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腺瘤样的结肠息肉病(APC)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β-catenin和APC蛋白在30例宫颈鳞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β-catenin和APC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浸润鳞癌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β-catenin和APC蛋白阴性表达率在CINⅠ、CINⅡ、CINⅢ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β-catenin在CINⅠ组与CINⅡ-CINⅢ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β-catenin阴性表达与APC蛋白阴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β-catenin与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宫颈癌(SCC)组织P16INK4A、端粒酶及人宫颈癌基因(HCCR)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该院妇科门诊110例疑诊为宫颈病变患者的病理组织,其中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组织、CINⅡ级组织、CINⅢ级组织各20例,SCC组织30例。检测各组织P16INK4A、HCCR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和SCC组,HCCR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组和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SCC组,端粒酶活性水平正常宫颈组织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S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SCC组织P16INK4A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中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P16INK4A蛋白阳性率均为100.00%;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SCC组织中HCCR蛋白阳性表达率及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SC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组织P16INK4A、HCCR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明显异常,且与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均可作为预测CIN晋级趋势及诊断SCC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924例妇女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6组:宫颈鳞癌组2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78例;CINⅡ组61例;CINⅠ组153例;宫颈湿疣组40例;正常或炎症组305例。结果⑴503例检测到HPV感染,阳性率为54.4%。所有标本共检测到19种HPV基因型,未检测到HPV43、44型。不同病变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湿疣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Ⅲ组(P<0.05),CINⅢ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Ⅱ组与CINⅠ组(P<0.05),CINⅡ组与CINⅠ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或炎症组(P<0.05)。⑵不同病变组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HPV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湿疣组与正常或炎症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率、HPV感染型别有着一定的关系,HPV多重感染可能是宫颈鳞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其中20例为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其余100例均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ASC-US),后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四组:CINⅠ级53例,CINⅡ级33例,CINⅢ级12例以及SCC 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各组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结果正常组20例用于确定阈值,本实验室阈值为7%,其他各组阳性判断均通过与阈值比较得来。在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8.9%、87.8%、91.7%和100%。CINⅡ级、CINⅢ级及SCC组与CINⅠ级比较,hTERC基因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表达增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方向关系十分密切。结论 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阳性率增加,在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中的扩增明显高于CINⅠ级,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脱落细胞检测hTERC基因的手段有效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监测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16、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宿迁市钟吾医院160例行宫颈组织活检或宫颈LEEP术活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组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出现CIN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检测P16、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P16、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患者中,P16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5,P<0.05),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P16、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观察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且HPV阳性率随CIN的发展而升高。结论联合检测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的有效指标,HPV的感染与CIN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对临床上诊断CIN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67(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67,Ki-67)和胸腺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TK1在40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Ki-67、TK1阳性细胞数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Ⅲ)Ki-67、TK1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Ki-67和TK1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TK1和Ki-67在宫颈癌复发或转移组高于无复发或转移组。结论 Ki-67与TK1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预后有很好的指导作用。TK1对判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程度及宫颈癌是否有复发倾向具有参考价值,且优于Ki-6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前列腺癌基因表达标志物1(PCGEM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宫颈活检和手术的170例患者宫颈石蜡标本和30例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6例,设为CINⅠ组;CINⅡ级38例,设为CINⅡ组;CINⅢ级24例,设为CINⅢ组;宫颈癌62例,设为宫颈癌组;癌旁组织设为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标本中PCGEM1的表达,并分析PCGE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中PCGEM1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及正常组,且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GEM1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中PCGEM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为51.61%(32/62),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平均生存期43.89个月。PCGEM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44.90%,明显低于PCGEM1阴性表达患者(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理分级(G2-G3)、临床分期(ⅡA期)、淋巴结转移和PCGEM1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及宫颈癌患者的PCGEM1阳性表达升高,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 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NT1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1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21例低度病变(CINⅠ)、45例高度病变(CINⅡ~Ⅲ)及42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用杂交捕获第二代方法检测高危人乳头状病毒(HR-HPV)载量。结果与正常宫颈对照组相比,CINⅠ、CINⅡ~Ⅲ中WNT1表达逐步增加,宫颈上皮内瘤变中WNT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低度病变相比,高度病变中WNT1表达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鳞癌中WNT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高度病变相比,宫颈鳞癌中WNT1表达明显减少(P<0.05);WNT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1蛋白表达强度与HR-HPV感染负荷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WNT1可能成为辅助诊断CIN的相关标志物,WNT1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寻找早期诊断SCC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30例CIN Ⅰ、40例CINⅡ/Ⅲ及40例S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Wnt-1阳性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 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25.0%、60.0%、82.5%、97.5%,其在4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04,P<0.05);(2)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 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5.0%、26.7%、57.5%、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25,P<0.05);(3)两者在SCC中表达的相关性:Wnt-1蛋白的阳性表达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有相关性(r=0.33,P<0.05).结论:Wnt-1和β-catenin参与了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在由CIN发展到宫颈癌的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SCC.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wist和Snail的表达情况以及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研究原位杂交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Twist、Snail的表达情况,另设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组中:Twist、Snail的阳性率分别是10%、28.1%、29.6%、42.9%、64.3%和0%、9.4%、22.2%、37.1%、58.9%,随着病变的逐步进展,Twist、Snail的表达逐渐增强,其中Twist、Snail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wist、Snail为认识宫颈鳞状上皮癌变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及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发现和监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不同上皮瘤变(CIN)疾病患者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变病毒(HPV) E6/E7 mRNA检出率差异及对CIN进展及诊断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运城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HPV感染的妇女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镜检及宫颈病理学检查将患者分为CINⅠ级98例、CINⅡ级63例、CINⅢ级30例、浸润性鳞癌及腺癌组9例。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HPV E6/E7 mRNA、HPV(PCR-反向点杂交)阳性表达率差异;观察不同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的CINⅠ级患者随访1年后疾病进展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诊断为高级别上皮瘤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CINⅠ级组患者的HPV(PCR-反向点杂交)、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CINⅡ级、CINⅢ级、浸润性鳞癌及腺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INⅡ级、CINⅢ级、浸润性鳞癌及腺癌组患者的HPV(PCR-反向点杂交)、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辅助性T细胞2(Th2)和叉头状转录因子-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水平及炎症因子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以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组)患者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组)患者3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组)患者35例,宫颈癌(UCC组)患者37例,宫颈炎(CC组)患者38例,比较5组患者的MDSC、Th2、FoxP3+Treg细胞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对宫颈病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组患者的MDSC、Th2和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患者的MDSC、Th2和FoxP3+Treg细胞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UCC组、CINⅢ级组、CINⅡ级组、CINⅠ级组、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6、γ干扰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IL-10、IL-17A、TNF-α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UCC组、CINⅢ级组、CINⅡ级组、CINⅠ级组、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从高到低依次为CINⅠ级组、CC组、CINⅡ级组、UCC组、CIN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MDSC细胞、FoxP3+Treg细胞、IL-10、IL-17A、TNF-α、IL-2是影响宫颈癌恶性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DSC、Th2和FoxP3+Treg细胞均为造成HR-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MDSC、Th2和FoxP3+Treg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分析,可能对早期宫颈恶性病变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ng2在正常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Ang2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例,CINⅡ—Ⅲ级18例)、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g2在子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三者差异显著;Ang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Ang2表达水平均与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结论Ang2参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影响癌瘤的发生与发展;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意义以及非宫颈糜烂妇女发生上皮内瘤变的概率.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的5041例妇女根据宫颈肉眼观分成非宫颈糜烂组2314例和宫颈糜烂组2727例两组,分析其TCT检查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TCT检查结果:非宫颈糜烂组异常168例,异常率7.26%,其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1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2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宫颈糜烂组异常210例,异常率7.70%,其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36例,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各28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检查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非宫颈糜烂组正常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8例,CINⅡ级21例,CINⅢ级33例,阳性82例,阳性率48.81%;宫颈糜烂组正常105例,CINⅠ级35例,CINⅡ级26例,CINⅢ级42例,宫颈鳞癌2例,阳性105例,阳性率50.00%.两组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糜烂组检出2例宫颈癌.结论 非宫颈糜烂与宫颈糜烂妇女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率相近,均应定期行TCT检查,异常者要进一步行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51-265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p16及Ki-67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8例疑似CIN患者宫颈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活检结果分成CINⅠ级组(A组)、CINⅡ级组(B组)、CINⅢ级组(C组)和良性病变对照组(D组)四组。分析所有患者p16及Ki-67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B组、C组p16及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阳性检出率及强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三组,且无强阳性表达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对疑似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予以p16及Ki-67的免疫组化检测,可较为准确地鉴别良性病变与CINⅠ级、CINⅠ级和CINⅡ~Ⅲ级,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GATA-3、CD4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50例患者,将宫颈组织按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及宫颈癌组。用免疫组化法对E-cadherin、GATA-3及CD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GATA-3与CD4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cadherin在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0.0%、60.0%、36.0%、34.0%;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进展,E-cadherin阳性表达率越低;CINⅢ级与宫颈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A-3阳性细胞数随病变进展而减少,CD4阳性细胞数随病变进展而增多。GATA-3、CD4在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组间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炎与CINⅠ级、CINⅢ级与宫颈癌组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A-3与CD4在各组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r=-0.947,P0.05)。结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微环境中,E-cadherin、GATA-3的表达随病变的进展明显减少,CD4的表达随病变的进展明显增多,且GATA-3、CD4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E-cadherin、GATA-3、CD4三者的异常表达促进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该院体检的已婚女性234例的阴道分泌物、灌洗液标本,检测其阴道微生态情况、pH值、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根据病变情况采集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根据细胞学和病理诊断结果,将细胞学诊断为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细胞病变(ASCUS)但病理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Ⅲ组作为实验组。结果阴道微生态正常者43例,占18.38%(43/234);阴道微生态异常者191例,占81.62%(191/234);CINⅠ组和CINⅡ/Ⅲ组的阴道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INⅡ/Ⅲ组高于CIN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组HPV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组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低于CINⅠ组和对照组,CINⅠ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pH值升高、IL-10表达降低及HPV阳性均是宫颈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阴道微生态变化对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91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中104例HPV16/18型及6/11型DNA感染率.结果 191例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率为73.3%,其中75%呈带状,25%呈点状.CINⅠ级p16蛋白表达率较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明显增加(P<0.01);CIN Ⅱ~Ⅲ级p16蛋白表达率较CINⅠ明显增加(P<0.01).104例HPV DNA检测病例中,HPV16/18型检出率为49%(51/104),HPV6/11型检出率为9.6%(10/104).CIN Ⅰ级HPV16/18型检出率较鳞化伴增生组明显增加(P<0.05);CINⅡ~Ⅲ级HPV16/18型检出率同CIN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16可以作为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与CIN Ⅰ级、CIN Ⅰ级与CINⅡ~Ⅲ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HPV16/18感染与p16蛋白带状表达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CK8、CK17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4例(Ⅰ级20例,Ⅱ、Ⅲ级24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5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的CK8、CK17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鳞状上皮CK8、CK17均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92%,其表达均以中等强度及强阳性为主;CIN高级别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8.3%和58.3%,以中等强度为主;CIN低级别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30%,其均以弱及中等强度为主。结论 CK8、CK17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K8、CK17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