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6-08—2017-04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麻醉)和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各50例。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在拔管时、拔管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更趋于正常,P0.05;两组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咳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气道表面麻醉,有效预防了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食道癌手术中,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手术患者73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麻醉前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术后24h、拔管后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术后24h、拔管后各时段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躁动率分别为2.70%、2.70%,低于对照组的13.89%、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道癌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56-4457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组(RF组)(n=30),R组腰麻药物为14mg罗哌卡因,RF组腰麻药物为12mg罗哌卡因联合10g芬太尼。记录产妇手术期间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与R组比较,RF组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采用临床常用浓度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拟行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L)组(n=30)和罗哌卡因(R)组(n=30),切皮前15 min分别采用1%利多卡因或0.5%罗哌卡因行患侧头皮神经阻滞。记录术中镇痛药用药量及呼吸和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关颅期循环指标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R组(P<0.05);镇痛药用药量L组大于R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指标相比,R组优于L组(P<0.05)。结论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唤醒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镇痛效果,不仅降低镇痛药的用药量,同时减少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更适宜用于唤醒麻醉中的头皮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与利布合剂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40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罗哌卡因组n=20)腋路臂丛麻醉用药为0.375%的罗哌卡因30ml;Ⅱ组(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合剂组n=20)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ml+2%利多卡因15ml混合液共30ml。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0min、30min、60min、术后1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运动、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与麻醉效果。结果:Ⅰ组与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相似,麻醉维持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Ⅰ组麻醉中和麻醉后各记时点HR和MAP与麻醉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而Ⅱ组30min及术后60min的HR和MAP比麻醉前增高。结论:0.375%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成人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支撑喉镜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n=20)、2%利多卡因组(L组,n=20)和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组(R+L组,n=20)。C组常规诱导;L组在全麻诱导之前使用耳鼻喉麻醉喷雾器在咽喉部给予2%利多卡因5 ml;R组在全麻诱导之前使用耳鼻喉麻醉喷雾器在咽喉部给予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5 ml。分别在手术结束即刻(T0)、术毕2 h(T1)、术后1 d(T2)、术后2 d(T3)、术后3 d(T4)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计算术后3 d非甾体类药物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和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用药总量。对三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L组和R+L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的应用总量明显降低(P0.01);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后使用利多卡因或者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均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5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0.25%布比卡因组Ⅰ(n=17)和0.25%罗哌卡因组Ⅱ(n=18)。观察两组用药后对MAP、HR、SpO2的影响。结果:Ⅰ组注药后10min、20min时MAP、HR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Ⅱ组10min、20min、40min时MAP都有下降,但HR变化不明显,SpO2两组都变化不大。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用于乳腺癌根治术都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小,但对循环功能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长托宁和东莨菪碱作为术前用药分别用于颈丛麻醉时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颈丛麻醉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溶液组(A组,n=20)、东莨菪碱组(B组,n=20)、长托宁组(C组,n=20),麻醉前15 min A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1 ml,B组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1 ml),C组静脉注射长托宁0.5mg(1 ml)。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和一侧颈深丛神经阻滞,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15 min及麻醉后5、10、15、20 min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 A组麻醉后各时间点HR、SBP、DBP与麻醉前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大部分时间点HR、SBP、DBP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麻醉后各时间点HR较麻醉前15 min均有差异(P〈0.05)。C组麻醉后各时间点HR与麻醉前1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麻醉后各时间点HR、SBP、DBP与麻醉前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托宁能够有效地预防颈丛麻醉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较东莨菪碱更适合于作为颈丛麻醉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0.5%和0.37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拟行剖宫产的产妇232例随机分为A组(腰麻药为0.5%盐酸罗哌卡因)和B组(腰麻药为0.375%盐酸罗哌卡因),每组116例。记录麻醉前、切皮时、胎儿娩出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产妇术中的血管活性药、辅助药,记录术者、产妇满意率。结果两组产妇在麻醉前、胎儿娩出后5 min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切皮时的SBP、DBP、HR和胎儿娩出后5 min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活性药用量多于B组(P0.05);A组术者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 0.5%和0.3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都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浓度,两种浓度镇痛效果好,前者对循环的影响较大,但肌松效果较好,术者满意率高,是腰硬联合麻醉中较适当的麻醉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相对密度、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优劣差异。方法选择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麻,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进行腰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运动阻滞和感觉平面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比较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和感觉平面阻滞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较短(P0.05);T1时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两组患者HR、MAP及Sp O2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但两组患者HR、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MAP相较于观察组下降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低相对密度、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均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明显,对患者的循环抑制较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时静注右美托咪啶辅助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60例择期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n=30)及对照组(C组,n=30).麻醉平面满意后两组分别静注右美托咪啶及0.9%氯化钠注射液并维持至术终.观察手术期间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熵指数(RE)变化;观察患者手术期间及监护治疗室内心动过缓、低血压及腰背部疼痛等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用药后15 min至停药后30 min 的HR均明显低于组内用药前及同时点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 2.73、4.23、5.01、4.56、3.92、4.25、3.12、2.89、4.24、3.78、2.92、3.29,P均<0.05);D组用药后15 min至停药时RE均小于60,均明显低于组内用药前及同时点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 3.54、3.76、4.52、6.23、5.01、4.32、4.20、2.93、3.82、5.21、4.32、4.80,P均<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52、4.85,P均<0.05).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时静注右美托咪啶,不仅镇静效果满意,而且可减少寒战发生,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麻醉诱导后气管内喷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A、B及C三组,每组25例。其中A组麻醉诱导后不喷注利多卡因,B组麻醉诱导后喷注2%利多卡因1 ml,C组麻醉诱导后喷2%注利多卡因3 ml。对比三组气管插管过程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肾上腺素浓度(COR)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R、SBP、DBP及COR比较,均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而诱导前及诱导后3 min三组HR、SBP、DBP及CO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 min、6 min,HR、SBP、DBP、COR A组最高,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后气管内喷注2%注利多卡因3 ml可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针的麻醉效果,并比较环形皮下注射与传统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170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利多卡因针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B组(药物改良组,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利多卡因针及罗哌卡因针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C组(注射方法改良组,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利多卡因针及罗哌卡因针阴茎根部环形皮下注射).分别比较各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比较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结果 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A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低于B组和C组.在麻醉时,C组VAS值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三组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至术后30min、1h、2h,A组均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麻醉时,阴茎根部环形皮下注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轻于背侧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利多卡因加盐酸罗哌卡因针联合麻醉,持续时间长,术后的疼痛程度较单纯使用利多卡因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髓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5.0 mg罗哌卡因、15.0 mg布比卡因及40.0 mg利多卡因进行脊髓麻醉。主要研究终点是感觉阻滞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失败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后疼痛、首次运动、排尿和出院时间以及短暂性神经系统症状(TNS)发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3.1±1.7)h和布比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6.1±2.5)h均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6±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更快。罗哌卡因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排尿和出院时间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短,而与利多卡因组患者无差异。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患者相比,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更少。3组患者满意度、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生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脊髓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5.
刘波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54-8854
目的探讨等剂量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麻醉的疗效。方法将60例择期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左布比卡因组(L组),各30例,比较两者感觉、运动的起效、恢复时间的差异及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R组明显低于L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运动阻滞弱,恢复迅速,更适合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0.3%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上肢手术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30例。罗哌卡因组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BP、HR、SpO2,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R、SpO2无明显变化。A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循环稳定,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输注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输注组(R组,n=20)和芬太尼与异氟醚静吸复合组(F组,n=20)。观察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后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停止静脉或吸入麻醉药至拔管的时间,苏醒后是否再入睡及外科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插管前、手术开始后5 min的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插管前与插管后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插管前H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苏醒时间[(5.6±0.7)min]明显短于F组苏醒时间[(15.9±1.6)min],P<0.05,R组再入睡率低于F组,R组外科医生满意度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输注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具有消除快、苏醒快等特点,是临床上比较安全的新型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两种药物用于气道表面麻醉对于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在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于2015-01—2016-12间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出15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麻醉,根据气道表面麻醉药物的不同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气道表面麻醉,B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起到表面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拔管时的呛咳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T0、T1、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T3、T4时间点的心率[分别为(82.1±10.5)次/min和(84.3±11.5)次/min]、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1.6±6.5)mm Hg和(88.3±5.7)mm Hg]均低于对照组[心率(95.8±13.4)次/min和(98.4±14.2)次/min;平均动脉压(102.3±8.6)mm Hg和(97.8±6.2)mm Hg],P0.05;且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的呛咳评分(2.10±0.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28±0.6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用于气道表面麻醉中有助于降低气管插管及拔管的反应,保证插管、拔管的安全性,建议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时对肝硬化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时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右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各30例。GEA组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以异氟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Entropy指数40~55。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诱导前和后(T1和T2)、插管时(T3)、切皮(T4)、手术探查(T5)、术毕(T6)、拔管时(T7)的HR和MAP,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 T2时GEA组HR和MAP较GA组下降更显著(P<0.05)。T3和T7时GA组的HR及MAP较T0升高,GEA组维持在较稳定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均缩短(P<0.05)。GEA组出现苏醒期躁动2例(6.7%),明显低于GA组的9例(30%)(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20.
田香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822-3823
目的:观察丁卡因胶浆在全身麻醉时气管插管及拔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丁卡因胶浆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丁卡因胶浆组在麻醉诱导前采用气管导管套囊部涂擦丁卡因胶浆2.5 g,再行插管;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诱导后直接插管.两组患者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1 min (T2)、拔管前1 min (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 (T5)、拔管后30 min (T6)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麻醉至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至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拔管时5例躁动,C组拔管时20例躁动.组间比较:T1及T3时间点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T2、T4、T5、T6时间点SBP、DBP、HR均低于C组同一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D组各时间点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4、T5、T6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高于T1时间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卡因胶浆能降低全麻术中插管时、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减轻拔管后患者的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