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延髓腹侧解剖关系复杂,周围毗邻脑干、后组颅神经及椎-基底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组织[1],而远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是目前切除该部位肿瘤的最佳方式,一直以来也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点和难点[2]。其手术风险仍极大,难度很高。患者术中可能因延髓损伤,心跳、呼吸停止;椎动脉损伤,导致术中大出血;后组颅神经损害,导致不可逆的声音嘶哑、呛咳、吞咽困难;所以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2014年,我院曾收治一例该类患者,经我科周详的  相似文献   

2.
刘永玲 《护理研究》2007,21(8):2158-2159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生长缓慢的,具有侵袭性及局部破坏性的肿瘤。临床呈低度恶性表现,组织学呈高度恶性表现。由于颅底位置深,肿瘤往往与重要的血管、神经及脑干相联系,手术风险大。2006年3月我院成功完成1例复发性颅底斜坡脊索瘤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永玲 《护理研究》2007,21(23):2158-2159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生长缓慢的,具有侵袭性及局部破坏性的肿瘤。临床呈低度恶性表现,组织学呈高度恶性表现。由于颅底位置深,肿瘤往往与重要的血管、神经及脑干相联系,手术风险大。2006年3月我院成功完成1例复发性颅底斜坡脊索瘤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1],32·8%起源于脊柱,32·0%起源于颅底,29·2%起源于骶尾部,6·0%起源于中轴线以外或不确切位置[2],临床上较少见,预后差且易复发,可侵犯周围组织及压迫重要神经血管结构[3],斜坡是颅底脊索瘤好发部位。我院于2005年8月在神经外科和口腔科的协作  相似文献   

5.
赵艳立  孙国伟 《现代护理》2003,9(5):351-352
骶骨脊索瘤发病率低,可借鉴的治疗和护理少见,我研究所采用改良的前后入路术式,治疗骶骨巨大脊索瘤21例,效果满意。我们总结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准备要细致完善,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患者早日康复,通过以上护理,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骶骨脊索瘤发病率低,可借鉴的治疗和护理少见,我研究所采用改良的前后入路术式,治疗骶骨巨大脊索瘤21例,效果满意.我们总结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准备要细致完善,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患者早日康复,通过以上护理,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7.
巨大骶骨脊索瘤13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脊索瘤是由胚胎时期残留或异位的脊索组织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肿瘤,虽然生长缓慢,但是局部破坏性很强,所以属恶性肿瘤。我科从1990~1999年共收治13例骶骨脊索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护理。除1例术后2年复发肺转移死亡外,其他均痊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中,男性12例,女1例;年龄23~73岁。肿瘤400~2 850 g。切除范围(9 cm×9 cm×9 cm)~(22 cm×18 cm×16cm)。由于瘤体大,占据整个盆腔,压迫骶神经,13例皆有骶骨尾部疼痛、排尿、排便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椎间隙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行腰椎间隙融合术微创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疼痛基本消除4例,好转2例。结论:精心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及预防疼痛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2087-2088
患者女性,45岁。曾于2001年及2002年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咽部脊索瘤切除术,术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堵,视力下降,张口困难,间断性头疼2年。于2008年9月以鼻咽部脊索瘤术后复发收住我科进行手术治疗。查体患者双侧鼻腔后部见新生物堵塞,中隔受侵,向后至后鼻孔前方,鼻咽部未见异常。双眼外展困难,突眼,左眼失明,右眼光反射迟钝。硬腭处见4cm×5cm圆形肿物,向下方凸入口腔,张口困难。  相似文献   

10.
总结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OLIF围手术期护理的术前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的观察、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早期并发症观察等.认为科学、合理、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防止OLIF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1-56岁。视力障碍30例,伴有视野缺损28例,垂体低功9例,头痛18例,肢端肥大7例,均行CT扫描和内分泌检查确诊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2.
13.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瑾 《上海护理》2009,9(1):49-51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但在尸检中有报道可见20%-25%的亚临床垂体微腺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以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为最常见。我院于2005年6月一2007年6月对1462例垂体瘤患者实施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重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总结1例颅脊交界巨大脊索瘤切除术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2011年6月我院收治1例斜坡下部、寰椎前部枕大孔区及椎管内占位的患儿,给予术前床上肢体活动及俯卧位卧床训练;呼吸道管理;伤口护理;体位护理;早期预防呼吸衰竭、脑脊液漏的发生;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支持等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措施.结果 2011年6月15日全麻下行远外侧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患儿术后坐起吃饭仍有吞咽困难,饮水稍有呛咳,2011年7月6日在全麻耳鼻喉内镜下行经口腔前人路脊索瘤切除术.术后在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下患儿恢复良好,于2011年8月7日出院.结论 对颅脊交界脊索瘤切除术患儿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欢  李曼 《全科护理》2021,19(13):1864-1866
目的:总结了1例小儿半坐位颅内斜坡巨大脊索瘤切除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术前通过全面的评估以及多学科联合方案的制定,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工作,完善术前的准备,术中严密警惕静脉空气栓塞,术后密切观察直立性低血压、张力性颅内积气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完善出院指导。结果:术后4周病人康复出院。结论:多学科合作及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半坐位斜坡脊索瘤术后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9年1-12月由耳科经迷路入路联合神经外科完成听神经瘤切除术的36例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重点观察术中手术体位安全、现存及潜在的皮肤损伤危险及防范措施.结果 36例经迷路切除的听神经瘤手术,全部保留面神经,无一例面瘫发生,无一例因体位变化和长时间受压而导致的皮肤损伤.结论 手术室全期护理贯穿在手术前、中、后期的全过程中.通过手术术式的不断完善,护理细节的不断总结,以使每一例患者都能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颈前入路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例颈前入路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及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呼吸情况的改变、伤口引流管的护理、感染的预防、康复训练及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胸内巨大肿瘤是指直径> 10 cm的胸壁、胸腔及纵隔肿瘤[1].生长迅速,症状出现早,常压迫或侵犯心包、肺脏、大血管、食管等部位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一旦诊断,不论良、恶性都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2010年10月18日我科收治了1例左胸腔巨大肿瘤的患者,术中成功地切除了重达4300 g的肿瘤,通过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度过了术后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脊索瘤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沿神经轴的脊索组织均可发展为脊索瘤,多见于蝶骨枕骨底部及其软骨结合处的周围以及骶尾部,其中位于蝶枕部约35%、脊柱部约15%、骶尾部约50%。颅底脊索瘤较少见,仅占颅内肿瘤的0.1%~0.2%,且生长缓慢,病程平均3年以上。多起自斜坡中线部位,位于硬膜外,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脊索瘤基金会  相似文献   

20.
乳突后枕下入路治疗听神经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0例乳突后枕下入路听神经瘤病人的护理,介绍了该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重点阐述了围手术期中的专科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