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特点,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 设门分析181例B-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检测病例CDl9阳性率100%,HLA-DR阳性率98.9%,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8.5%,76.8%和76.8%,CD117与T系抗原CD2和CD7在B-ALL中很少表达。儿童组(≤14岁)CD10比例较高,青少年(15-18岁)和成人组(≥19岁)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表达较高。各年龄组CD10 /CD34 型比例最高,随年龄增长CD10 /CD34 型比例升高。CD10-CD34 型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与CD45 病例相比,CD45-或CD45 /-病例常伴有较高的CD10表达。43例标本RT-PCR检测bcr/abl结果显示:bcr/abl 组和bcr/abl-组伴殖系抗原表达率无显性差弄,m-bcr/abl 主要见于CD10/CD34 型。结论:典型的B-ALL细胞表达CD19和HLA-DR,不表达CD117。不同发育阶段CD34,CD10和CD45表达不一。青少年组免疫表型与成人组相似。CD45 多见于CD10-B-ALL。儿童组殖系抗原表达率较低。m-bcr/abl 多见于CD10/C1)34 型B-ALL。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CDl0在儿童期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l0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8例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型,观察CDl0在BALL病例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并将CDl0抗体与其它多种抗体构成四色组合用于B-ALL的微小残留病检测,评价其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65、5%(38/58)的BALL具有CDl0过强表达(CDl0^bright)的特点,而且CDl0^bright与CD34的阳性表达率有关——CDl0^bright多出现于CD34阳性率高的B-ALL中。CDl0^bright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与其它异常表达的抗原形成的组合能够在双参数点图上很好地区分出白血病细胞群与正常细胞群。即使在其他抗原表达无异常时,也可因CDl0的过强表达而使白血病细胞群与正常细胞群区分开。结论:CDl0^bright与BALL中CD34的高比例表达相关,CDl0^bright也是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一个很好的指标,CDl0的表达与其他用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原表达的应用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以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对35份precursor—B—ALL病人骨髓和19例正常对照骨髓应用BIOMED-1推荐的5种3色抗体组合(TdT/CD10/CD19,CD10/CD20/CD19,CD34/CD38/CD19,CD34/CD22/CD19和CD19/CD34/CD45)进行了流式免疫分型,以确定前体B细胞正常和异常抗原表型流式图形特征。在35例患者中初诊病人13例,完成诱导缓解后的病人15例,完成巩固治疗的患者7例。应用不同比例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带有CD34/CD38/CD19阳性白血病细胞进行了系列稀释试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中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了3群CD19阳性细胞,代表了B细胞的3个连续成熟阶段。在precursor—B—ALL患者中这3群细胞消失,代之以大量的白血病细胞,而这些白血病细胞的表型特征与正常B细胞不同。当病人获得完全缓解时,这3群细胞会重新出现,而且具有与正常CD19阳性细胞几乎相同的表型特征。用5组3色抗体组合检测病人时,初诊患者12/13(92.3%)可检出抗原表型异常,也即在0.01%的敏感性水平每个患者至少有1种抗体组合的异常。在本研究初诊病人中这些抗体组合的异常频率:CD10/cD20/CD19为8/13(61.5%);CD34/CD38/CD19为5/13(38.5%);CD10/TdT/CD19为4/13(30.8%):CD34/CD22/CD19为3/13(23.1%);CD34/CD45/CD19为2/13(15.4%)。刚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抗原表型异常的检出率为5/15(33.3%),其中初诊和缓解时同时检出异常者3/8(37.5%)。稀释试验表明,从1:1至1:400000的范围,流式细胞术检出与已知加入的CD34/CD38/CD19阳性白血病细胞数有良好的线性相关(r=0.80,P〈0.05)。结论:BIOMED—1协作组建议的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用于precursor—B—ALL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在本研究中能较好地实现。在10^4个正常骨髓细胞中可以有效检出1个precursor—B-ALL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情况,探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标本ber—abl融合基因。结果52例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8例,其中be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7例缓解,CR率为38.9%;阴性者27例缓解,CR率为79.4%。对34例缓解患者进行短期随访,共有13例复发。7倒诊断时ber/abl(+)的缓解期患者,证实仍有6例存在bcr/abl残余克隆。此6例CR期有MRD存在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全部复发。而27例缓解期不存在MRD的患者有7例复发。MRD阴性者复发率为25.9%,MRD阳性者复发率为100%,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有助于ALL病情观察;对于缓解期患者MRD的检测,增加了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其CD34抗原阳性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白血病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并与病情进展及转归相关。清除CD34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细胞受体γ(T cell receptor.γ,TCRγ)、T细胞受体δ(T cell receptor δ,TCRδ)、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H,IgH)基因重排的联合检测方法及其在监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SSP的方法对10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83例儿童、21例成人)进行TCRγ、TCRδ、IgH三种基因重排的联合检测,并通过动态监测来了解它们与临床MPD的关系。结果三种基因重排联合检测在ALL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儿童前B-ALL为89.2%,T-ALL为94.4%;成人PreB-ALL为84.6%,T-ALL为87.5%),远高于单一基因重排的检出率;联合检测持续阳性患者的复发率远高与阴性患者(Χ^2=9.07,P〈0.01)。结论TCRγ、TCRγ、IgH基因重排的联合检测方法简便、敏感性高,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以及MRD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Ph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变化的实时定量PCR监测及其意义,对21例CML患者骨髓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2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CML患者移植后7例未检测出融合基因,14例移植后1—6月仍可检出不同水平bcr/ab/融合基因。动态观察发现,9例bcr/abl融合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相对数在0.0074%~0.088%,于移植后第3—7月转为阴性。5例符合分子生物学复发标准,融合基因相对数在0.077%-75%。其中1例在骨髓移植后1、2、3个月融合基因相对数分别为0.95%、1.5%、0.16%,于移植后4个月自行转阴性;2例接受同一供者单个核细胞输注后bcr/abl转为阴性;2例发展为临床血液学复发,其中1例经化疗及同供者单个核细胞输注再次缓解,但bcr/abl阳性,另1例不治死亡。结论:对于ph阳性CML患者骨髓移植后连续定量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可以了解疾病残留状态,预测分子学生物学复发,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SphK-1/S1P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以髓系细胞受累为主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为探讨SphK-1/S1P信号通路元件在CM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210^bcr/abl是否涉及到SphK-1/S1P信号通路,首先采用RT—PCR检测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和bcr/abl阳性的原代CML细胞中SphK-1和S1P受体mRNA的表达.进一步利用P210^bcr/abl特异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和CML原代细胞,然后通过^32P-ATP掺入法测定细胞内SphK-1的酶活性。结果表明:K562细胞经2.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0.5,2,6,24和48小时后,对SphK-1活性抑制强度分别为0.007%、38.9%、34.6%、28.1%和76.1%;CML原代细胞在使用2.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后SphK-1活性较对照下降(16.8—41.9)%。结论:CML细胞中存在SphK-1和S1P的表达,P210^bcr/abl具有激活SphK-1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阐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发生及其异质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25例经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确诊为B-ALL患的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进行了测序研究。结果:25例患中有24例(96%)IgH基因发生了克隆性重排,其中54.2%(13/24)为单克隆性重排,45.8%(11/24)为寡克隆性重排。根据同一个体不同寡克隆CDR3区的同源性,这些寡克隆可分为不相关(54.5%)、部分相关(27.3%)和完全相关(18.2%)。结论:25例B—ALL患的IgH基因中96%发生克隆性重排,其中54.2%为单克隆性重排,45.8%为寡克隆性重排,个体的寡克隆之间54.5%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e disease,MRD)的方法,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用多种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患儿初发时的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照多份正常骨髓标本的检测结果,以能够使白血病细胞在双参数点图上出现的位置完全不同于正常骨髓细胞的位置的抗体组合作为有效组合,以这些有效抗体组合对患诱导治疗结束后的骨髓标本进行监测。对58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时的骨髓标本进行了抗体组合有效性的筛选,并对其中的30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后的骨髓细胞进行了监测。结果有52例(89.7%)B-ALL患儿都可找到适用于MRD检测的抗体组合。四色组合由CD10/CD34/CD39外加一个有效标志如CD38、CD65、CD66c、CD21等组成。该方法的敏感度为0.01%,远高于形态学检测法。实验中8例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后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未见白血病残留细胞,但该方法检测结果白血病残留细胞分别为0.028%,1.430%,3.050%,0.015%,5.660%,2.700%,,0.027%和0.069%。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能提高对临床缓解期间患体内残存白血病细胞数量的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O%,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一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cr/abl融合基因阳性,m-bcr/abl阳性率略高。分析bcr/abl阳性病例的免疫表型,发现大多数病例为B系标志阳性,但部分T系标志阳性的病例也检测出M-bcr/abl或m-bcr/abl,说明bcr/abl阳性ALL病例以B系标志阳性者居多,T系标志阳性的ALL病例也可为bcr/abl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检测Ph^ /bcr-ab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的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简便而灵敏的方法,对84例初治ALL患和其中的缓解期患的骨髓分别用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巢式RT—PCR检测。结果表明,缓解期患骨髓中不存在Ph^ 染色体,巢式RT-PCR方法检测到1l/14例缓解期患存在MRD(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78.57%),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5/14的缓解期患阳性(阳性率35.71%)。巢式PCR的灵敏度达到10^-6-10^-7水平,流式细胞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0^-4-10^-5水平。结论:Ph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RD不够灵敏,而巢式RT—PCR检测MRD较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灵敏度更高,且更易于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和CD34表达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髓系原、CD34表达的特点及与Ph染色体表达,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102例初治ALL患的免疫表型。结论成人ALL髓系抗原表达和FAB分型有关,与治疗缓解率呈负相关;CD34表达与ALL亚型,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和治疗缓解率无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形式的种类,以及是否存在几个克隆并存的情况。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构建IgH-PCR-SSCP基因指纹(fingerprinting),分析34例ALL患儿IgH基因重排的基因指纹图谱。结果:单克隆的IgH基因重排中除了单等位基因重排9例(32.14%)外,有15例(53.57%)是双等位基因重排;4例(14.29%)白细胞数高、免疫表型是早期B细胞的病例表现寡克隆性IgH重排。结论:从基因水平证实,小儿ALL多发生IgH双等位基因重排,且有多个克隆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残留细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残留细胞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4~6组四色抗体组合检测213例BALL患者免疫分型;以CD34、CD10、CD45、CD19为主的2种四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监测50例297份BALL患者骨髓标本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同时检测分析26份化疗后处于再生期骨髓标本中B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以相对定量方法比较了再生期B祖细胞与B系白血病细胞CD10、CD19和CD34表达量的差异。结果213例BALL患者中,71.8%患者存在CD45、CD34、CD19、CD10表达量的异常,只存在CD38弱阳性及髓系标志患者占8.1%。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监测的50例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0.06%~7.73%的白血病细胞,其中11例残留白血病细胞以CD45、CD34、CD19、CD10异常表达为主。50例患者中5例临床复发,4例在复发前7~17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阳性,且均>0.1%,1例MRD检测阴性。再生期B祖细胞依据CD45、CD34、CD19、CD10、CD22和CD20表达不同可分为3期。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具有快速、敏感可定量的优势,对白血病复发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G-CSF对bcr/abl^+-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bcr/abl^+-CD34^+细胞,分别以0、10、100、1000ng/ml的G-CSF与之共培养,并以正常骨髓CD34’细胞为对照,通过锥虫蓝拒染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其细胞增殖、周期分布、抗原分化和形态变化特点。结果所有实验组bcr/abl^+-CD34^+细胞均明显增长,其中G-CSF10ng/ml组培养48、96h,其细胞数显著高于同期无G-CSF组(P〈0.05);而正常CD34^+细胞数只在G-CSF存在的情况下增长明显,其中G-CSF100ng/ml组培养48、96、144h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同期无G-CSF组(P值分别为〈0.05,0.01,0.01);G-CSF10、100、1000ng/ml组的bcr/abl^+-CD34^+细胞培养144h其Go/G1期比例显著低于G-CSF空白组(P〈0.05);而正常CD34^+细胞G-CSF10、100、1000ng/ml组培养48和96h其Go/G1期比例均明显低于无G-CSF组(P〈0.01);bcr/abl^+-CD34^+细胞及正常CD34^+细胞CD34抗原表达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伴随CD33和CDl3抗原先升后降,其变化与G-CSF浓度无关。但bcr/abl^+-CD34^+细胞的各抗原分化显著快于正常CD34^+细胞。bcr/abl^+-CD34^+细胞和正常CD34^+细胞均随着增殖分化表现出终末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G-CSF能促进bcr/abl^+-CD34^+细胞及正常CD34^+细胞的增殖,但并非前者增殖的必要条件。bcr/abl^+-CD34^+细胞比正常CD34^+细胞分化更快,但两类细胞的分化速度均与G-CSF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bcr/abl mR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bcr ablmRNA的方法 ,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及微量残留病监测提供有用工具。方法 RT PCR扩增培养的K5 6 2细胞bcr abl融合基因 ,A T载体克隆法构建定量标准模板 ,用PE770 0型检测仪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测定 ;定量检测 1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和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样本。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可检测出约 10 - 5μgK5 6 2总RNA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和 10个bcr abl重组质粒拷贝 ,重复性的CT值 (Cyclethreshold)管间、批间变异系数 (CV)分别为 :2 0 % ,3.7%。 14例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 5 .15× 10 4 拷贝 μgRNA ,产物经电泳分析 ,其中 11例为b2a2 ,3例为b3a2 ,1例 12× 10 4 拷贝 μgRNA的CML患者 ,骨髓移植后 1个月变为 0 .2 3× 10 4 拷贝 μgRNA。 4例ALL患者中 1例有bcr 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为b2a2 ,表达量为 8.2×10 5拷贝 μgRNA。 结论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 ,结果用拷贝数表示 ,准确可靠 ,利于统一标准。该方法能检测出b2a2、b3a2两种类型的融合基因 ,可广泛用于CML的诊断和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同时观察P210bcr/abl融合蛋白中酪氨酸激酶对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 mRNA表达的影响.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和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P-1α、MCP-1、CCR-1、CCR-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P-1αmRNA和CCR-1 mRNA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中不表达,但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细胞中表达,而MCP-1 mRNA和CCR-2mRNA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细胞中均不表达.当P210bcr/abl融合蛋白中酪氨酸激酶被抑制后,MIP-1α和CCR-1的mRNA表达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P210bcr/abl融合蛋白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MIP-1α和CCR-1 mRNA的表达,但对MCP-1和CCR-2mRNA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