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常规在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男性婴幼儿因好动不配合、尿量少、排尿不规律、大便次数多的特点,导致采集尿常规标本困难。以往男性婴幼儿采用一次性集尿袋留取尿常规标本,将集尿袋贴于会阴部,外面穿纸尿裤。此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男性婴幼儿好动,成功留取尿液前,一次性集尿袋易脱落;一次性集尿袋里已留取尿液,因未及时发现,体位改变过程中尿液逆流至会阴部,一次性集尿袋黏贴处浸湿后脱落,集尿袋里的尿液流至纸尿裤;尿标本易被大便污染,以致患儿需反复多次、长时间留取尿常规标本,造成患儿不适、家长焦虑,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谢晓慧  曹淑媛 《护理学报》2017,24(16):77-78
介绍一种婴幼儿简易接尿器,其结构包括水胶体连接敷贴、接尿口、储尿器、观察取尿口.此接尿器由水胶体敷贴、橡胶套以及圆柱形漏斗制成,水胶体敷贴材质柔软且具有弹性,与皮肤紧密贴合,遇尿液不易脱落,不会对婴幼儿皮肤造成伤害,还能保护患儿皮肤;同时圆柱形漏斗颈部及端部设有盖体,可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并可直接打开留取尿标本,很方便适用且制作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女性新生儿采用改良尿标本收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32例女性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婴幼儿尿液收集器留取尿标本,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即一次性婴幼儿尿液收集器加灭菌干棉球留取尿标本。结果尿标本留取一次成功率对照组48.48%、观察组93.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会阴部皮肤发红发生率对照组37.88%、观察组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新生儿采用改良尿标本收集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蔡建利 《护理学报》2016,23(13):74-75
介绍一种新型留尿工具的制作及使用方法。留尿器由接尿漏斗、接尿袋、留尿试管3大部分组成,依借吸盘、带纹路的手柄、连接带、试管接口、支管彼此连接固定构成。留取尿样时,尿液经漏斗下口流入留尿试管,尿液过多时经接尿漏斗上的支管溢流到接尿袋内,留取尿液完毕后,可通过吸盘先将此留尿器暂时固定在厕所墙壁瓷砖上;等患者着装完成后,将留尿试管取下,拧上盖子,留尿完成。该留尿器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非常人性化,不仅避免尿液外流污染,而且尿样标本更准确可靠,患者留取尿标本的依从性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尿常规检验广泛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对无症状人群进行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对疾病进展的监测;治疗效果或并发证的监测;滥用药物检测等。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是发挥尿常规检验功能作用的基础和关键。1 尿液标本收集11 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尿常规检验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门诊或急诊病人可随时留取,但在标本容器上必须注明留取时间。凡未注明留尿时间或尿量不够的标本应拒收。12 尿液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 使用清洁一次性有盖的容器,改变目前敞开无盖的尿杯。容器上应贴有病人姓名、验联号(或条码)及注明标本留取时间的标签。13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棉球吸附法留取尿标本对尿液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5月某医院住院肾病尿异常患者30例,每例留取晨尿30 mL,由研究者将留取的每份尿标本以自身为基准,分为等质量等尿量2份尿标本,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依据尿常规中尿液有形成分的6项基本指标进行检验,实验组加入棉球吸附再挤出尿液后进行检验。观察比较两组尿液常规中有形物质6项指标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尿液pH值、尿糖、镜检红细胞检验结果完全一致,尿蛋白、管型和镜检白细胞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棉球吸附法留取尿标本方法可行,棉球对尿液检查结果无干扰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肾脏疾病需要通过尿液检查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用普通小尿杯来接取尿液倒入试管,用普通塑料桶留取24 h尿标本,住院患者往往需要留取数管尿液及24 h尿标本。对于年龄稍大,行动不便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来讲,自行留取数管尿液存在一定难度,留取标本的及时性及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愚巧法在老年住院患者尿常规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6年2-5月181例和2016年6-9月179例留取尿常规标本的老年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指导留取,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应用愚巧法制作宣教工具和提醒牌。结果 实施前后,观察组尿标本留取、患者对留取方法的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尿标本正确留取方法的掌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 结论 愚巧法能提高住院老年患者尿标本留取率,减轻责任护士反复宣教指导的工作量,提高患者对标本留取方法的知晓率,保障临床尿常规标本的留取。  相似文献   

9.
肾脏病患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如水肿、腰痛等,但很大一部分患者起病较隐匿,仅能从血液及尿液检查中发现异常。尿液检查一般包括尿常规干化学分析、尿沉渣检查、尿中有形成分检查及蛋白成分定量检查等,其中尿液中蛋白成分定量检查对肾脏病的诊断、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正常尿液中存在极少量蛋白,一般低于每日150mg,当肾小球滤过功能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时,会出现蛋白尿[2],随机尿蛋白定性方法测定蛋白尿虽然简单快速,但是易受采集容器、患者采集技术掌握程度、尿留取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且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蛋白尿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是长期以来的金指标,临床上各种肾脏病指南的制定也多采用24小时尿蛋白水平以评估病情,因此准确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尤为重要,但实际工作中,24小时尿标本易受标本留取容器、患者对标本留取技术的掌握等多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在检验分析前即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准确留取24小时尿标本,提高24小时尿标本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尿标本的留取需要患者配合,而在实际工作中常有患者因理解偏差、遗忘护士宣教内容、标本瓶上刻度不清晰、留取随意等各种原因,使留取的尿液量不足,无法进行检验,导致重新留取。为了提升尿标本正确留取率,我科于2015年4月始设计尿标本瓶刻度线,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制作与方法经与检验科沟通,确认尿常规及尿培养所需最少尿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