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院施行膀胱再生术640例,其中,男性482例,女性178余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62岁,此手术根据术中探查的不同情况,将膀胱大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在膀胱被切除的位置上放置带有水囊支架的尿管,利用残余膀胱壁的再生,形成新的膀胱,术后12-15天放出空水囊支架,从尿道拔出水囊支架。此方法术后患者可自行控制排尿,并且尿路不改道,生活方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院施行膀胱再生术520余例,其中,男性362例,女性158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59岁。此手术是根据术中探查的不同情况,将膀胱大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在膀胱被切除的位置上放置自制的水囊支架,利用残余膀胱壁的再生,形成新的膀胱,术后12~15天放空水囊支架,从尿道拔出水囊支架。此方法术后患者可自行控制排尿,并且尿路不改道,生活方便。1手术前护理1.1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对其手术有正确的认识,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1.2尽快完成术前各项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尿常规、肾功等术前常规化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在各大医院施膀胱再生术的护理有640余例,其中男性492例,女性168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64岁,此手术根据术中探查的不同情况,将膀胱大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在膀胱被切除的位置带有水囊支架的尿管,利用残余膀胱壁的再生,形成新的膀胱,术后12~15天放出空水囊支架,从尿道拔出水囊支架。此方法术后患者可自行控制排尿,并且尿路不改道,生活方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在各大医院施膀胱再生术的护理有640余例,其中男性492例,女性168例.  相似文献   

5.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排尿功能训练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提高排尿控尿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对32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于术后2周行以间断夹闭尿管、提肛训练及腹压排尿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新膀胱排尿训练。结果32例中,29例获得随访,29例患者均能掌握和适应新的排尿方式,日间控尿良好,4例拔管后出现夜间遗尿,经强化夜间定时排尿功能训练,3个月后遗尿消失。结论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掌握和适应新排尿方式的有效途径,可以明显提高控尿和排尿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uder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成功施行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结果本组21例病人经过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在术后3个月时,白天尿控率达到100%,16例轻微夜间尿失禁患者经过睡前控制饮水和夜间定时排尿后,于术后9个月时均获痊愈。结论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尿功能训练,让患者掌握新膀胱术后的排尿技巧,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正尿失禁是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的控制能力,尿液不自主的流出[1]。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排尿功能训练对尿失禁患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对象收集我科尿失禁患者65例,包括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2分类、原因2.1真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即膀胱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原因:①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之间联系受损,如昏迷、截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利用可缩性膀胱再生水囊支架,进行“膀胱大部切除加保留膀胱壁(?)膜剥脱”的膀胱再生术简述了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重点讨论了膀胱再生术的适应症,提出了术后膀胱憩室形成的可能原因;以及强调输尿管导管的引出途径及三条支架引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 膀胱再生手术是近十年来实行的膀胱全切或挛缩膀胱扩大术代替正常膀胱的较佳方案.我院自1985年以来开展这项手术,以生理膀胱功能为指标有计划的指导病人训练再生膀胱规律性排尿,并对膀胱再生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探讨,现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贵蓉 《吉林医学》2014,(21):4781-4782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传统护理,康复组实施膀胱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排尿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康复训练对截瘫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复效果良好,能早日恢复泌尿系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 膀胱肿瘤在施行膀胱大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术后,利用残留膀胱壁的再生,形成新的膀胱,关于手术护理,目前尚无文献报导,现就我院自1983年以来所做四例再生术的护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本组4例中,女性1例、男性3例,年龄54~70岁,平均62.8岁.术前均有肉眼全血尿,应用各种止血方法无效。其中1例为复发性多发性膀  相似文献   

13.
回肠膀胱术护理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外3科黄丽秋(百色533000)膀胱因恶性肿瘤、结核或其它病变,不得不全部切除,不能再用作贮尿器官时,需作尿流改道。目前国内常用回肠来代替膀胱。由于手术范围较大,涉及泌尿及消化系统,且排尿方式的改变,影响了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15.
预见性护理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莹  张颍  夏莉 《当代医学》2010,16(1):111-111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5例,随机分为预见护理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预见性护理包括认知干预、卧位排尿训练、使用排尿器械训练、排尿中断训练和训练排尿反射等内容,出院前评估膀胱排尿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干预结束后预见护理组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例数和术后12h残余尿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期结果,而膀胱功能恢复分级明显优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接受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膀胱全场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鄢莉 《热带医学杂志》2002,2(4):407-408
回顾性研究28例回肠代膀胱术患的护理情况。通过对病人术前、术后及恢复期护理的观察,提出应重视患的心理护理和加强对病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膀胱术后患者排尿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 训练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术后2~3周)进行代膀胱贮尿功能训练,使患者逐渐形成对新膀胱的充盈感觉.第2阶段(手术3周后)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包括尿意习惯训练,腹压排尿和盆底肌训练.结果 3~6个月后,本组原位代膀胱的贮尿功能接近正常.6~12个月后,本组病例原住代膀胱能基本自控排尿.结论 及时与正确的排尿功能训练能使代膀胱达到或接近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代正位膀胱围手术期代膀胱功能锻炼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肠代正位膀胱手术3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功能指导及肠道护理,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新膀胱冲洗护理及代膀胱功能评估,并有针对性进行宣教、功能锻炼,手术后进行代膀胱功能康复指导护理。结果:3例患者肠代正位代膀胱在1~10个月达到能控制和排空尿液的功能。结论:3例肠代正位膀胱手术后及早进行代膀胱功能康复护理,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随访1~10个月,1例患者熟睡时有尿失禁,但唤醒后能控制排尿,2例患者能自主控尿,3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