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是从白芍药根部提取的,白芍总苷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具有抗炎、镇痛、抗应激及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总苷可将患者过高或者过低的免疫功能调节至正常状态,抑制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功能。近年来,白芍总苷在皮肤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芍药苷是白芍总苷的主要有效成分,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保肝等,在临床多学科上广泛使用;近几年在皮肤科相关疾病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红斑狼疮、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等,其不仅能缓解皮损症状,还能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用量,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芍药苷在上述皮肤疾病的应用进展,并阐述在此类疾病中,其可能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或直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和调节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白芍总苷是芍药苷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广,临床中可以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的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减轻药物间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体外培养的Hacalr细胞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干扰素(IFN)-γ分泌的影响,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IL-6、IL-8、IL-10、IFN-γ分泌在白芍总苷的作用下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运用TNF—α诱导HaCaT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TGP进行处理,通过ELISA法检测TGP作用前后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TGP对经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IL-6、IL-8、IFN-γ分泌有抑制作用,而对IL-10分泌有促进作用。且这两种作用均与药物作用浓度相关。结论TGP可能通过抑制HaCaT细胞IL-6、IL-8及IFN-γ的分泌,提高IL-10的分泌,进而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小鼠特应性皮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Nc/Nga小鼠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30只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TGP治疗),每组10只。实验组连续灌胃用药2周,分别于第8 d、15 d测量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和皮肤质量,并利用ELISA法分别检测第8 d、15 d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gE的表达。结果:白芍总苷治疗第8 d、15 d,皮损厚度变薄及皮损皮肤质量明显减小(P0.05),血清细胞因子IL-4、IL-5和Ig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能通过促进IFN-γ分泌,下调炎症因子IL-4、IL-5水平以及抑制IgE表达从而对小鼠特应性皮炎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艳 《中国麻风杂志》2013,(12):795-797
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具有潜在致残性的炎性关节炎,部分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甚至残毁性关节炎,常导致严重残疾,病死率相对较高.近年研究显示,TNF-α抑制剂不仅可控制PSA患者的皮肤损害,亦可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但费用昂贵,且不能解决目前的临床实际问题.传统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LEF)单用或两药联用治疗PSA已被广泛应用,临床初步观察其对PSA的关节病变有效.而这些药物对PSA银屑性皮损疗效的研究较为少见.且LEF长期应用,易出现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LEF、白芍总苷(TGP)两药联合治疗24周对PSA皮肤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单位:徐艳(宿迁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宿迁,223800)  相似文献   

7.
甲氨蝶呤(MTX)联合中药汤剂或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治疗重症银屑病(红皮症性、脓疱性、广泛的大斑块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治疗轻型斑秃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6例斑秃患者(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外用米诺地尔溶液;60例患者(对照组)仅外用米诺地尔溶液。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血清IL-10及IFN-γ检测。结果:使用白芍总苷治疗斑秃有效率及疗效评分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白芍总苷治疗3个月后,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增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白芍总苷治疗轻型斑秃安全有效,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白芍总苷是从白芍中提取的一组单萜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护肝、护肾、抗抑郁及影响细胞增殖等功能。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对皮肤科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与免疫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疗效,有望在皮肤科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分别使用MTT法、L-DOPA法、NaOH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以及黑素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芍药苷能显著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上调酪氨酸酶活性,且10μ/mL是产生这两方面作用的最佳浓度;芍药苷也能促进黑素的合成,50μg/mL时作用最显著。芍药苷在20μg/mL时显著促进黑素细胞迁移。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芍药苷单体可能是白芍中促进黑素细胞迁移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Th17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水平,探讨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PV患者经TGP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的改变,并分析这两种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V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GP治疗后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将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应用白芍总苷与左西替利嗪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左西替利嗪,4周为1疗程,共3疗程.疗程结束后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和统计.同时于疗程结束后1、3、6个月随访,观察远期疗效.治疗12周后,治疗组近期痊愈率为53.7%,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近期痊愈率为22.73%,总有效率59.0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治疗12周与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10.34%),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及对血清TNF-α、TGF-β1和IL-12的影响。方法:84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白芍总苷及复方甘草酸苷,局部外用倍他米松溶液,对照组仅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外用药物,3个月后评价疗效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TGF-β1及IL-12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NF-α、TGF-β1及IL-1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达到治疗斑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35例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同时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A组33例只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B组30例只口服白芍总苷胶囊,3组疗程6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皮损面积、皮肤浸润、红斑、鳞屑的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及生化检查.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7.14%,对照A组有效率为81.82%,对照B组有效率为80%,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A、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治疗前后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 63 例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给予外用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外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于治疗 8 周后观察 2 组患者 T 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 及 IL-10 水平。 结果 2 组患者治疗后 CD4+、CD4+/CD8+及 IL-10 均增高,而 CD8+、IL-17 及 IL-23 均下降,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P 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与 CD8+水平呈正相关,而与 CD4+、CD4+/CD8+及 IL-10 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 TGP 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通过调节 T 淋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TGP)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150例慢性湿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5组(各30例)。A组予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B组予口服左西替利嗪(5 mg,每日1次);C组予口服TGP(0.6 g,每日3次);D组予口服TGP(0.6 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E组予口服TGP(0.6 g,每日3次)及左西替利嗪(5 mg,每日1次)。5组患者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记录各组症状和体征,并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程度计算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C组疗效优于A组,但弱于B组;D组和E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及E组与B组疗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3例及E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结论:TGP联合氯雷他定或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具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0.48、0.61,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与对照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0,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0.48、0.61,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与对照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0,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联合激素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白芍总苷,外用哈西奈德乳膏,对照组仅外用哈西奈德乳膏,两组疗程56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实验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激素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口服白芍总苷600mg3次/d,阿维A0.5mg/(kg.d)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口服阿维A0.5mg/(kg.d)治疗,疗程8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PASI评分(4.36±3.12)低于对照组(6.3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0.62%)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