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2型DM患者,在原口服药物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100mg,每日3次,连续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糖及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后比较治疗前餐后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或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49,P=0.031)。结论 :阿卡波糖可能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 ,延缓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4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卡波糖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有理想的降脂和降糖效果,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高血糖素和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排除中期和晚期肾损害患者,并收集其一般信息.空腹取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白蛋白;收集24 h尿,查尿总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MDRD法).待血糖平稳后,空腹取血查血糖以及胰高血糖素.按照胰高血糖素是否正常分为两组.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两组之间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总蛋白、24h尿肌酐之间有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胰高血糖素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肾功能较差,空腹胰高血糖素异常是导致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胰高血糖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的变化及意义,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体重指数、瘦素的变化。方法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6例健康对照组,测量空腹血浆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血脂、瘦素及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2)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延后。(3)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5)糖尿病组体重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6)糖尿病组瘦素值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胰高血糖素的绝对或相对过多,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血浆胰高血糖素(Gg)、血糖、C肽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病程、年龄、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胰高血糖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后行糖耐量实验(OGTT),分别于空腹、糖负荷后30、60、120、180min测定血浆Gg、血糖、C肽的水平,并对Gg与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C肽和Gg的分泌量随着血糖的升降而升降。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BMI、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Gg与病程、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FBG、CHOL、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Gg的绝对或相对分泌增多,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症的因素之一。血糖、C肽、胰高血糖素相互促进分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糖尿病患者中随着病程、年龄、BMI、血脂水平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Gg水平升高并存,对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和调控胰高血糖素双管齐下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脂糖舒 (ZTS)对 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葡萄糖 (Glu)、胰岛素 (Ins)和胰高血糖素 (Gln)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霉素 (3 0mg/Kg)腹腔注射辅以高热量饲料喂饲大鼠建立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别用生理盐水、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和两种不同剂量的脂糖舒灌胃 9周 ,并另取健康大鼠作正常对照 ,9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Glu、Ins和Gln含量 ,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和两种不同剂量的脂糖舒均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IRI及血浆的Glu、Ins和Gln含量 ,提高ISI。其中高剂量 (2 g/Kg)脂糖舒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IRI及血浆Glu和Ins含量和升高ISI的作用优于格列齐特 (P <0 .0 5~ 0 .0 1 ) ,而与二甲双胍相似 (P >0 .0 5 ) ,降Gln作用各给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脂糖舒能显著降低 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Glu、Ins和Gln含量 ,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糖尿病病人68例(伴有代谢综合征),随机分为2组:A组予阿卡波糖50mg/次,每日3次口服,B组不予阿卡波糖,其他治疗相同,测定MDA及SOD指标。结果干预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治疗后两组MDA降低,SOD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氧化应激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3例首次诊断糖尿病,其余33例为复治糖尿病患者,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口服,75mg/次,3次/d,于三餐时嚼服,强调饮食控制,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阿卡波糖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两种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方法:按1997年ADA标准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60例,按1:1分为阿卡波糖组和伏格列波糖组,经2周筛选,8周治疗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波卡糖组和伏格列波糖组治疗4周和8周后,餐后1h和2h血糖有明显下降(P<0.05),但空腹血糖下降不明显(P>0.05),阿卡波糖组在治疗8周后,餐后2h血糖下降较伏格列波糖组明显(P<0.05),两组HbA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鞠显著性(P>0.05),伏格列波糖组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卡波糖组治疗后空腹,餐后胰岛纱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治疗期间无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发生,治疗之初常见胃肠道副作用,但可以耐受,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均为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的药物,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对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疗效相同,阿卡波糖降低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伏格列波糖明显,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均用药安全,耐受性好。αααααα 相似文献
12.
阿卡波糖对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血糖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均给予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监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30、120、180 min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HbA1c: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男性HbA1c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治疗前男性及女性患者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男性与女性血糖下降幅度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6个月时男性和女性各时点(除外女性餐后30、180 min时)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男性与女性下降幅度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能降低FBG、餐后血糖及HbA1c,改善胰岛素抵抗。HbA1c下降幅度与性别有关,男性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该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入选门诊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检测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选取以上检查均正常者入选本研究.T2DM患者还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A).T2DM患者按HbA1c是否大于7%分为控制不佳组与控制良好组,每组各12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受检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因素.结果 (1)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不佳组与控制良好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P值分别为0.031和<0.001;FT3:P值分别为0.039和<0.001).控制良好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3及FT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P值为0.013;FT3:P值为0.043).(2)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T3及FT3与FPG、GA、HbA1c及病程呈线性负相关(T3:r值分别为-0.202、-0.215、-0.245及-0.266,P<0.05;FT3:r值分别为-0.182、-0.205、-0.264及-0.368,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HbA1c是影响T2DM患者FT3及T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T3及FT3已有不同程度降低,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可反映其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2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前明显下降,2组间在P2hBG和HbA1c降低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降低P2hBG和HbA1c程度上阿卡波糖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本科室56名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30),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B组n=28)。A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低剂量二甲双胍(500~750mg/d)单药治疗,后3个月转为接受常规剂量阿卡波糖(150—300mg/d)单药治疗。B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阿卡渡糖治疗,后3个月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剂量与A组相同。检测两组基线、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血压和血脂水平。结果:①低剂量二甲双胍显著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5)患者的FPG水平;②低剂量二甲双胍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1)患者的HbA1c水平。阿卡波糖只降低了B组的HbA1c水平(P〈0.05);③低剂量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单药治疗能降低餐后2hPG,但是不能达到治疗目标值。结论: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相比,前者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拜唐苹控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拜唐苹控制 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在合理饮食、运动和口服磺酰脲类 二甲双胍降血糖药治疗基础上 ,空腹静脉血糖≤ 7.0mmo1 L ,餐后 2h静脉血糖≥ 11.1mmol L者加服拜唐苹 50mg ,一日 3次 ,观察 3周。观察期前、中、后各测空腹静脉血糖和胰岛素早餐后 2h静脉血糖和胰岛素并监测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 服用拜唐苹后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的疗效评定 :显效 9例 ( 2 5.0 % ) ;有效 2 4例 ( 6 6 .7% ) ;弱效 3例 ( 8.3% ) ,总有效率达 91.7%。空腹血糖稍有降低和血胰岛素浓度无升高 (P >0 .0 5) ,血脂异常有改善 (P <0 .0 1)。观察中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轻度腹胀、腹痛 ,无低血糖 ,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拜唐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明显 ,不增加胰岛 β细胞负荷 ,可改善血脂异常 ,有助于糖尿病二级、三级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结合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四医院就诊的212例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顺序分治疗组( n =106,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 n=106,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HOMA-IR指数和 hs-CR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s-CRP、体质量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疗法疗效理想,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和hs-CRP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1 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明显可能影响血镁水平相关情况后入选510例患者,其中男319例,女191例,年龄18~64岁,接受血电解质、糖脂代谢、肾功能及3次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结果 (1)男性糖尿病非肾病组的血清镁离子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9±0.07)mmol/L vs.(0.86±0.08)mmol/L、(0.82±0.06)mmol/L,P<0.01];而女性中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见到相同趋势。(2)将男、女人群的血镁值分为4分位数,男性血镁水平位于25%位点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血镁位于50%~75%位点者和75%位点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6(5.84~90.84)mg/24 h vs.8.48(4.85~19.50)mg/24 h和7.25(5.48~12.44)mg/24 h,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血镁位于50%~75%位点者和75%位点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2.5)%vs.(8.9±2.3)%和(8.4±2.2)%,P<0.05]。女性位于血镁25%位点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其他组,各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间未见明显差异。(3)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的血镁水平分别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系数为-0.177,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系数为-0.201,P<0.01)相关;女性的血镁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而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无相关关系。(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β=0.073,P=0.000)和血镁水平(β=-8.699,P=0.027)为影响男性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因素;收缩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等为影响女性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因素。结论血镁水平较低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高。血镁水平可能作为男性尿微量白蛋白的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