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秀 《现代养生》2008,(6):26-27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李言闻著有《蕲艾传》一卷,相传他处之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所以天下之艾,以蕲州所产为胜。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有蕲艾、祁艾、医草、艾草之称。艾用于医药,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医治。  相似文献   

2.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医草——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亦安 《东方药膳》2007,(1):39-40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有医草、艾草之称,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艾对国民健康的贡献功不可没,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来医治。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为“艾”,形容年青貌美为“少艾”,《诗经》上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足见民众对艾的厚爱。  相似文献   

4.
《健康》2008,(3)
提起"医圣"李时珍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极为有名的,但提起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州,却很少有人知道。从武汉出发驱车顺沪蓉高速路沿长江而下,不到三个小时,便到了蕲州。滨江古镇蕲州的街面大多是由青石板铺成的,一座座门楼古色古香,让游客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古镇的沧桑和古朴。沿途所见的檐角飞翘的酒馆,那些房顶上的琉璃和门前的石狮,这一切都为古镇平添了许多风雅。  相似文献   

5.
最近,记者迷上艾灸,想上网买点艾条,亲自动手.谁知,浏览一圈之后,懵了. 艾条品种太多了,还分不同的产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蕲艾和南阳艾. 湖北的商家说,现在蕲艾最出名,比其他地方的艾草挥发油高,药力好. 但河南的商家却说,南阳艾才是最道地的. 同样是艾条,产地不同,功效差别大吗? 为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科陈秀华主任. 她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通过经络感传,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回阳救逆、强壮保健等作用,她临床经常应用艾灸疗法,对艾条选购有点心得.  相似文献   

6.
周贻谋 《长寿》2012,(9):52-53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一部集药物学之大成的名著。作者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对养生保健亦很有研究。李氏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自幼聪颖,14岁即在县里考取秀才,后因三次乡试不第,便弃儒跟从乃父习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茶是优雅女人唇边的情人。爱茶的她们,有着一种经典的美丽,淡淡清香,挥之不去,沁人心脾。在杭州西湖边的蕲王路(蕲王,南宋名将韩世忠的封号)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茶馆名为南宋坊,隐藏于繁华市井之中。走进茶馆,室内装饰、布局、茶艺等方面,都以南宋文化为蓝本,让你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南宋"。  相似文献   

8.
药用当归一般为伞形花科植物当归的根,又名干归,秦归、山蕲、自蕲、文无等。历史上当归是一个永隽、吉祥的名字。相传三国时期,姜维归顺诸葛亮,母子久久不能相见,老母思念儿子心切,去信给姜维,务要他寄点陇上的当归回来,提示儿子应归家了。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中药名),不在当归。”寄托了游子的志向。  相似文献   

9.
孟昭群 《家庭医学》2006,(13):60-60
艾叶又名艾蒿、蕲艾、灸草,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在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晒干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评价蛇毒试验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中国蝰蛇毒试剂(CRVVR)及中国蕲蛇毒试剂(CAAE)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60例肝肿瘤病人的凝血象进行检测,并将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蝰蛇毒复钙时间(RVVRT)、蕲蛇毒时间(AT)与传统肝功能指标及凝血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蛇毒凝血时间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肿瘤时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异常检出率高于传统凝血试验,与肝功受损程度呈正相关。肝癌病人中AT延长的阳性率高于AFP。结论蛇毒凝血试验对反应肝损害程度及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话1日霭 l 明朝嘉靖年间,湖北蕲州城外有位郎中。-r 他精于脉诊,熟于药性。每次看病,往往用-■ 药四、五味,却常常收到起死回生之功能。 -f,一风入到的8仙’厨功子结师效他蒺垂琴童誓骨鱼鱼器说软骨.’嚣凤坚酥他篡仙的烂将罂子作。若菩有思差磊霭嚣。是粒叫透 他凤=骨 证仙查软 实子他坚 了加看“聪慧奇巧试药性@常敏毅 @吴国栋  相似文献   

12.
艾叶药用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片。入药用以蕲州产者为佳,故又名蕲艾。《荆楚岁时记》上讲,艾叶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集(的)最好”。《孟子·离娄章》也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陈久(者)方可用”,所以又称之为“陈艾”。艾叶芳香,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芎归胶艾汤(后改为胶艾四物汤),用以治疗妇女“崩漏”病,一直沿用至今。随后历代医家对艾叶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宽,包括虚寒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胎漏下血,痛经,带下及腹痛等症。艾叶经加工成“艾绒”,是针灸治病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艾叶又名艾蒿、蕲艾、灸草,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在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晒干备用。艾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等功效,主  相似文献   

14.
五毒俱全     
五毒,是用以治病的五种有毒的动物,吕种玉《言鲭·谷雨五毒》中有载:“古者青齐(今山东一带)风俗,于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hui,毁)、蜂、蜮(相传为古代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之状,各画一针刺,宣布家户贴之,以禳虫毒”我们现在所说的五毒是指蛇、蜈蚣、全蝎、蟾蜍、壁虎。蛇蛇入药有白花蛇和乌梢蛇。白花蛇尤以产于蕲州李时珍家乡的蕲蛇为最佳,即五步蛇。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作药用时,因盘成圆形、如铜钱大,故名金钱白花蛇。白花蛇具有祛风通络、熄风止痉、解毒止痒的作用,主要用于治风湿顽痹以及中风所…  相似文献   

15.
刘强 《现代保健》2010,(10):185-186
蕲蛇酶注射液是以武夷山脉尖吻蝮蛇的蛇毒为原料,经过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从蕲蛇毒中分离、纯化、精制而得的最新一代的凝血酶样酶,具有抑制血栓、溶栓、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急性脑梗死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应用证实蕲蛇酶注射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因而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卫生产业》2012,(24):82-82
白及(白芨)黄连(黄莲)穿心莲(穿心连)半边莲(半边连)马尾连(马尾莲)斑蝥(斑蟊)板蓝根(板兰根)番泻叶(蕃泻叶)覆盆子(复盆子)龟甲(龟板、龟版)胡芦巴(葫芦巴)硫黄(硫磺)曼陀罗(蔓陀罗)洋地黄(毛地黄)蕲艾(祁艾)千年健(千年见)沙苑子(沙菀子)山慈菇(山茨菇)  相似文献   

17.
艾叶多功效     
<正>《诗经·王风·采葛》中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艾蒿。中药用的是艾蒿的叶子,也就是艾叶。可见其药用历史之久。在民间每到端午时节便有采艾蒿的习俗,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音同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音同瓤)毒气。"时隔千年后的今天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在《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将艾叶列为"蕲春四宝"之一。李时珍的父亲还曾经写过一部《蕲艾传》,是我  相似文献   

18.
常怡勇 《健康》2011,(4):59-59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蕲州城外住着一对穷夫妻,尽管家中贫寒,但夫妻恩爱。丈夫王二爱吃黄鳝,妻子总是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买鳝鱼给丈夫吃。盛夏的一天,王二出外做工回来正好路过鱼行,于是他进去买了几条鳝鱼。到家后,妻子黄氏立即生火烹饪,不多时,一盆色香味俱佳的鳝鱼就端上了饭桌。王二正感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刚吃完饭,王二就感到肚子痛,继而疼痛加剧。黄氏立即请来医生诊治,但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9.
胡明 《东方药膳》2005,(6):31-32
本草学巨著《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在《本草纲目》里面,收载了许多粥疗方。书中粥方记载有三类,一是载于原著专章,如《本草纲目·谷部》第25卷粥部“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二是载于各药物正文,如稻米,“作糜一斗食,主消渴”;粳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锁阳,“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三是载于各药附方,如“老人风痹,麻子煮粥”,“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现集其要者,介绍如下。1、补气类药粥糯米粥:糯…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公元150—219)名机,字仲景,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经典,后被奉为“医圣”.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另著有《濒湖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