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董建勋 《海南医学》2010,21(4):89-90
目的评价第一恒磨牙拔除方丝弓矫治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拔除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门诊26例因牙列拥挤并伴有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充填要求矫治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拔除病患的第一恒磨牙,使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26例患者经20—29个月(平均25.3个月)矫治。患者牙弓间隙关闭,覆骀、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正常,面部侧貌协调。结论第一恒磨牙容易龋坏,导致残冠、残根。在牙列拥挤的拔牙矫治中可选择减数拔除病残的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经过仔细的支抗设计和精心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拔除第一磨牙方法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24例拔除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0~25.3岁,平均年龄16.2岁.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共拔除42颗第一磨牙,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正畸治疗,矫治后牙齿拥挤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矫治时间为16.0~29.1个月,平均20.4个月.结论:经过正确诊断设计,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拔除第一恒磨牙的矫治方案。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收治的42例牙齿拥挤,需矫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拔除第一恒磨牙前进行矫治,观察组21例患者拔除第一恒磨牙后进行矫治。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562±25d,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545±22d,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牙根平行,前牙覆颌正常。结论:拔除第一恒磨牙临床矫治,在合理利用支抗的情况下,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减数下颌第二恒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8例骨性Ⅲ类错患者,年龄12~15岁,ANB角平均-2.63°,拔除下颌第二恒磨牙,采用镍钛螺旋推簧+Ⅲ类牵引远中移动下牙弓,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平均增加(2.25±2.43)°,ANB增加(1.75±0.96)°;L1-MP平均减少(4.25±2.66)°,L1-NB角减少(5.12±3.79)°,L1-NB距减少(2±1.31)mm;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结论:减数下颌第二恒磨牙可成功矫治某些特定的骨性Ⅲ类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35例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病例,平均年龄16.5岁,包括18颗上颌第一磨牙和29颗下颌第一磨牙。全部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顺序更换弓丝,待牙列排齐整平后,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结果:33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2个陈旧性缺损病例改为修复治疗。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敏 《中外健康文摘》2012,(39):106-107
目的探索及评估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结果,方法12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k畸形患者,拔除1~2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2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3—39个月,平均27.6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k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1.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治疗力量合适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2.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前牙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畸形,由于其危害与影响较为严重,而且不少症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发育,因此必须早期进行矫治,阻断错畸形的继续发展,目前临床采用的矫治方法较多,本人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对40例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矫治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错牙合畸形中,反牙合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临床中发现很多错牙合畸形患者反牙合的同时伴有偏牙合畸形。此类畸形患者如在颌骨发育之前不及时矫正,它不仅影响颜面部的美观、发音及咀嚼等功能,而且它能影响上下颌骨的发育造成颌骨的畸形。对此我们根据患者的年龄、发育龄、牙列及骨骼等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矫治方法及矫治器,矫治后戴保持器的同时配合头帽、颏兜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在逐渐去除保持器及头帽、颏兜后,追综观察1 ̄2年以上,疗效肯定。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文采用本人自1992年2月 ̄2004年2月矫治的13…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1类错畸形的典型特征为上颌相对前突,下颌相对后缩,因此,正畸治疗的期望目标为尽可能地抑制上颌和上牙弓的向前发育,促进下颌和下牙弓的向前生长发育。为达到此目的,临床中通常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减数矫治的方法,限制上颌向前发育,同时对上下颌的协调也有一定帮助。但是,临床中常常会遇到不愿拔牙的患者;另外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有一部分此类错畸形的患者,利用非减数矫治的方法同样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高角开(牙合)青少年的咬肌肌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高角开[牙合]青少年咬肌在息止、紧咬、吞咽和咀嚼运动中的肌电活动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测量20例高角开[牙合]青少年在上述状态下咬肌的肌电活动,并以同年龄段的20例均角正常覆[牙合]青少年作为对照。结果:在最大紧咬和吞咽时,高角开[牙合]组的咬肌肌电活动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且咬肌咀嚼周期总时程延长(P〈0.01),闭口相至食物粉碎相咬肌活动减弱(P〈0.01),出现较多的异常停顿。结论:不同下颌运动状态下,高角开[牙合]青少年与均角正常覆[牙合]青少年的咬肌肌电特征存在差异;提示颅面高角及开[牙合]对咬肌活动和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毒蛇咬伤是一种被有毒之蛇咬伤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势凶险。若不及时救治,常可致残,甚而危及生命。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运用解毒排毒法为主,辨证治疗各种毒蛇咬伤,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术后心室电风暴发生的早期识别和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7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室电风暴5例临床资料。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术后发生电风暴行电除颤复律,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及胺碘酮联合抗心律失常、镇静、补钾、补镁、冠状动脉解痉等综合治疗。结果 4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期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持续性昏迷15 d,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患者出院后门诊或电话随访112个月,其中3例已停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胺碘酮片,1例仍存在心房纤颤患者,继续服用胺碘酮片,无特殊不适。1例昏迷自动出院患者出院后第3天死亡。3例门诊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未再发作室速、室颤。结论注意基础病因治疗、及时识别及电除颤复律、联合美托洛尔及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是心室电风暴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市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6~18岁城乡常住人口73 393名。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检查第一恒磨牙冠龋和窝沟封闭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北京市6~18岁学生第一恒磨牙龋均为0.03~0.51,患龋率为2.36%~31.67%,呈现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9~11岁、13岁、15~18岁组城市患龋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8~18岁组城市龋均显著高于农村(P〈0.01)。7~18岁组女性龋均和患龋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龋齿充填率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9~10岁组人均窝沟封闭牙数(1.21~1.27)和窝沟封闭率(45.12%~45.31%)达到高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高于上颌第一恒磨牙(P〈0.01)。结论北京市青少年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城市普遍高于农村。下颌第一恒磨牙是青少年龋齿好发牙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病患者采取开放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发精神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封闭式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开放式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及项目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迟缓抑郁以及精神病表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以及病情总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陪护条件的前提下,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首发精神病患者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急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蛇咬伤428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兴波  刘波  聂凌  史忠 《重庆医学》2008,37(22):2512-2514
目的 探讨急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蛇咬伤的具体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428例蛇咬伤患者病例资料,横、纵向对比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蛇咬伤较单一方法(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较单一方法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大大缩短病程,较好地避免了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一方法治疗更完善,效果更明显,能有效减轻毒素对内部脏器的损害,从而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多以咳嗽伴/或发热为首发症状,大多表现为顽固的阵发性咳嗽,部分患者出现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肺外症状。肺部X线片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血中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有意义。30例经阿奇霉素贯序治疗后,治愈24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无后遗症。结论:掌握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是正确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成人型脊柱畸形患者(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的步态特征,进一步熟悉ASD患者下肢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为ASD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术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ASD患者51例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例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基础疾病)选出51例健康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Healthy Related Questionnaire of Life, HRQOL),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简版生活质量量表-36(Short Form-36,SF-36)评分。使用步态分析系统记录运动学参数。受试者骨盆及下肢特定的位置放置标记后在设定路线内以个体舒适步速行走,至少记录10个步态周期。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患者下肢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且行走过程中呈逐渐减慢趋势;ASD患者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的VAS、ODI与步长、跨步长、步频、膝关节屈伸及髋关节屈伸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SF-36中的生理部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患者跨步长、步长、步频、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减小,且活动中逐渐减小;ASD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学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9例确诊为BCR-ABL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予传统化疗、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期3~80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8例ALL患者中,BCR-ABL基因阳性者29例(16.3%),其中B细胞性28例,T细胞性者1例。14例患者在首1~2个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8.3%),部分缓解者1例(3.4%),2例在首2个疗程未获CR后加用伊马替尼获得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10.3%),无效12例(41.4%)。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4.5月。伊马替尼联合传统化疗化疗者完全缓解率80%,高于单用传统化疗者(50%()χ2=5.894,P〈0.01),生存期(18.6月)大于单用传统化疗未进行移植者(11.1月)(t=2.469,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传统化疗疗效差,联合伊马替尼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细菌耐药情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诊治的腹泻病人并符合病例纳入条件者共533例,对患者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533例中,共检出病原菌368株,其中以致病性弧菌为主,占71.7%(264/368);志贺菌属次之,占14.9%(55/368)。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部分细菌敏感。大部分细菌感染的患者表现为腹痛,主要在志贺菌感染的患者中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常见。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致病性弧菌,其中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大便性状与细菌菌种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致病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氯霉素、青霉素.G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大部分细菌对于喹诺酮敏感,可首选,也可选用敏感的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