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简易头皮下定位锥颅单孔引流与多孔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头皮定位单孔引流31例[血肿量(52.9±13.2)ml],头皮定位多孔锥颅24例[血肿量(55.3±15.4)ml],术后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引流时间、血肿残留量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多孔引流组引流时间[(6.5±2.7)d]明显短于单孔引流组[(10.6±3.2)d](P<0.05);在治疗后3个月,多孔引流组的Barthel指数(71.87±7.53)明显高于单孔引流组(50.62±17.20)(P<0.05).结论 对于较大的且形状不规则的血肿应该在定位下实施多点穿刺.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徒手定位引流法与头皮定位引流法在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01—2012-05收治的7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患者采用徒手定位引流法(A组),33例采用简易头皮定位引流法(B组),术后均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头皮定位引流法与徒手定位引流法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定位引流组拔管时间(7.8±2.0)d,而头皮定位组为(5.2±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定位法常需要多次调整引流管,增加了再出血的风险,而头皮拔管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系统结合软通道穿刺引流30例(立体定向组),采用简易标记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14例(标记定位组),比较两组的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尿激酶用量、Barthel评分等指标。结果立体定向组引流管置管准确率为86.7%,平均尿激酶使用量为(7.07±4.92)×10~4U、单位体积残留血肿尿激酶用量为(0.27±0.19)×10~4U/ml,均明显优于标记定位组(P 0.05),但两组间血肿抽吸清除率、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定位准确、简便有效,优于简易标记定位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简易碎吸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1例基底节压出血分为2组,简易碎吸组92例,采用直径5mm槽型手锥锥透颅骨,LXS-1型颅内血肿碎吸机负压吸引,硅胶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微创穿刺组189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正压冲洗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简易碎吸组术前(38.7±8.1),术后28d为(19.6±7.4);微创穿刺组术前(39.1±8.3),术后28d(11.48±5.4),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ADL优良率,简易碎吸组54.3%,微创穿刺组77.8%(P<0.005).病死率简易碎吸组42.4%,微创穿刺组21.2%(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近期、远期疗效均好,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矢量定位法细孔钻颅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应用矢量定位法经额细孔钻颅穿刺引流血肿(矢量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定位经额细孔钻颅穿刺引流血肿(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术中调管次数、穿刺道出血率以及术后血肿清除率指标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易头皮定位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28例脑挫裂伤患者在头皮简易定位下行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用尿激酶3万~5万U溶解血肿。结果 28例中,转行开颅手术2例,其中死亡1例,23例治愈,4例好转出院。存活的27例病人出院后随访6~18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远期疗效:Ⅰ级19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复查头颅CT发现脑积水1例(3.8%)。结论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脑挫裂伤是一种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适合于未发生脑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治疗稳定型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48例患者动态复查头颅CT示硬膜外血肿出血稳定后,局麻下行硬膜外血肿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予以尿激酶5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 mL注入,并夹闭2 h后放开引流,每天2次。结果术后48例患者的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示,血肿完全消失42例,少量残留6例,无发生再出血;手术效果良好。结论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稳定型硬膜外血肿的疗效确切,损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138例(定位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87例(骨瓣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27例(骨窗组),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术后血肿残留量和血肿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血肿残留量最少、血肿清除率最高;与骨窗组、骨瓣组比较,定位组病死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DL分级比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预后最好。结论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脑深部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6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CT定位后病房内一次性锥颅钻孔后放置F12脑室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抬高固定。术后次日行尿激酶5万U治疗,第2天复查CT,最多共需注入尿激酶2~3次。结果 60例均锥孔置管顺利,经过2~4 d引流,血肿清除理想。出院4周复查头颅CT 55例无复发;5例复发,予以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结论 锥颅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老年患者容易接受,清除血肿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2000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采用经皮颅内血肿前上部和后下部锥颅置管、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辅以促进受压脑组织复位等措施。术后观察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CT复查结果。结果 本组52例术后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及CT复查结果显示,病人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 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方法简单,时间短,创伤小,不易感染,能较彻底地清除血肿,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矢状位矩形定位定向法在经额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血肿的应用。方法对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前行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经额定位定向尺辅助,经额行锥颅定向穿刺置管血肿清除术。术后立即复查颅脑CT测量达靶点的误差,术后1个月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在经额定位定向尺的辅助下对48例患者行穿刺术,穿刺均达预设的靶点,平均误差为(4±1.2)mm;术后3 d血肿清除率达(80.2±14.6)%;术后无气颅及颅内感染。术后1个月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3例,无效或恶化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85.4%。结论 CT三维重建矢状矩形位定位定向法是经额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血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51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7h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269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1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47例行CT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32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510例中,死亡89例,死亡率17.4%,术后6个月根据ADL分级,Ⅰ级67例,Ⅱ级119例,Ⅲ级138例,Ⅳ级73例,Ⅴ级24例。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尤其是微侵袭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手术指征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26例,其中出血量〈50ml者67例,/〉50ml者59例。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64例(出血量〈50ml者39例,≥50ml者2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62例(出血量〈50ml者28例,≥50ml者34例);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肿量〈50ml的67患者中,微创钻孔引流术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术(P〈0.05)。③血肿量≥50ml的59患者中,小骨窗开颅术的疗效优于微创钻孔引流术(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50ml的患者宜选择微创钻孔术治疗,而对于出血量〉150ml的患者则宜选择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患者58例,10例丘脑小血肿(10~30 m)l且有单侧或双侧脑室铸型者行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纤溶治疗、17例丘脑出血未破入脑室且出血量31~40 ml者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15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且血肿量较大(>40 ml)者行血肿穿刺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及16例血肿量大且基本位于中心部位并破入脑室者经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丘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存活49例,死亡9例。存活者术后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1级15例,2级19例,3级10例,4级5例。结论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应根据出血量、有无破入脑室及其病情制定手术方案,经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丘脑血肿清除术对出血位于中线丘脑且出血量较大者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D Slicer软件评估脑积水术后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脑积水共80例。术前和术后1、7 d,采用3D Slicer法测量侧脑室体积,CT测量侧脑室额角宽度(FHW)。结果 术前侧脑室体积为(76.86±25.25)ml,术后1 d为(52.86±17.28)ml,术后7 d为(37.86±16.31)ml;术后1、7 d侧脑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术前FHW为(5.59±1.02)cm,术后1 d为(5.35±0.81)cm,术后7 d为(4.76±0.66)cm;术后1 d的FHW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7 d的FHW明显减小(P<0.05)。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的脑积水病人,3D Slicer软件能在早期发现侧脑室体积变化,在判断疗效、准确告知病情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小量(15~4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其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穿刺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行DTI检查;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首次DTI检查均显示血肿侧皮质脊髓束较健侧有不同程度变窄、变形、中断,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皮质脊髓束恢复程度较高。治疗后14 d,两组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DTI结果中各向异性值和相对各向异性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早期穿刺引流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DTI技术显示早期手术有助于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GCS在6~12分,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分为三组,分别采取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神经内镜组)、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小骨窗开颅组)、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立体定向组)三种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2 d内复查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以小骨窗开颅组最长,达(175.7±55.7)min(P<0.05);术中失血量以小骨窗开颅组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多(P<0.05),达(296.5±158.6)mL;血肿清除率以神经内镜组最高,达84.5%±8.2%(P<0.05);GOS预后比较中神经内镜组的疗效显著高于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既有创伤小,又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的优点,疗效确切,对不需行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技术清除基底核区JOL)的方法。方法分析连续1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血肿量18。70ml,平均38.7ml;病人GCS评分5~14分,平均9.7分;病人均存在明确神经功能缺损但未发生脑疝。均行影像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内镜基底核区血肿清除术。,结果手术耗时45—105min,平均67min。残余血肿体积0—6ml,平均0.8m1:血肿清除率76.9%~100%,平均96.8%。住院时间5—50d,中位时间13d。术后GCS评分7~15分,平均14.1分。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和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平均GOS评分分别是2.9、3.2、3.0分,有2例左侧出血者术后完全恢复运动和语言功能,随访期间死亡3例。结论内镜技术前额锁孔入路处理基底核区血肿,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对脑功能区域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较经侧方人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