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经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内、Luschka孔区及第四脑室内肿瘤的方法。方法在熟悉小脑延髓沟显微解剖结构的基础上,临床上经此沟入路切除肿瘤7例。并对3例典型病例举例说明。结果小脑扁桃体延髓沟的显微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小脑扁桃体间隙和蚓垂扁桃体间隙两个部分。此沟的底由脉络膜、下髓帆和侧孔壁组成,也是第四脑室的顶。后壁由小脑扁桃体、枕大池组成,外侧壁有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内含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和小脑延髓静脉。可分3种方式打开此沟的底,进入第四脑室。2例枕大孔区肿瘤突出于此沟内完全切除;其中1例小脑半球毛细胞型胶质瘤经此入路全切除。4例髓母细胞瘤中2例经此沟底打开第四脑室全切除肿瘤,2例近全切除,1例第四脑室内室管膜瘤经此沟底打开第四脑室全切除肿瘤。结论后正中开颅、经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入路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手术野,为切除位于此沟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Luschka孔区肿瘤以及第四脑室内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还可以避免因切开小脑蚓部和切除小脑扁桃而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5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肿瘤40例,7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严重精神障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后颅窝肿瘤共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6~60岁。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术前2例有精神症状,包括多语、语无伦次、兴奋、定向力障碍和痴笑,40例均做了头颅CT、椎动脉造影或Conray脑室造影,并均行后颅窝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或活检术,其中3例同时行脑室—脑池分流术。肿瘤主要位于第四脑室5例;桥脑小脑角15例;小脑蚓部10例;小脑半球8例;桥延部2例。病理检查:髓母细胞瘤6例,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神经(鞘)纤维瘤13例,室管膜瘤5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7例小脑桥脑角肿瘤经选择性导管法椎动脉造影的血管改变,主要为基底动脉侧移,惠侧小脑上功脉脚间-脚段与环中脑段向内上移位,伴边缘支和半球支伸长拉直,小脑后下动脉向内下及向后移位,大脑后动脉近段向内上移位等。其中以小脑上动脉脚间-脚段的抬高、内移为最主要而特异的征象,且是鉴别脑内外占位病变的特有征象。并简要复习后颅窝动脉的正常X线解剖。  相似文献   

4.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1990年1月~2002年1月收治颅后窝肿瘤143例,其中行坐位开颅术86例,9例术后出现与坐位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男6例,女3例;年龄4~64岁。其中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3例,巨大听神经瘤2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1例,小脑半球胶质瘤、血管网织细胞瘤各1例,第四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瘤1例。均有颅内压增高表现,6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2 手术方法5例术前行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1例术前1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颅后窝开颅术。病人取坐位,头架固定,术中均开放枕大池,5例开放第四脑室。2 结果术后9例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第四脑室常见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手术治疗的43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等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与小脑蚓部和第四脑室的关系,设计个体化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5例(为与第四脑室底粘连紧密者).绝大多数病例无明显并发症或并发症较轻,经治疗后好转.病理结果示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7例(其中毛细胞型3例),神经细胞瘤(交界性)1例.髓母细胞及WHOⅢ级的室管膜瘤术后进行了全脑和脊髓放疗,次全切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进行了局部放疗.结论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最多见,其次是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正确的入路选择和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27例天幕脑膜瘤手术治疗的体会。病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升高、颅神经、锥体束和小脑的损害。动脉造影对确定肿瘤与动、静脉和静脉窦的关系很重要。该组累及静脉窦者13例。每例都有椎动脉系统移位,但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特征性的分离仅2例。该组除早期(使用CT前)2例天幕侧翼脑膜瘤经枕下中线探查作肿瘤次全切除后,因脑肿胀和脑干梗塞而死亡外,其余全部随访(平均5.5年)。其中良(恢复到病前活动水平)19例,好5例,差1例。肿瘤全部切除的14例,  相似文献   

7.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由于病变部位深在,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正常情况下,这一区域内有关的神经结构有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血管结构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骨性结构有内听道、颈静脉孔、岩骨尖部和斜坡侧缘。按神经和血管结构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将桥脑小脑角区分为上神经血管丛、中间神经血管丛和下部神经血管丛。当发生听神经瘤时,常向内侧压迫桥脑、延髓和小脑,向侧方使内听道扩大,并使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移位、扭曲或侵蚀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在切除肿瘤时,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受到损伤的危险很大,了解显微解剖对保留神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大型听神经瘤122例。男69例,女53例。最小14岁,最大59岁,30~50岁占80%。病程1~3年占90%,6个月及17年各1例。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侵犯听神经占98%,小脑征72%,后组颅神经损害占37.7%,三叉神经、面神经损害占55.7%,几乎所有病人前庭功能都降低或消失,颅内压增高症98%。头颅X线平片118例,其中100例显示内听道扩大,骨壁模糊,岩骨尖吸收或破坏。脑室造影79例,显示导水管、四脑室侧移及后移。椎动脉造影16例,示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向内上移位。3例小剂量气脑造影示第四脑室侧移及后移,环池扩大积水,两侧桥池侧尖不充气。3例CT扫描小脑桥脑角显示肿瘤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蚓部切开联合四脑室正中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及术后并发症53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46例同时行CT检查。手术全切除47例(88.7%)、次全切除6例(11.3%)。术后51例高颅压症状消失,临床体征改善,2例死亡。术后发生咸默症5例,其中合并下颏关节脱位1例。术后昏迷2例,呼吸机辅助人工呼吸2周1例,遗留一侧肢体轻瘫2例。中枢性面瘫2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2例,四脑室内18例。小脑蚓部和四脑室内者23例。肿瘤血供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37例。全部病例均打通中脑导水管。术后37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35例接受放疗。其中30例未见复发和转移。4例原位复发,2例脊髓播种性转移。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由于其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个性化深入了解肿瘤病理解剖及其与周围组织比邻有利于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解除导水管梗阻、妥善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避免伤及脑干及四脑室底是手术操作的关键。病程进展迅速,肿瘤巨大者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更差,早期就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了25例一岁内婴儿期脑瘤,所有肿瘤均经手术或放射造影检查所证实。婴儿年龄的分布情况是:3个月以下者5例,3~6个月者6例,6~9个月者5例,9~12个月者9例。男孩发病率明显占优势(17);这种优势在颅后凹肿瘤更为明显(10例中8例)。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结构概况是:在幕上肿瘤中;半球、三脑室区各4例,侧脑室3例,视交叉和视神经2例,中脑,视交叉——鞍区各1例。在幕下肿瘤中:桥脑,小脑半球,小脑半球十蚓部,四脑室区,脑膜各1例,蚓部十四脑室5例。婴儿幕上肿瘤占优势这一点其他作者也曾强调,据作者资料,幕上肿瘤多为良性肿瘤;而幕下则多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16例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1例(左侧6例,右侧5例),小脑蚓部2例;丘脑2例;脑干1例.MRI检查肿块形态呈类圆形或边缘略不规则形,呈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为完全囊性,13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瘤周无水肿或轻度水肿,11例因肿瘤压迫四脑室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结论 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最好发于小脑,少数见于大脑半球,多表现囊实性,也可为完全囊性或实性.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诊断时有时需与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搭桥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患者,均行OA-PICA搭桥术,联合同期动脉瘤孤立术、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孤立动脉瘤或择期支架植入术.术中吲哚...  相似文献   

13.
例1男,32岁。因眩晕、呕吐2个月入院。体检无阳性发现。CT平扫示小脑蚓部少量出血,增强后该处见条索状高密度影。MRI在TIWI和T2WI见小脑蚓部条索状流空影。椎动脉造影动脉期和毛细血管期正常,静脉期见小脑蚓部有许多扩张的髓静脉呈放射状汇聚入一条增粗的引流静脉,后者进入大脑内静脉。诊断为小脑蚓部DVA,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后出院。随访近5年,无再出血。例2女,引岁。因3个月前突发性右上肢抽搐,口角歪斜意识障碍数分钟于1996年7月入院,体检无阳性发现。MRI示左额顶叶有-2cm×3cm病灶,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后循环动脉瘤14例,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8例,小脑上动脉瘤3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椎动脉解离性动脉瘤2例.6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4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1例椎动脉动脉瘤采用单纯Neuro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 100%栓塞11例,95%栓塞3例.短期随访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1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复查造影动脉瘤消失.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幕下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及其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头颅MRI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血管母细胞瘤均为单发,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例、右侧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5例。MRI表现:病灶T_1WI和T_2WI的信号较为混杂; 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_2WI以稍高信号为主,DWI呈低信号;瘤内或瘤周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瘤周中重度水肿。结论幕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加深对其认识,可提高术前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不同类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11月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4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9例,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3例,支架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后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2例。结果 14例中,12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表现为珠线征及偏心性动脉瘤样扩张。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9例中,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6例,近全栓塞2例,大部分栓塞1例;术后8例1年后随访,动脉瘤复发2例。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闭塞3例中,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不显影,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支架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后闭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2例,术后2周死亡。结论 DSA是诊断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靠依据,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资料,对其MRI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8例,眼眶内1例,第四脑室内1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肿块;病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混杂,T2WI呈等、高信号混杂,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内部信号欠均匀;瘤内及瘤周见多发异常血管影,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非常显著强化。结论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发病率很低,但其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有利于肿瘤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颞浅动脉小脑上动脉、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移植桡动脉行枕动脉椎动脉寰椎上段吻合术等术式治疗9例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吻合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第7天脑血管造影检查,8例吻合血管血流通畅、1例吻合血管未显影,MR(或CT)灌注成像7例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头晕症状完全消失(2例)、构音障碍减轻及吞咽功能好转(5例)。9例患者中仅1例于术后15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其余8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脑缺血症状,4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椎基底动脉闭塞部位选择相应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髓母细胞瘤通常发生于小脑蚓部,可扩展至第四脑室和小脑半球,常种植于脊髓蛛网膜下腔,亦有人报告可以向颅外转移。后颅窝为常见复发部位,其次为脊髓种植。近年来使用大剂量放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9例病灶,4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3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2例位于小脑蚓部.MRI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的8例,壁结节明显强化;表现为实质肿块型1例,增强明显强化.5例肿瘤实质部分见血管流空信号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