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孕中期、临产期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体检正常的妊娠中期、临产期的妊娠妇女120例,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6.7±6.2)岁。其中妊娠中期66例(时间在怀孕16周左右)、临产期54例(时间为怀孕40周前后)。检测不同时期孕妇体内的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结果及变化。结果妊娠中期和临产期的孕妇血浆中的DD水平升高(P0.05)、血浆中的PT指标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进行性的缩短(P0.05)、孕妇血浆中的TT成分在孕中期和临产期中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血浆中的APTT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缩短的趋势,但是孕中期和临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血浆中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利用动态的结果监测妊娠时期血浆中的DD以及凝血四项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对孕妇进行产中、产后出现的一系列疾病进行控制和预防,对于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浆中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普利生双通道(2000—2)血凝分析仪,对门诊及住院妊娠各期及产褥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早期、中期至晚期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到临产期无显著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又缩短显著(P〈O.05);纤维蛋白原(FIB)早期到中期升高显著(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急剧升高(P〈0.01);凝血活酶时间(TT)妊娠期直到临产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出现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这一妊娠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妊娠期应密切检测PT,APTT,TT及FIB。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在孕期不同时期血浆中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水平的变化情况,探究该变化情况在临床中的可利用价值。方法选用2013年7月-2014年2月,286例孕妇和98例正常健康非孕妇女的送检血样标本,血液标本检测项目有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根据孕期的划分,早期、中期、后期和对照组分四组进行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血浆中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妊娠的三个时期,DD水平呈阶梯性增长(P<0.05);PT在妊娠的三个时期是阶梯性递减(P<0.05);TT在妊娠的早期和中期并无明显变化,但在妊娠后期递减;APTT在妊娠前两个时期并无变化,但在后期明显低于前中期的数值(P<0.01);妊娠前期和中期FIB该项指标明呈现递增(P>0.05),但并不明显,妊娠晚期达到一个峰值,明显高于前两个时期(P<0.01)。结论对孕产妇整个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值和凝血四项变化情况实施动态数据监测,对预防和辅助诊断DVT(深静脉血栓)和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异常出血、孕产妇血栓性疾病等产科常见疾病具体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TT、Fg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Fg含量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预防DI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凝血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Sysmex-CA-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8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分娩前与产后3 d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与母血(分娩前)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 d的PT、INR、APTT均较分娩前明显延长,Fbg明显低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母体的高凝状态相比,其新生儿处于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希森美康)CA7000血凝仪检测152例正常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临产期孕妇和70例非孕的正常妇女PT、AF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组和临产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中期组PT、APTT、Fib和TT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晚期和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动态检测凝血指标,可及时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功能状况,对于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09例妊娠期妇女从早期妊娠至临产时血浆中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检测,找出妊娠妇女从早期、中期、晚期及临产期凝血四项的变化趋势。方法:用德国BE Thrombolyzer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随机对我院门诊及住院409例妊娠各期及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各期数据相关性。结果:PT早期、中期至晚期进行性缩短(P〈O.01),且持续到临产;APTT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动产时又缩短显著(P〈0.05);FIB与APTT一样,早期到中期FIB升高显著(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动产时急剧升高(P〈0.01);TT妊娠期直到动产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妊娠中、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特别是到了妊娠晚期以及临产期,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75-1276
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常规体检的妊娠中期孕妇68例(时间在怀孕16w左右)与临床期(时间为怀孕40w前后)孕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时期妊娠妇女的D-Dimer及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其中凝血四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结果妊娠中期、临产期妊娠妇女血浆中D-Dimer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浆中FIB指标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P0.05);血浆中TT水平在不同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中PT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APPT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动态监测孕中期和临产期妊娠妇女的D-Dimer、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及静脉血栓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进行凝血4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观察妊娠各时期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女性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早期妊娠48例,中期妊娠59例,晚期妊娠43例,选取该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并比较。将43例晚期妊娠女性按照凝血指标高低分为高凝组和低凝组,比较2组的妊娠期血栓、自然流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BG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随妊娠周期的延长,其PT、TT、APTT水平均显著降低,而FBG则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女性的高凝组血栓发生率高于低凝组,自然流产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则低于低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的各个阶段应加强对凝血4项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其凝血状态,对预防产科意外及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时期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对孕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不同妊娠时期各项凝血指标,包括妊娠早期(妊娠短于12周)、妊娠中期(妊娠13~28周)、妊娠晚期(妊娠29周以上)和产后,并选取60例健康体检的育龄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PTT、PT、TT、FIB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同妊娠时期孕妇APT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妊娠中期、晚期、产后PT、TT值均高于对照组,妊娠中期、晚期FIB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大量出血孕妇APTT、PT、TT值均显著高于少量出血者(P<0.05),FIB值显著低于少量出血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TT、PT、FIB是预测产后出血的独立因素。结论在产前对孕产进行APTT、PT、TT、FIB检测,可有效预测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凝血异常,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诊的妊娠晚期孕妇2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采取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包括凝血四项,分别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观察记录前述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同时对研究组妊高征孕妇与非妊高征孕妇进行前述指标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对前述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对比可知,研究组PT与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孕妇与非妊高征孕妇的PT、AP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应尽早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根据异常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对于预防及控制产后异常出血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至2018年6月该院66例孕妇作为孕妇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组孕早期、中期、后期、临产期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D水平,检测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并与孕妇组不同孕期进行比较;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正常组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产后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凝血4项和D-D水平。结果 (1)孕妇组孕早期至临产期FIB水平呈递增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孕后期、临产期APTT、PT较孕早期、孕中期及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不同孕期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后期及临产期D-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孕后期D-D水平正常组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早产、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产后出血组产前比较,产后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前比较,出血组产前APTT、PT延长,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后比较,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孕期凝血4项及D-D水平,有助于预估产后异常出血等不良结局风险,指导临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产妇分娩前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的1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将所有产妇分为研究组(产后出血)与对照组(正常分娩),其中研究组产妇共420例,对照组产妇共780例。对1200例孕妇的就诊资料中的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收集。比较分析产妇孕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临产前不同时期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孕期产妇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中期与孕晚期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期的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产妇的APTT明显长于中期、晚期与临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临产前产妇FIB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PT与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TT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分娩前进行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的检测,能够对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对产后出血与血栓的预治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61-7861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CL TP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9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58例健康育龄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PT、APTT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的凝血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在孕中、孕晚及临产期测定207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以20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妇女为对照,比较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相比,APTT、PT、INR、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孕晚期APTT、PT和INR较孕中期和临产期明显缩短;临产期TT较孕中期及孕晚期明显缩短,孕中、晚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临产期FIB水平较孕中期明显升高,孕晚期、临产期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期妇女随孕期的延长,血浆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可及时了解体内凝血功能状况,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分析不同临床症状下孕妇的凝血功能。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的非孕期女性)、正常临产组、妊娠期高血压(HDCP)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乙型肝炎组,对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正常临产组与对照组比较,PT值缩短(P0.05),APTT值明显缩短(P0.01),FIB值明显增高(P0.01),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临产组与妊娠各合并症组比较:HDCP组较正常临产组FIB值明显增高(P0.01),GDM组、乙型肝炎组和ICP组FIB值较正常临产组均增高(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妊娠合并症的临产孕妇相对于健康临产孕妇拥有更高的FIB,而APTT和PT有缩短趋势。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对预测止凝血功能、预防产科并发症及降低产妇病死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高血压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度及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进行产检生产的49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产检生产的49例健康孕妇作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剖宫产率和早产率。结果对照组孕妇孕28周和临产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孕28周时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Ⅲ(AT-Ⅲ)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产前Fg及D-D水平较孕28周时明显升高,PT、APTT、TT、AT-Ⅲ水平则明显下降,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及早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异常变化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且剖宫产率和早产率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标识。对发现早期凝血异常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血浆蛋白Z(PZ)、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ZPI)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未孕妇女、妊娠早期(14~27周)、妊娠晚期(28~40周)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法测定其血浆PZ和ZPI浓度,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g)浓度。结果 PZ和ZPI从正常未孕妇女至妊娠早期、妊娠晚期,其血浆浓度逐渐下降,妊娠后期比正常未孕妇女PZ下降16.1%,ZPI下降22.8%。妊娠早期、妊娠后期与正常未孕妇女比较,PT、TT明显缩短(P<0.01),Fg明显增高(P<0.01);妊娠晚期与妊娠早期比较PT和TT明显缩短(P<0.05),Fg明显增高(P<0.05);妊娠后期组APTT与正常未孕妇女比较明显缩短(P<0.05)。PZ、ZPI浓度降低与PT异常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随着妊娠周数增加,孕妇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功能增强,可能与抗凝物质PZ、ZPI血浆浓度逐渐下降有关,这种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可能使妊娠期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