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既往研究表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更易出现肝脏损害犤1犦。发生肝脏损害后常使化疗中断,甚至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影响预后。因此探讨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的合理化疗方案,减少肝脏损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近年来应用异烟肼(H)、利福喷丁(L)及链霉素(S)药物(2HL2S/4HL2方案)对此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肺结核患者90例,均为初治菌阳性浸润性肺结核,未曾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痰镜检抗酸杆菌阳性;年龄16~62岁;无严重心、肾等疾患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采用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量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合并肺结核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5例高病毒量HBV合并肺结核肝损害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5例, A组在化疗前2周给予恩替卡韦治疗, B组患者在化疗开始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治疗,C组患者仅仅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对比这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损害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损伤发生率情况明显优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肝功能无改变, C组患者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与A组和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病毒量HBV感染合并肺结核肝损害在化疗前给予恩替卡韦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者较为常见。目前,治疗肺结核应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加之持续时间长,发生肝脏损害机会较多,特别是合并HBV感染患者。我院1998-03~2002-10收治肺结核患者340例,为进一步了解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情况,我们按有无HBV感染分组进行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25例,女性115例。年龄13~75岁,平均40.5岁。浸润性肺结核302例,血型播散性肺结核7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9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22例,入院后检查合并HBV感染者95例。其中HBsAg(+)、HBeAg(+)、HBcAb(…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化疗所致肝损害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对比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或不加用苦参素的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肝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分析该药对乙肝病毒(HBV)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化疗相关肝损害疗效的差异。结果苦参素治疗组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HBV感染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显著高于非感染者;而苦参素治疗组HBV感染及非感染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参素辅助治疗对化疗相关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以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对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分期与分型的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评价,对比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在各个阶段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70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中,共16例合并HBV感染(25.7%);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10岁以下及31-60岁患者感染率最高;合并HBV感染者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Ⅱ、Ⅲ、Ⅳ期和Ⅰ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3例NHL患者中,化疗期间肝功损害伴HBsAg阳性10例,占62.5(10/16);非HBV感染者共7例,占14.9%(7/47),其中,4例转氨酶升高大于参考值2倍,3例HBsAg阳性;其他无异常。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损伤患者在进行保肝、降酶等处理后,均继续化疗,未见死亡或其他情况发生。结论 NHL合并HBV的感染率较高,化疗后极易出现肝功能功损害的现象,尽早进行抗HBV治疗,有效控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在预防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合并HBV感染的NHL68例患者纳入研究,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接受化疗同时服用拉米夫定,B组在接受化疗同时服用恩替卡韦(B组)。两组均第一次化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其后每个化疗周期前和化疗后1周检查肝肾功能。比较两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化疗延迟及肝衰竭死率等指标。结果B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低于A组(6.60%vs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损害情况方面,B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低于A组(45.71%vs15.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组肝功能损害仅为I度、Ⅱ度,无Ⅲ度、Ⅳ度发生,A组Ⅲ度、Ⅳ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1%、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因乙肝病毒再激活所致肝功能异常而化疗延迟的发生率分别为8.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HL并HBV感染患者,恩替卡韦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肝炎突发率更低,因此,恩替卡韦能更好地预防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水矿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7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 HBV-M)阳性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HBV-M阴性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损害情况、肝功能损害出现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 TBL)水平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故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用药,降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接受化疗的1 23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患者临床上应用拉米呋定对HBV再激活和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类型);检查项目(包括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化疗药物;拉米呋定和保肝治疗;利妥昔单抗(美罗华)5个方面.结果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HBV感染的接受化疗的患者尽管应用拉米呋定治疗组和未应用拉米呋定的对照组在肝功损害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急性肝炎的发生率,治疗组远较对照组为低,分别为12.3% 和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HBV再激活的预防上,拉米呋定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4.6%和3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对于HBV感染者因为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而延迟下一周期的化疗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分别为18.2%和49.0%(P=0.033).结论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BV感染,在接受化疗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HBV再激活以及急性肝炎.因此常导致下一周期的化疗延迟.拉米呋定的应用减少了肝损害,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摘要:<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HBVr)是指在化疗和(或)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生的HBV-DNA水平突然快速增高至原水平100倍以上,或之前没有HBV感染的患者出现HBV感染[1]。淋巴瘤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时可能会诱发HBVr[2]。HBVr不但会增加患者的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和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且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及同期经年龄和性别匹配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各115例,分别设为肝损伤组和非肝损伤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和治疗情况,对肝损伤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的死亡情况进行随访,分析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损伤组患者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酗酒、HBeAg阳性、HBV-DNA高拷贝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比例明显高于非肝损伤组,既往接受过预防性抗HBV治疗及预防性护肝治疗比例低于非肝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未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是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肝损伤组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1(19~83)个月,随访过程中因药物性肝损伤继发死亡8例,死亡率为6.96%。死亡组患者酗酒、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存在多种自身免疫现象,为了解HBV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自身抗体对肝脏功能的损害的意义,我们对150例HBV感染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键DNAdSDNA)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肝损害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合并肝脏损害的肺结核的病人的治疗方法。方法:以左氧氟沙星(LVFX)为主,联合用药治疗肺结核并肝功损害20例的疗效作一分析。结果:显示未再加重肝脏损害,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提示合并肝脏损害的肺结核病人,可选择以左氧氟沙星(LVFX)为主,联合用药同时给以保肝治疗肺结核。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月~1995年12月,选择2种不同的化疗方案观察其对肺结核和合并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肝功能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258例均系我院的住院病人。甲组为肺结核合并HBV感染128例,其中男85例,女43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其中血型播散型肺结核5例,浸润型肺结核9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9例;乙组为单纯肺结核130例,男82例,女48例,年龄16~78岁,平均478岁。其中血型播散型结核3例,浸润型肺结核101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6例。二、治疗前肝功能及HBVM检查:甲、乙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正常(<35U),胆红素(SB)均<17mol/L,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均正常。甲组:单纯HBSAg阳性59例,HB-sAg、HBeAg、抗-HBe三项阳性20例,HBsAg、抗-HBe、抗-Hllc三项阳性18例,HBsAg和抗-HBC二项阳性19例,抗-HBS和/或执-HBc阳性并经聚合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12例。乙组:HB-VM均阴性。三、化疗方案及观察方法:甲组...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HBsAg阳性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8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及其中14例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率,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结核病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HBsAg阳性者占48%(39/81);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者占64%(9/14)。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HBsAg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HBV感染或携带者肝脏更易受到抗结核药物的损害,甚至可引发致死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在实体肿瘤化疗中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 年9 月至2016 年11 月76 例合并HBV 感染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HBV 再激活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HBV 再激活患者2 例,ALT 升高患者3 例,TBiL 升高患者2 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乏力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1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实体肿瘤化疗中HBV 再激活和肝功能损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血清HBV—DNA水平是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关的一项重要指标,可间接反应肝内HBV的状况.但其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是HBV引起的肝细胞损害不是HBV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机体针对HBV的免疫反应在攻击或清除HBV的同时所引发的肝脏病理性损伤。众所周知,HBV携带者一般均无或仅有轻度肝脏炎症改变,但体内病毒量不一定少,而肝脏炎症较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量不一定多。反映了HBV感染后,肝脏炎症活动度主要取决于个体针对HB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目前在能否用血清HBV DNA水平来判断HBV慢性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及其传染性这类问题上尚有争议,正确认识这一问题还需从HBV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入手。  相似文献   

18.
张铭 《江苏医药》1998,24(6):429-429
临床常见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多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现将我院传染科近年来收治的44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者的抗结核方案作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4例均系我院传染科1994年1月~1996年4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8例,年龄17~64岁,平均35.6岁。浸润型肺结核38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例。初治33例,复治11例。二、HBV标志物检查:单纯HBSAg(W)11例,HBsAg、抗一HBc(+)8例,HBsAg、HBeAg、抗一HBc或HBsAg、抗一HBe、抗一HBc三项(+)分别为10例和…  相似文献   

19.
杨江华  王文杰  林敏  梁曼曼 《安徽医药》2013,17(9):1570-1571
目的 观察苦参素预防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化疗.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脏损害6例(6.4%),其中1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1例(10.0%)出现肝脏损害;对照组出现肝脏损害32例(34.8%).其中1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6例(54.5%)出现肝脏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能更易受损害.结论 苦参素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前2个月给予硫普罗宁片200mg(tid),对照组则不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为14~96d,中位52d;对照组为5~56d,中位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33%(4例),对照组则为56.67%(1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期采用硫普罗宁联合治疗,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延缓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时间,保证了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