的11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给予心理行为以及药物联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研究基线、治疗后6,12,24,36个月抑郁指数的差别,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36个月后抑郁指数与基线的变化值。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时间因素与干预的交互作用。结果:经均衡性检验,人口学特征、临床因素两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12,24及36个月后,试验组抑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基线相比,在不同观察时点上,两组患者的抑郁指数均有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幅度均比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36个月后抑郁指数平均下降25.4%(0.15/0.59);而对照组平均下降15.3%(0.09/0.59)。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提示: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间有协同作用(P<0.01)。在干预6个月后,抑郁指数下降最明显,随着观察时点的推移,抑郁指数的下降幅度逐渐减缓。结论:心理行为以及药物联合干预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指数。早期干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原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方法 选取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分析患者拒绝治疗的原因后,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 23例患者住院时、出院后均能接受胰岛素治疗,10例患者住院时接受胰岛素治疗,但拒绝出院后应用胰岛素治疗;5例患者拒绝应用胰岛素治疗。 结论 对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老年女性组,非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男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IMT差异;将老年女性组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血脂等。对颈动脉IMT异常的老年女性患者,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颈总动脉IMT和UAER、血糖、血脂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老年女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2)非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老年女性组和老年男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老年女性患者中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与内膜正常组比较,UAER显著增加。(4)相关分析发现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IMT值与UAER、收缩压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IMT值与收缩压、UAE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52例心肌疾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 本组心肌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心肌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水平影响.方法 将12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干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情绪(HAMA、HAMD)、社会支持水平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HAMA评分较干预前、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HAMD评分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也有一定程度降低.干预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生物学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但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物学指标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积极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总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世琪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2):120-12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 对9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4 0名健康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在93例糖尿病患者中,2 0例接受胰岛素治疗,4 0例口服药物治疗及33例饮食控制治疗。结果 与口服药物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药物组认知评分明显偏低,认知障碍患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城乡结合部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福州市鼓山镇323例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可能抑郁者占13.3%,肯定抑郁者占12.4%。丧偶、独居、生活自理功能下降和低体重指数的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和体重指数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丧偶、独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低体重指数人群是发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高危人群,心理护理应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结合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城乡结合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城乡结合部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福州市鼓山镇323例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可能抑郁者占13.3%,肯定抑郁者占12.4%.丧偶、独居、生活自理功能下降和低体重指数的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和体重指数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丧偶、独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低体重指数人群是发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高危人群,心理护理应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其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66例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应用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每日一次,每次20 mg,疗程为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抑郁症症状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 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糖代谢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焦虑自评量表,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8周后FBG、2hPBG HbA1c测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患者服用帕罗西汀8周后其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糖代谢紊乱状况也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