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观察8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6天的舌象及症状变化情况,记录症状及评分。每6天为1个疗程。对新增症状进行统计学聚类分析处理,确定相关的中医证型。用图像软件处理数字舌图,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8例,风热证27例,风寒挟湿证12例,风热挟湿证19例;治疗后第3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3例,风寒挟湿证36例,风热挟湿证45例;治疗后第6天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证2例,风热证1例,风寒挟湿证27例,风热挟湿证56例。聚类分析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2型。治疗后第6天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相同证型评分均和第3天的证型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患者舌苔的R、G、B值均低于湿热蕴脾证。[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多转变为湿热蕴脾证和寒湿困脾证,提示用相应的中医药搭配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Ⅲ~Ⅳ期宫颈癌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及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疗程28 d,观察第14,28天各证型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差值。结果:总体比较,治疗后两组各证型证候积分均降低,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14d0.05,P28d0.05,治疗后两组同期比较,P14d0.05,P28d0.01,两组差值比较P0.01,以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为优;两组各证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14d0.05,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而对照组四种证型P28d0.05;两组各证型不同天数同期比较,四种证型P14d0.05,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P28d0.05,肝肾阴虚证P28d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气滞血瘀证、湿热瘀毒证、脾肾两虚证能较早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PCAG方案)治疗住院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癫痫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接受抗癫痫西药治疗,治疗组还接受醒脑静静脉滴注和中药辨证论治,疗程14 d,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癫痫发作次数和中医证侯。结果治疗组癫痫发作次数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基本证素治疗后的癫痫中医证素得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火证、瘀证以及肾阴虚证的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得分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G方案比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次数,在改善火证、瘀证和肾阴虚证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局部外敷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口服治疗不同证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黄褐斑患者依据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治疗组各个证型患者采用白玉散外敷每周2次同时辨证施治口服经方医药分别为:丹栀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参苓白术散、桃红四物汤,对照组依据证型口服经方医药同治疗组,两组均为每日一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经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P<0.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经成组设计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中各证型间疗效总的说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39),经采用扩展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的疗效均好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3个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证型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肝郁气滞证组、脾虚湿热证组、气滞血瘀证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各证型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P=0.534)。结论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治疗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黄褐斑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痛经患病率逐年上升,令现代女性苦不堪言。历代医家对痛经证型总体上分为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而寒凝血瘀证痛经居多。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日趋完善,尤其对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研究深入,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故该文总结近年来寒凝血瘀证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风祖方治疗血瘀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瘀证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82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标准治疗(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日1次;立普妥20 mg,口服,每晚1次)并配合中药治疗,治疗组予标准治疗+中风祖方,治疗14 d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差值及血瘀证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52.43%,对照组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祖方能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闭塞血管开通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的变化特点,为脑血管再通治疗后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为依据,制定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收集29例接受了超早期闭塞血管介入开通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的临床证候特点。【结果】共纳入29例接受闭塞血管开通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以大脑中动脉闭塞为主,基底动脉闭塞次之。血管开通治疗前,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构成以风证居首位,痰证和血瘀证次之。经过开通治疗后,各类型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比均逐渐减少,其中风证减少最早也最明显,痰证、血瘀证和气虚证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到开通治疗后7 d,以痰证居多,血瘀证和气虚证次之。血管开通治疗前,以四证并见和三证并见居多,经开通治疗后,二证并见及一证独见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开通治疗后3 d和7 d,甚至出现了六证全无的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超早期血管开通治疗后,中医证候特点由风痰瘀血相兼逐渐变成痰瘀阻络合并气虚;而且证候要素的组合由复杂逐渐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8.
刘复兴教授将银屑病分为5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毒证、热毒炽盛证。笔者近年来按照刘复兴教授的治疗经验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刘复兴教授治疗银屑病的方法确实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痰湿证的治疗和实验室研究进展,资料表明中医治疗痰湿的研究比较活跃,从中药、中西结合、针灸等方面治疗痰湿证均有较好的效果。相关研究逐渐从临床转向注重实验研究的趋势,希望探索痰湿证的可能机理。并侧重从辨病角度去研究痰湿证,未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故采用综合的手段治疗痰湿证,并注重从整体辨证论治研究痰湿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代敏 《大家健康》2016,(8):44-45
目的:探讨选择四君子汤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展开所有脾胃气虚证患者的分组研究。临床采用常规治疗+四君子汤的方法对52例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对52例对照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脾胃气虚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选择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最终显著提高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梅胜利 《中外医疗》2013,32(21):121-122
目的探讨采用针刀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97例行针刀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不同证型患者的镇痛效果,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法评价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四种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效果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证组、血瘀证组与湿热证组等3组间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亏虚证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刀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可以有效改善不同证型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对寒湿证、血瘀证与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更适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CTNNB1基因表达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患者23例,按胸痹血瘀证亚型诊断标准分成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7例、气滞血瘀证组8例和痰浊血瘀证组8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加减养心通脉方的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服药前后CTNNB1基因表达的变化,观察服药前后血脂血糖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证型的患者相比治疗前CTNNB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血糖值均有所下降,气虚血瘀组治疗前后血糖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患者中TC、TG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值均有所下降,3组治疗前后TC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组、气虚血瘀证组TG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HDL、LDLC值在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3个亚型(气虚、气滞、痰浊)CTNNB1基因表达无明显的调控作用,以方测证,说明CTNNB1基因的表达可能不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之一。但该方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血糖及脂类异常,有较好的降脂和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厦门地区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变化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证素辨证方法,观察胰岛素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时证素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肾、肝证素居多。病性证素中,以热、阴虚、气虚、湿证素为主。治疗6周、12周后,仍以肾、肝证素频数及积分较高;实性证素居前两位的仍为热、湿证素,虚性证素前两位为阴虚、阳虚。结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可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分布发生变化,肾、热、肝、阴虚、湿频数下降,其中气虚频数及积分明显下降,而阳虚频数及证素积分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邵瑛教授运用小儿推拿结合食疗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阐述胃强脾弱证古今定义的不同,论述邵教授对此证的认识,分析邵教授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的原则及治疗手段,总结邵教授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的独到见解,并附临床案例验证。[结果]邵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同胃强脾弱证的古义,而否定今义。辨证论治方面,其认为胃强脾弱证主要病机为胃燥不降、脾弱不升,次要病机为肠腑燥热,并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提出胃强脾弱证是疳证前期的辨证观点。治疗以健脾理气、益胃养阴为法,便秘甚者酌加通腑,采用无痛、无副作用的小儿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以食疗为辅助手段,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所举案例为小儿胃强脾弱证的典型案例,邵教授以健脾理气、益胃养阴为基本治疗方法,采用小儿推拿结合食疗治疗,疗效显著。[结论]邵教授认同胃强脾弱证的古义,否定今义,并且提出胃强脾弱证是疳证前期的观点,运用小儿推拿结合食疗治疗小儿胃强脾弱证,特色突出,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乔丽娟  邵明义 《中医学报》2019,34(6):1322-1325
目的:探讨化瘀方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liver,PLC)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150例PLC患者口服中药化瘀方,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不同证候、分型指标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服用化瘀方治疗前中医证候分布为湿热蕴结证、瘀血内停证较多,在原发性肝癌巴塞罗那分期标准中C期最为常见,肝气郁滞证、肝肾阴虚证较少,分布于巴塞罗那分期的B期、D期。服用化瘀方治疗之后,湿热蕴结证、瘀血内停证均不同程度减少,肝气郁滞证在C、D期中分布较B期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在B、C期中分布较D期明显减少。结论:化瘀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在中医证候分布方面确有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在三联疗法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探讨HPAG患者经标准三联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指导中医药的后续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HPAG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7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PAG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减少,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AG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从实证向虚证转变的规律,三联治疗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虚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中将气机阻塞不通所致胀闷窒塞称之为"痞证","痞证"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常规治疗方法欠佳,本文从痞证临证特点、历代医家论"痞"、与气血津液关系、分型证治及临证体会等总结副主任中医师龙银玖治疗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探讨三联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以指导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肝胃不和证型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向湿热转变的规律,三联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张秋娟治疗血瘀证、颤证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病的临证经验,以资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热敏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热敏灸与口服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热敏灸治疗组的总疗效及上腹痛止痛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热敏灸疗效与证型的关系显示:虚寒证、气滞证、湿热证和血瘀证4个证型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