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特点,为预防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共监测儿童伤害病例7988例,其中男童5233例、女童2755例,男女性别比1.90∶1;1~3岁组病例最多2844例,占总数的35.60%。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动物伤、机动车车祸。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5.46%)、公共居住场所(21.14%)、学校与公共场所(15.36%);伤害性质主要为浅表损伤、开放性损伤、扭伤拉伤脱位、骨折、烧烫伤;绝大多数病例为轻度,经治疗后回家休息。结论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时期的主要健康问题,针对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应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学现状及特点。方法以1997~1999年间居住海口市1年以上的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的分类及诊断。结果受调查的海南省海口市1997~1999年2万名0~14岁儿童中,严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0/10万,死亡率为20/10万,残疾发生率为30/10万。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为40%,居死亡顺位的第一位,意外死亡的原因为外伤(车祸、跌落)、溺水、中毒。严重意外伤害的原因依次为外伤(跌落、切割伤、交通事故)、溺水、烧伤和腐蚀伤、中毒、异物、电击伤、中暑。意外死亡及严重意外伤害均男童多见,7~14岁学龄儿童占大多数。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及学校多见。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依次为男童、7~14岁学龄儿童、环境因素(缺乏交通管理和安全意识、建筑工地缺乏安全措施)、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及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结论意外伤害是海口市1997~1999年间0~14岁受调查儿童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武汉市儿童医院2002年9月~2004年9月急诊室就诊的239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2岁学龄儿童为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峰年龄段。0~14岁儿童中意外伤害类型及排位主要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诊0~16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病例,探讨急诊儿童青少年死亡原因及特点,以期寻找救治急重症儿童,减少急诊儿童死亡的切入点,为降低儿童青少年病死率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调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16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为新生儿组(≤28 d)、婴儿组(28 d<年龄≤1岁)、幼儿组(1岁<年龄≤3岁)、学龄前组(3岁<年龄≤6岁)、学龄期组(6岁<年龄≤10岁)、青春期组(10岁<年龄≤16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死亡、猝死、疾病终末期,呼吸衰竭及呼吸、心跳骤停等。死亡原因第一位是意外伤害,占40%;第二位是猝死,占15%;第三位是呼吸衰竭和疾病终末期,各占13%。在意外伤害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其中交通伤占首位(42.5%),其次是坠/跌落伤(25.0%)。儿童死亡存在年龄阶段的差异,青春期组以交通伤为主要伤害类型(42.85%),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和婴儿组以交通伤和坠/跌落伤为主要伤害类型,幼儿组以交通伤(28.57%)和异物(28.57%)为主要伤害类型,其次是坠/跌落伤(14.28%)、溺水(14.28%)及中毒(14.28%)。儿童死亡地点发生在来院途中是第一位占37%,其次是在家中占32%,院前死亡占69%,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发生院前死亡明显高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组儿童。结论 通州区0~16岁儿童青少年急诊死亡前3位的原因是:意外伤害死亡、猝死、呼吸衰竭及疾病终末期,不同年龄段死亡原因不同,死亡地点多为院前,年龄越小发生院前死亡风险越高,男孩多于女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意外伤害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采集2000~2006年海南省边防医院0~14岁因意外伤害而住院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住院儿童伤害类型。原因及年龄,性别特征。结果2415例意外伤害住院患儿中,损伤类型前四位依次是血管损伤,肌肉和肌腱损伤。骨折和脱位扭伤/劳损。损伤外部原因前四位依次是锐器伤,跌落,钝器伤和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家中(51.6%),公路/街道(23.5%),学校及其他外出场所(27.5%)。伤害儿童性别比男:女为2.08:1,平均年龄为(6.22±3.88)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男童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女童人数逐渐减少。结论伤害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应针对本地区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地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伤害的预防意识,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哨点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伤害预防效果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随机抽取2006年兰州市和敦煌市6个伤害监测哨点医院0~14岁儿童伤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儿童伤害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害发生原因及地点、伤害性质及程度等。结果657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中,0~岁组218例(33.18%),性别比为1.63∶1;5~14岁组439例(66.82%),性别比为2.60∶1,5~14岁组男童发生伤害的比例增大。0~岁组儿童发生伤害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烧烫伤、跌倒/坠落伤和钝器伤,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74.31%);5~14岁组儿童发生伤害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和机动车车祸,主要发生地点为学校与公共场所(35.08%)。大部分伤害为意外伤害,伤害程度多为轻度。结论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应加强各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0~6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现状和疾病负担,探讨家庭安全隐患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平谷区3个镇53个行政村和25个幼儿园的2 558名0~6岁儿童进行伤害状况调查及家庭安全状况观测。结果平谷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发生率为6.45%,伤害发生的高峰为2岁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为1.50∶1。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跌伤(38.18%)、动物咬伤(27.88%)、烧烫伤(15.15%)、锐器伤(5.45%)和被下落物击中伤(3.03%)。伤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伤害医疗费用支出平均为708.09元。大多数家庭存在5~14个安全隐患,家庭安全隐患越多,儿童伤害发生率越高。结论北京市农村0~6岁儿童伤害情况较为严重,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应该针对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城市和农村各1个区县2 368例0~14岁儿童,采用家长问卷方式,调查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及相关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13.05%。与意外伤害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儿童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儿童与同龄人相处能力、家长是否担心儿童发生意外伤害、是否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等。结论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十堰农村0~6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十堰农村地区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和严重程度 ,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十堰市农村 11个自然村在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12月 31日期间 0 - 6岁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从 2 0 0 1年 1月 1日到 2 0 0 1年 12月 31日的一年时间中调查区域内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前三位是碰伤、摔伤或扭伤 (37.70 % ) ,锐器刺伤或切割伤 (2 4 .5 9% ) ,烧烫伤 (8.6 1% )。伤害造成死亡 1人 ,残疾 2人。调查区域该年度因意外伤害支出医药费 132 4 4 .6 0元 ,每人次 2 2 0 .74元。结论 :2 0 0 1年十堰农村所调查区域内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较多 ,意外伤害是儿童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十堰农村0~6岁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十堰地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 ,调查儿童一般情况和意外伤害情况。资料采用Foxpro建立数据库后采用卡方检验或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十堰农村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 2 9.6 0 % ;儿童性别、性格特征、生活能力等是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意外伤害是十堰农村 0~ 6岁儿童不容忽视的问题 ,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儿童意外伤害与心理行为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意外伤害使儿童,青少年早死或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为了解儿童意外伤害与心理行为关系,采取分层整群随体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部分城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展开了现场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行为特征,心理发展因素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提示应重视加强对儿童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训练,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群心理症状与意外伤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的心理症状与意外伤害的关系,为预防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6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SCL-90量表分别对357名老年人的意外伤害情况和心理症状进行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人群总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6%。发生意外伤害的老年人与未发生意外伤害的老年人相比,其SCL-90的总平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较高。总平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的评分大于2.0的老年人其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控制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混杂因素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总平均分较高仍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其对应的OR值及可信区间为1.85(95%CI:1.07-3.22),1.73(95%CI:1.00-3.23),2.03(95%CI:1.16-3.54)和2.06(95%CI:1.15-3.67)。结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是意外伤害的发生危险因素。在社区中提供减轻老年人心理负担的心理咨询和建议可以减轻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儿童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干预方案,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减少儿童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及 非故意伤害事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儿童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儿童认知发展特征及社会学习理论, 建立以改变非故意伤害归因、危险行为后果负性信息传递为基础的干预方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一所长沙市市 区小学,对抽取的学生进行连续5周,每周1次的社区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非故 意伤害危险行为得分的比较,以及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非故意伤害次数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94名儿童完成 了随访,其中男童96人(49.5%),女童98人(50.5%),年龄7~8岁;干预组98人,对照组96人。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 组儿童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得分分别是14.42±5.67和14.14±8.95,低于干预前的16.85±8.48,且低于对照组(P=0.001); 干预后6个月内,干预组的轻微非故意伤害的发生人次从干预前的119减至56,≥2次轻微伤害人数从34人减至10人 (P<0.001),均低于对照组(P=0.011);干预组的轻度及轻度以上非故意伤害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30)。结论:以 改变非故意伤害归因和危险行为后果负性信息传递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儿童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和非故 意伤害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学生2 430名,回顾性调查1年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4.24%,男生(36.85%)高于女生(31.51%)(χ2=7.685,P=0.006),郊区(38.97%)高于城区(29.48%)(χ2=24.281,P=0.000);四年级最高(56.52%),年级之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82,P=0.000)。居发生率前3位的意外伤害分别为跌伤(18.81%)、碰击伤(3.37%)、烧烫伤(2.22%)。以轻伤为主,占92.8%;下肢(34.4%)、手指(20.7%)为主要伤害部位,家里或宿舍(28.3%)、学校(24.6%)、上学途中(22.4%)为主要伤害发生场所。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增高,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205.566,P=0.000)。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教育预防伤害。  相似文献   

17.
廖丹红  徐轩  赖奕升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8):123-125+129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0~6岁贫血儿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联、爱联、龙东社区2017年2月1日~7月31日200名0~6岁贫血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儿童保健门诊相关贫血知识指导,并嘱定期复诊评估。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随访干预。比较两组0~6岁儿童家长的贫血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贫血儿童的有效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家长的儿童贫血知识知晓率66.32%、贫血患儿有效管理率67.35%,显著高于对照组家长的儿童贫血知识知晓率41.83%、贫血患儿有效管理率4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随访能够提高0~6岁贫血儿童家长贫血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贫血患儿的有效管理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调查2010年昆明市盘龙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以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市盘龙区26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通过询问调查和医学体检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用《中国男性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mmHg)》和《中国女性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mmHg)》进行高血压状况评价,计算高血压患病率.结果 2010年昆明市盘龙区6-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9%,男生2.2%,女生1.6%.收缩期高血压2人,患病率0.8%,舒张期高血压3人,患病率1.2%.舒张压正常高值血压3人,占1.2%,严重高血压2人,占66.7%.7-17岁儿童青少年消瘦率2.1%,超重率11.7%,肥胖率10.0%.6-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率20.8%.结论 6-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状况不容忽视.学生高血压应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