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额颞区颅骨缺损颞肌下颞肌外两种术式钛网修补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45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颞肌外修补29例(30侧),颞肌下修补16例。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钛钉使用数、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颞肌外修补组平均手时间短,出血少,但是与颞肌下修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肌下修补组术后咀嚼疼痛较轻,满意度明显优于颞肌外修补组。颞肌外修补组有2例出现钛网外露。结论:颞肌下、颞肌外两种术式在额颞区颅骨修补术中各有优缺点,颞肌下修复更符合正常生理解剖,患者远期满意度更好。  相似文献   

2.
钟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3):1680-1681
目的分析并探讨早期修复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颅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抽取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早期组)和晚期颅骨修补术(晚期组)的患者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术后2个月时KPS评分为(81.69±12.68)分,明显优于晚期组的(71.56±14.3)分(P<0.05);同时早期组GOS预后评价同样优于晚期组(P<0.05);而在并发症方面比较,早期组为5例,晚期组为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应用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晚期颅骨修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钛网修补时机的选择。方法: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分为早期组46例和晚期组42例,比较2组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改善及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评分。结果:早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5例,术后改善15例(60%);晚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2例,术后改善11例(50%);早期组改善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6.3±13.9)分、(75.9±16.4)分;晚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0.8±17.2)分、(67.1±18.5)分;2组2年后RFLI评分均高于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应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史江华 《临床医学》2021,41(1):59-61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做过大骨瓣减压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在大骨瓣减压手术1~2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则在大骨瓣减压手术3个月后再进行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改良保存自体颅骨修补的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存自体颅骨、改良保存自体颅骨、高分子聚合材料、钛金属板进行修补的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保存自体颅骨修补45例中:26例皮下积液,4例感染,2癫痫;改良保存自体颅骨修补50例中:12例皮下积液,0例感染,1例癫痫;高分子聚合材料修补30例中:15例皮下积液,10例感染,5例癫痫;钛金属板修补30例中:11例皮下积液,3例感染,4例癫痫。结论: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术后常有并发症出现,但保存改良自体颅骨修补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率及异物排斥性,自体颅骨植入用于缺损颅骨的修补已越来越多,有逐渐超越其他材料的趋势.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施行了148例颅骨修补手术,其中应用自体颅骨植入手术者有61例,术后愈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骨水泥塑形对238例颅骨缺损患者行整形修补术,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9.18%。此项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术前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张静  杨佳勇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0):728-728
由于异丙酚既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体内无蓄积,毒性小,苏醒快的特点,又有降低颅内压(ICP),降低脑代谢需氧量(CMRO),脑保护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神经外科麻醉。我们将其用于颅内修补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3例均为男性,年龄18~45岁,体重58.03±11.08kg,ASAⅠ~Ⅱ级择期手术。麻醉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诱导顺序为芬太尼0.1mg,氟哌啶5mg,异丙酚2.5mg/kg,司可林100mg静注,快速插管,术中以0.08%异丙酚3.2mg·kg-1·h-1静滴,复合吸入安氟醚1%~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普通钛网成形颅骨修补术30例,钛网数字化成形颅骨修补术42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对塑形的满意度、手术时间、钛钉使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钛网数字化成形组手术时间、钛钉使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普通钛网成形组(P〈0.05),术后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高于普通钛网成形组(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钛网数字化成形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骑跨上颞线的颅骨缺损不但出现程度不同的颅骨缺损后综合征,而且患倒多伴有咬力下降。我院1995年8月~1997年12月选择骑跨上颞线的颅骨缺损后综合征伴有患侧咬力下降患者30例,注重术中预肌起点的重建,使其发挥应有功能,术后经3个月~2年的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7~65岁,平均35.03岁。1.2颅骨缺损原因外伤性颅内血肿22例,重型脑控裂伤8例,均是术中需要去骨瓣外减压所致。1.3术前颅骨缺损区情况28例随体位改变而改变,站立、安静时骨窗处下降,平卧、用力时高起。2例因外伤性脑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化电脑塑形钛网修补额颞部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术后遗留额颞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共126例,分两组,每组各63例,第一组使用手工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第二组使用数字化电脑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观察两种方法修补的优缺点.结果:与采用手工塑形钛网的第一组患者相比,采用数字化电脑塑形钛网行额颞颅骨修补的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P<0.05),钛钉用量减少(P<0.001),且术后满意度较高(P<0.05).术后所有病例未见钛网松动.皮下积液、钛网翘起及颞肌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第一组共发生积液13例,钛网翘起10例,颞肌疼痛15例.第二组共发生积液4例,钛网翘起2例,颞肌疼痛4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他常见的并发症还有头皮感染、钛网外露、硬膜外血肿以及癫痫发作等.结论:采用数字化电脑塑形钛网进行额颞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其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手工塑形钛网,而且能很好还原患者的头形容貌,是颅骨修补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科自 1996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4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颞肌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并与 37例传统颞肌下去骨瓣减压术比较 ,现就其疗效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传统手术组 (对照组 ) 37例 ,男 2 8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2 .5 (7~ 6 1)岁。传统手术后进行硬脑膜扩大无张力修补组 (修补组 ) 4 5例 ,男 3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4.2 (5~ 6 8)岁。1.2 手术方法 传统颞肌下去骨瓣减压术后[1] ,如脑组织膨出 ,则适当扩大颅骨减压窗 ,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 ,然后将硬脑膜稍做修整 ,根据需要取适当大小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去骨瓣减压术与颅骨修补术时间间隔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手术间隔1~3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间隔3~6个月。比较2组手术前后脑灌注情况[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到达峰值时间(TTP)]、脑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rCBF、rCBV、TTP水平及NIHSS评分、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TP、NIHSS评分显著降低,rCBF、GO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及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因创伤及手术等造成颅骨缺损,为达到外形和功能的理想康复,需要行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如何得到更加个性化的修复是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本院2005年以来采用三维成像无模多点成形技术,施行数字化颅骨缺损修补术3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陆建吾 《华西医学》2000,15(3):360-361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新方法。方法:将48例原需去颅骨瓣减压者的颅骨瓣埋于骨窗边缘相应的帽状腱膜下,并从骨瓣牵出3根丝线于头皮外,而后行手法牵拉推移骨瓣复位。结果:42例颅骨瓣复位成功,占87.5%,4例术后1~2天再次出现天幕疝,行扩大去颅骨瓣及部分脑组织减压,1例复位时丝线断裂,1例术后3周脑压无法降低而未能复位。随访40例,39例颅骨瓣达到功能或解剖复位,1例骨瓣浮动,结论:对脑水肿需去颅骨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88年至2003年7月行自体骨瓣颅骨修补66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采用硅胶、钛板、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修补材料将行颅骨修补术的229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A组(n=17,硅胶)、B组(n=58,钛板)和C组(n=154,自体颅骨).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和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修补术前、术后1及3个月...  相似文献   

18.
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本科2004年8月至2010年5月对63例颅骨缺损患者进行了颅骨修补术。现对63例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自体颅骨修补38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1991年1月~2004年12月对384例脑外伤患者行成形骨瓣开颅后,将骨瓣包埋于左下腹壁皮下,2~3个月后择期行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9例,女145例,年龄17~65岁,平均41.2岁。颅骨缺损部位:额颞顶部242例、颞顶79例、额部39例、枕部24例,颅骨缺损范围约为5.0 cm×7.0 cm~10 cm×14 cm。手术方法:将术中取下的减压颅骨骨瓣先浸泡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待手术完毕后,常规消毒下腹部,将骨瓣凸面向上,包埋于左下腹皮下。骨瓣如有骨折且大骨片离断者将其重叠,包埋于腹壁皮下,粉碎性骨折小骨片未离断者整复后用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本院顺利进行颅骨修补术的1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的焦虑状况,对影响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发现有53例患者存在焦虑,约占38.1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颅内感染、无医疗保险、手术舒适度低以及发生缺氧性损伤等为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出现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性别、手术舒适度、疾病类型以及缺氧性损伤为主要影响因素,对此医护人员须加强患者的情绪管理,促使其身心健康,确保其顺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