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DKA)的疗效。方法本院内分泌科2003~2005年收治的1型糖尿病并DK/DKA患儿43例,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比较二组患儿血糖、尿酮体、血pH值变化,住院时间长短。结果1.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2例出现。3.住院时间治疗组[(11.92±4.72)d]较对照组[(17.35±4.83)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并DK/DK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儿童1型糖尿病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及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院90例IDDM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并探讨DKA的治疗。结果10~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感染是诱发DKA的常见原因,未长期坚持胰岛素治疗易导致IDDM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是抢救DKA的关键;坚持长期胰岛素治疗是防治远期并发症IDDM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2005-2008年收治的1型DKA患儿64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精变化、DKA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酸中毒纠正时间治疗组[(16.91±4.223)h]短于对照组[(23.31±3.797)h](P<0.001),且无反复.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出现1例.住院时间治疗组[(15.63±2.458)d]短于对照组[(20.88±3.348)d](P<0.00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索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岁以下婴幼儿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酮症酸中毒(DKA)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5岁以下婴幼儿糖尿病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并探讨急救治疗体会。结果婴幼儿糖尿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率低,初诊误诊率达52.4%,DKA发生率也高达52.4%。感染是诱发DKA的常见原因,患儿无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治疗依从性不一。结论婴幼儿糖尿病多为特发性,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感染可能导致患儿糖尿病的进展和临床表现出现。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调节酸碱平衡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是急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认为胰岛素疗法仍应用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则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的紊乱。  相似文献   

6.
儿童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DKA).如不及时纠正易引起休克、昏迷以至死亡.一般资料根据我院制定常规,Ⅰ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具有典型三多一少,随意血糖大于11.0mmol/_(?)尿糖阳性,易发生DKA,用胰岛素治疗有效.我院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作者指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疗效与大剂量相仿,而且能使血糖稳定下降,不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钾及严重脑水肿。现总结我科10年来糖尿病合并DKA资料较完整者30例,对不同胰岛素疗法的疗程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逐渐遍布全球。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COVID-19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易有低血糖风险,而感染使血糖升高难于控制,严重者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文针对合并COVID-19的糖尿病患儿住院期间的诊治提出建议。在积极治疗COVID-19的同时,若合并DKA要注意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以滤过性增高而致的微量蛋白尿为起始特征的。本研究目的为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过程中尿蛋白异常增高、低分子量(LMW)蛋白尿出现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病人和方法9例(6例女性)严重DKA患者。平均年龄12.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4.5年。24例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DKA特点:高血糖(30.3±12.3mmol/L),重症酸中毒(pH7.15±0.08),低钠血症(130±4mmol/L),计算血容量减少(2.8±0.3L/1.73m~2),计算血浆量(PV)减少37%。DKA治疗:小剂量胰岛素和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发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重症儿童应激性高血精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 前瞻性研究30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组)患儿[年龄(6.5±3.6)岁]和20例重症应激性高血糖(SHG组)患儿[年龄(5.8±3.1)岁]的鉴别诊断指标,分别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阴离子间隙(AG)、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皮质醇(COR)及是否依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C组)30例为健康体检儿童,年龄(6.1±3.4)岁.结果 DKA组和SHG组均有高血糖、AG和皮质醇升高.CO_2-CP降低.DKA组HbA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SHG组(P均<0.001),DKA组HbAlc>7.3%,SHG组HbAlc<6.5%.FINS、FCP及IRI在DKA组均显著低于SHG组和对照组(P均<0.001),DKA组FINS<2.6 U/L,FCP<0.16μg/L,IRI<2.7(mmol·U./L);SHG组FINS>9.3 U/L,FCP>0.9mg/L,IRI>5.3(mmol·U/L).SHG组对胰岛素无依赖性,而DKA组需依赖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结论 HbAlc、FINS、FCP及IRI是鉴别DKA和SHG的简便、良好的指标.DKA组HbAlc显著升高,FINS、FCP及IRI均显著降低;SHG组FINS、FCP及IRI均显著升高,HbAlc<6.5%.且DKA的治疗依赖胰岛素,而SHG组治疗不依赖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Li XZ  Zhang XH  Liu L  Cheng J  Zhang W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75-778
目的 总结分析13例新生儿糖尿病(ND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9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13例ND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杳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3例患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2.30 kg,诊断年龄中位数为2个月,均在生后3个月内起病,初诊血糖均值为22.2 mmol/L.9例因感染而诱发症状加重来诊,有5例有典型"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体重不增甚至消瘦、烦渴、轻中度脱水,其中3例发生酮症酸中毒(DKA).1例同时伴有发育迟缓、癫痼,3例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1例伴有凝血功能异常,1例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有1例胰岛素抗体(IAA)阳性,有6例糖化血红蛋白>6%(7.2%~14%).所有患儿急性期均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初始治疗剂量为0.56~1.00 U/(kg·d),最大治疗剂量为1.35 U/(kg·d),治疗24 h内血糖均明显下降,3例合并DKA患儿的酸中毒症状均在治疗48 h后缓解,血糖控制良好,急性期无一例死亡.随访至今(最短半年,最长6年)8例中4例符合暂时性NDM(TNDM);3例符合永久性NDM(PNDM);1例于2个月大时自行停用胰岛素治疗,3个月大时酮症酸中毒死亡.结论 NDM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误治,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临床上确诊该病应注意与应激性高血糖、医源性或其他原因的高血糖症相鉴别;NDM可为暂时性和永久性,需密切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1型糖尿病(T1DM)患儿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对血糖控制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91例应用CSII方式治疗1年以上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再发生情况,通过与75例应用MDI治疗的T1DM患儿...  相似文献   

13.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年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以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DKA是糖尿病患儿血循环中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进展,病情不断加重的结果,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新发1型糖尿病患儿DKA的发生率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DKA越多.各国报道不一,约15%~70% [1].国内尚缺乏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北京地区报道约为20% [2] ,浙江为43% [3].国外报道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DKA的发生率可高达25% [4],而北京儿童医院6年来97例住院2型糖尿病儿童中,首次诊断糖尿病时DKA的发生率为7.4%.DKA的诊断和处理在各地也存在较大差异.为规范儿童DKA的诊断治疗,降低DKA的死亡风险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根据国内外儿童糖尿病DKA诊治研究进展,拟定2009版DKA诊断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有机酸和酮体堆积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诊治,患者可呈昏迷状态称为糖尿病昏迷,预后极为严重。儿童Ⅰ型糖尿病(IDDM)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可高达50~70%。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应用胰岛素,DKA的病死率已大为下降,约1%左右,若不及时诊治仍然是儿童糖尿病致死的主要急性并发症。我院于1986~1995年11月共收住院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209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者90例占43%,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儿童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并发脑水肿是治疗酮症酸中毒的一种致命性合并症。文献复习1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于治疗中发生脑水肿,14例死亡。作者报告1例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而发生脑水肿,经立即静脉输入甘露醇洽愈。患者为13岁男孩,因10天来多尿,3天来烦渴,数月内体重减轻11kg而入院。尿化验酮体强阳性,尿糖定量2g/dl以上,血糖400~800mg/dl(手指毛细血管法(?),乃给予正规胰岛素5μ静注,继之按0.1μ/kg/小时,持续静脉点滴(4μ/小时)。2小时后患儿共接受正规胰岛素7.4μ和1,600ml的静脉输液,排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1型糖尿病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情况,探讨导致DKA患儿发生AKI的可能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AKI分为无AKI组(n=37)和合并AKI组(n=8)。收集两组患儿社会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率等,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入院及出院时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儿确诊中位年龄为9.2岁,8例(18%)入院时合并AKI的患儿中,6例为1期AKI,2例为3期AKI。血校正钠水平升高与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密切相关(P<0.05),而入院时较高的胰岛素水平则不易发生AKI(P<0.05)。结论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AKI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积极纠正DKA,尽快控制血糖,并定期对这部分儿童病例进行肾功能复查和随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58-86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纠正带泵患儿的误区,充分发挥胰岛素泵的优越性.方法 分析7例T型糖尿病患儿带泵并发酮症酸中毒(DKA)的原因,查找原因并作出相应对策.结果 7例患儿均出现高血糖,最高血糖>30mmol/L,HbAIc 9.7%.发生DKA原因,4例机器原因(堵管,机器无报警,皮下软管折曲,滑脱);1例因饮食不控制,随意增加胰岛素用量;1例未及时更换注射部位致皮肤感染;另1例并发全身感染,未及时就诊.结论 佩带胰岛素泵也会并发DKA,应积极查找原因并作出相应对策.加强心理及健康教育,进行饮食控制,注意运动疗法,带泵期间多检查泵的工作状态,并积极处理并发症,才能使泵发挥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0年来住院儿童 1 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并探讨白介素-10(IL-10)在儿童 1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263例334例次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血脂、细胞因子等检查,根据有无酮症酸中毒分为 DKA组和非DKA组,24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脂、细胞因子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中,女性多见(56.3%),发病年龄以6~11.9岁多见。32.7% 的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就诊表现。DKA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DKA组,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示上述指标水平的升高均为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水平在DKA组明显升高,余细胞因子在DKA组和非DKA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高,糖、脂代谢紊乱是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可能为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49-854]  相似文献   

19.
该文总结了Ⅰ型糖尿病 (DM ) 32例 ,发生酮症酸中毒 (DKA) 4 0例 (75 % ) ,以DKA为首发症状者2 0例 (6 2 .5 % ) ,指出DKA是儿童Ⅰ型DM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亦是Ⅰ型DM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发生DKA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引起DKA的原因主要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有关 ,感染可诱发DKA并加重病情 ,DKA时也易感染而掩盖原发病。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防治感染 ,谨防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DKA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总结了Ⅰ型糖尿病 (DM ) 32例 ,发生酮症酸中毒 (DKA) 4 0例 (75 % ) ,以DKA为首发症状者2 0例 (6 2 .5 % ) ,指出DKA是儿童Ⅰ型DM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亦是Ⅰ型DM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发生DKA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引起DKA的原因主要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有关 ,感染可诱发DKA并加重病情 ,DKA时也易感染而掩盖原发病。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防治感染 ,谨防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DKA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